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第二篇“美的延伸”收錄之論文,以內容言,涉及美學、色彩學、審美心理學和美術評論等眾多學科和藝術門類。這些文論,大多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著述,最早的距今已有近三十年的時空距離。其中很多文章,今天重新翻閱起來仍覺文從字順,義理彌新,經受了時間的檢驗,成為不易之論,也有少數幾篇觀念已略顯陳舊,未免有點幼稚和膚淺。然而,對於後者,我並未進行太多刪節和修改,依然全文刊錄不誤,這是因為,文章雖未能盡如人意,但它卻真實反映了一個與時俱進的發展變化過程。如果從這一特定的角度出發的話,那麼,這些“已經過時”的文章,作為“曆史資料”而完整保存下來,還是具有一定社會意義和學術研討價值的。
七、詩言誌,詩言情,關於這一點,在詩稿選錄的眾多詩詞中,都有較為充分的體現。我常常用詩詞來披心寫意,用詩詞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苦樂悲歡以及永遠珍藏在記憶中的那些美好的情愫和意念。這是心的傾訴,也是情的徜徉,是我幾十年心路曆程的真實記錄。這裏所說的“情”,不外乎親情、友情和戀情,此乃人之常情,都是值得讚美的人間真情。雖然其中間或涉及從未公開披露的個人情感隱私,但在觀念日新的當代社會,公開往日的戀情早已不足為奇,何況這也無傷大雅,讀者樂見,我亦欣然。因為,愛是美好而又崇高的,美好純真的情愛,始終是詩人和藝術家們樂於表現的永恒主題。
八、古典詩詞格律嚴謹,意境也十分深遠。囿於個人水平,在格律與遣詞立意之間往往顧此失彼,二者不能盡善盡美,做到臻至而又周全。因此,在遣詞立意上,我反複推敲,著實下了一番工夫,雖不敢自譽一字一珠,但卻可以說是不輸文采,偶有靈光閃現。如果某些語句的聲調平仄與該詞牌的要求不盡相符,顯而易見是屬於上述情況,即在力不從心時,為了保持意境和修辭的完美而不得不從嚴謹的格律束縛中掙脫出來,純屬無奈之舉,有鑒於此,還望精通詩詞格律的專家學者不吝賜教。
九、本書的編著,曾經多年積累,數載筆耕,積稿盈尺,為功非易。尤其近兩年來,或整理舊稿,或撰寫新篇,其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直接或間接,殆皆貫注於字裏行間,個中辛勞,實非親曆者之可以想見。本書共選用插圖三十一幅,經多種渠道采集複製而成,其中幾幅還是從未公開發表的館藏珍品,可謂足稱珍秘,實在為本書增色不少。本書得以成就今日之規模,除個人不懈努力外,還得特別感謝曾經無償提供文字及圖片資料的各相關文化單位,尤其感謝四川省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以及北京市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成都市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四川省政協文史資料室等單位的大力支持。因此,可以認為,本書的出版發行,乃是大家共同采獲的一個文化碩果。
第一篇文化的積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