4.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利於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在市場經濟體製運行過程中,人們在感受到市場經濟的發展給自己帶來實惠的同時,也感受到經濟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營利的經濟目的被推至惟利是圖的極端,公平競爭的經濟手段被扭曲為權錢交易,經濟活動的主體意識被一些人異化為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個人主義,經濟活動的某些盲目性使一部分人產生強烈的投機心理,從而導致一係列損人利己的不道德行為出現。誠然,在市場經濟中,人與人之間特別是商品生產者之間的關係往往表現為交換關係。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容易產生以追求和維護個人利益或小團體利益的功利意識。但是,這種經濟關係隻是社會關係中的一個層麵,而不是它的全部。在這個層麵之上,社會還有自己的整體利益,還有超越於市場經濟規則之上的廣大社會成員之間休戚與共的利益關係。市場經濟的重點是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如果每個人都隻關注個人利益,無視民族和國家的整體利益,整個社會就會成為一盤散沙,最終也難以保證個人利益的實現。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必須繼續弘揚紅旗渠精神,發揚團結協作和無私奉獻精神,堅持集體主義,褒揚社會正氣,形成健康向上的價值導向,用以規範人們的行為。
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在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麵,在經濟體製轉型時期,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紛繁複雜,人們往往被某些暫時的、無序的社會現象所迷惑,從而大大增加了認識客觀世界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引導人們分清是非界限,明確是非標準,自覺地堅持正確的認識,自覺地抵禦錯誤的認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麵,來源於市場經濟和外來文化的各種思潮,勢必反映到人們的思想觀念中來,其中一些觀念不可避免地同我們一貫倡導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衝突。一些人長期忽視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改造,久而久之,便喪失了對腐朽思想的警惕和免疫力,以致滑入犯罪的深淵。聯係當前實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重點是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發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廣大社會成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應以紅旗渠精神為動力,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來,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無私奉獻,在艱苦的環境中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從而獲得人生價值的最高實現。
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也是協作經濟,競爭和團體都離不開信譽。市場經濟是法製經濟,也是道德經濟,一切經濟活動和企業行為既需要依法進行,又需要以職業道德來維護。即使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市場經濟活動中,也要求有一定的商業道德。社會主義也講物質利益,同時反對一切向錢看的錯誤傾向,反對坑蒙拐騙、損人利己、損公肥私、以權謀私等不道德的行為。正確的態度應該是:既要講賺錢,又要講奉獻,在以誠實勞動取得合法收入的同時,以自己的奉獻造福於社會。在現階段道德建設中,應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為基本道德規範。大力弘揚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有助於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間的利益關係,發展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新型人際關係。
5.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利於堅持求真務實。
胡錦濤同誌號召: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求真務實,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一貫的科學精神,是我們黨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是黨的優良傳統和共產黨人應該具備的政治品格,也是黨和人民事業興旺發達的關鍵所在。在全黨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精神、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是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麵、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思想保證。
紅旗渠精神體現著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精神和作風。修建紅旗渠,是當時林縣縣委書記楊貴和縣委領導班子在1959年底作出的決定。1958年,全國正在搞“大躍進”運動,各地的“浮誇風”甚囂塵上。那年,林縣小麥豐收,畝產114斤(以下計量單位也均采用市斤——筆者注)。楊貴回憶說:“我到地區彙報工作,是第一個發言的。個別領導聽到我如實彙報的數字,很不屑地說,‘你們林縣就是躺著不幹,麥子產量也不應該這麼低。’在我後麵發言的,就說本縣的小麥畝產400斤、500斤,也有謊稱畝產1000斤的。可是,後麵的問題就大了,上級收征購糧,哪個縣畝產1000斤,就上交500斤。這些在1958年很風光的縣,在後來的困難時期就慘了。”1959年,林縣再度遭受嚴重旱災,河渠斷流,井塘幹涸。楊貴和縣委領導班子大膽作出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紅旗渠的決策:向山西省的漳河“借水”,劈開太行山,把水引進林縣。當時人們感到疑惑:修紅旗渠,林縣究竟有多少家底?這是林縣的“機密”。幾年後,機密“露餡”了。原來楊貴和縣委領導班子趁著1958年豐收,沒有因虛報產量而多交征購糧,悄悄攢下4000多萬斤儲備糧。紅旗渠精神體現了切實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的求真務實精神,體現了尊重客觀實際、不說假話、不畏艱險、齊心協力、團結實幹、敢於負責、無私奉獻的求真務實精神。紅旗渠不是吹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
1998年10月,《人民日報》刊載了楊貴的署名文章,明確指出:“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它的根本;敢想敢幹、實事求是是它的靈魂;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它的體現。三者之間有著本質聯係、辯證的統一,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改革開放離不開它,黨和人民丟不掉它,就是到了共產主義也別忘了它。”正是靠著這種精神,林縣人民創造了一個人間奇跡,把世世代代的企盼變成了現實。這份珍貴的精神財富,給予人們巨大啟示,這就是隻有腳踏實地奮鬥,才能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推向前進。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廣大黨員幹部在求真務實、真抓實幹方麵做得很好。他們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兢兢業業,艱苦奮鬥,以自己的實幹精神和優良作風,贏得了人民群眾的讚譽和擁護。但是,在堅持求真務實問題上,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胡錦濤同誌在中紀委三次全會講話中指出:諸如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作風飄浮、追名逐利,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明哲保身、患得患失,貪圖享樂、鋪張浪費,以權謀私、與民爭利,高高在上、脫離群眾等情況,在黨員幹部隊伍中仍然存在,有些還比較嚴重。這都是同黨的宗旨和性質格格不入的,必然會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如果不堅決刹住這些不良風氣,勢必削弱黨員幹部隊伍的戰鬥力,損害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係,妨礙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需要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這對於進一步堅持求真務實,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幹,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是紅旗渠精神的真諦。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紅旗渠精神具有多方麵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紅旗渠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焦裕祿精神一脈相承。我們要充分發掘和運用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價值,使紅旗渠精神不斷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如何學習和弘揚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精神是偉大民族精神的體現,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我們應當從實際出發,采取切實措施,使紅旗渠精神發揚光大,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讓紅旗渠精神世代相傳。在當前,抓住機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應大力弘揚林縣人民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精神,反對和克服一切消極、腐敗的東西。這樣有利於動員組織廣大人民群眾克服困難,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的發展,也有利於加強黨風建設、廉政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但是,如何學習和發揚紅旗渠精神呢?
1.要與時俱進,不斷深化和豐富紅旗渠精神的新內涵。
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人們的思想認識也應不斷進步。一種民族精神的先進與落後,要看它是不是順應時代的需要,能不能緊跟曆史潮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前進,不斷深化和豐富紅旗渠精神的新內涵,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是弘揚紅旗渠精神的正確途徑。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絕不是對過去民族精神資源的簡單複製,而是要使民族精神的種子在新的曆史時期發育和成長,從而增強民族精神的現實感召力。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民族精神。偉大的民族精神一定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即具有強烈的時代性、進取性、認同性和開放性。任何一個處於前進發展中的民族,它的民族精神都是與時俱進的。在新的實踐中,隻有大力弘揚和培育偉大的民族精神,並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我們才能始終保持朝氣蓬勃的精神麵貌。當年林縣人民修建紅旗渠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是為了改變幹旱缺水的狀況,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而今天弘揚紅旗渠精神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則是全麵建設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因此,為了使紅旗渠精神發揚光大,既要繼承傳統民族精神的精華,又要為之注入強烈的時代氣息,從而使紅旗渠精神成為全麵建設現代化社會的強大精神動力。
弘揚光大紅旗渠精神,關鍵是要不斷發展紅旗渠精神,堅持把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相結合,把艱苦奮鬥和依靠科技進步相結合,不斷賦予紅旗渠精神新的時代內涵,使其永葆青春和活力。
今天,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比修紅旗渠時好多了,但紮根群眾,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永遠不能丟。隻有廣大黨員幹部勇於實踐“三個代表”,始終保持“兩個務必”,做到“情為民所係,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才能使我們的建設事業不斷興旺發達。在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的情況下,如何弘揚艱苦奮鬥的紅旗渠精神?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和多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條件下,如何弘揚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在實行對外開放的條件下,如何弘揚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紅旗渠精神?在我國的社會階層狀況發生很大變化、利益群體趨向多元化的條件下,如何弘揚團結協作的紅旗渠精神?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在宣傳和弘揚紅旗渠精神的過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就現代市場經濟活動本身而言,它意味著不同的商品生產和經營者應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有序競爭,要求有關當事人必須做到誠實守信,不得造假欺詐。誠信是中華民族引以為榮的美德。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應把堅持誠信作為弘揚紅旗渠精神的重點之一。當年林縣縣委和許多幹部在帶領群眾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麵對許多地方“浮誇風”盛行的現狀,堅持從實際出發,頂住各種壓力,不說假話、空話,憑借求實的工作和辛勤勞動而取信於民。他們的精神和做法,在今天看來彌足珍貴。一個時期以來,社會誠信缺失現象較為嚴重並呈現蔓延之勢,對誠信的呼喚已成為社會輿論的強音,誠信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在弘揚紅旗渠精神的過程中,我們應當迎接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把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係建設和民族精神建設結合起來,使紅旗渠精神體現出更強大的生命力。
我們應當將紅旗渠精神的核心內容——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加以保持和發揚。一方麵,艱苦奮鬥在不同領域和不同曆史階段具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新的社會實踐必然給人們的認識和觀念帶來新的變化,新的時代自然也賦予艱苦奮鬥精神以更加豐富和深刻的內涵。過去,人們對艱苦奮鬥的理解往往僅限於“艱苦”。用現在的眼光看來,艱苦奮鬥的實質應該體現為“奮鬥”,這主要是指一種勇於進取的精神狀態。艱苦奮鬥不僅是物質生活方麵的勤儉節約,更重要的是指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精神力量。艱苦奮鬥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和價值觀念,它蘊涵著不追求安逸、不滿足現狀的進取精神,不以單純追求物質享受為目標的奉獻精神,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在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顯著改善的情況下提倡艱苦奮鬥,主要是提倡繼續保持吃苦耐勞、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破除小富即安、小成即止的滿足感,強化加快發展的緊迫感、使命感。
當然,堅持艱苦奮鬥要克服簡單化和模式化的做法,防止把艱苦奮鬥與固守貧窮、自甘落後等同起來,把艱苦奮鬥與改善物質文化生活對立起來。提倡艱苦奮鬥,不是抑製人們正當的物質追求和生活消費,而是一種嚴於律己的精神境界,一種吃苦耐勞的生活態度,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反對奢侈腐化浪費之風。我們弘揚的是艱苦奮鬥這種精神,而不應拘泥於過去某些具體做法。
2.學習林州人民的創業精神,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精神動力、思想保證和智力支持。
現階段,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上有一些混亂,貪圖享樂、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費的思想,個人主義、自私自利、本位主義、各自為政、互不協作的傾向,甚至損人以利已、損國家以利己的腐敗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當前要轉變這種風氣,就必須用健康的東西去占領他們的思想陣地。由於紅旗渠精神是林縣人民自己創造的、經受了幾十年實踐檢驗,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易於為人們所接受,所以要消除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有必要大力宣傳、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宣傳、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林州人民的創業精神,不僅是我們進行物質文明建設的強大動力,也是我們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教材。隻要我們能夠堅持用紅旗渠精神去教育、鼓舞和激勵全國人民,我們就一定能夠充分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一定能夠振作精神,把我們的建設大業勝利推向前進。因此,各級黨組織都要把學習和發揚林縣人民的創業精神,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下大力氣認真抓好。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中大力弘揚勵精圖治、幹事創業的精神,反對和克服無所作為、懶漢懦夫思想;大力弘揚自強不息、積極創新的時代精神,反對和克服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小生產意識;大力弘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反對和克服講排場、比闊氣、鋪張浪費的不良習氣;大力弘揚團結互助、無私奉獻的高尚風格,反對和克服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的錯誤傾向。堅持用自力更生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用艱苦創業精神克服貪圖享受、無所作為思想,用團結協作精神克服本位主義思想,用無私奉獻精神克服拜金主義思想,真正創造一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良好精神環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