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接近2015年的年底了,整個行業也到了鳴金收官的階段,整個行業的萎靡大家是可以感覺的到的。老李根據大量數據謹慎判斷,大概半數的微商已經死去,而預計最終會有超過半數的微商將會退出這個行業。這一年,勤妹子靈泛敏捷地踩著微商市場運行的節奏,從小賣家到品牌小賣家,不斷鞏固著自身的立足能力,順應著變化多樣的市場反應,努力地落地,拚命的生根,總算是生存下來了。老李一直在說碎片化是移動互聯網的核心特征,回過頭來看,勤妹子的團隊反碎片化中不斷洗牌不斷更新不斷換血,自然有人走了,回來,回來走了以自己的節奏更替著。整個行業也是,時有所聞今年大團隊的分崩離析。之前團隊可以做大,主要是整個行業還不夠成熟,新人還要依附成熟團隊才有信心。而今年行業基本已經成熟了,門檻又很低的情況下,很多人自己獨立去做,也就順理成章了。這使得整個行業開始少了大的微商品牌,一些傳統大品牌也退出了微商,一些小團隊還在蒸蒸日上,不過對整個行業來說,已經微不足道。老李對微商趨勢的分析不是沒有依據的,現在大部分微商已經不做了,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在賺錢效應上下降了,已經沒有暴利效應,那麼很多賺錢一般的人又覺得很麻煩,可能就退出微商了。也包括一些大咖,他們的團隊基本分裂流失了,自然也就散了。這一點發展和當年淘寶一樣,現在開淘寶還賺錢嘛?也有賺錢的,但總體上,趨於平淡,爆發趨勢沒有了,也就成了平常行業。即將過去的這一年,曾經風行三級分銷,確實帶走了一批見風使舵的微商,轉向各種傳銷直銷。微商這個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從業人員水平比較低,在商業模式上的創造還是比較弱的,基本到了最後,都要學習直銷或者傳銷已經成熟的製度體係,很多人也直接就去帶著團隊去做直銷傳銷去了。因為直銷傳銷已經是發展了幾十年的商業模式,最終的結果如何,已經不需要預測了,所以這部分微商最終的結果不但會死掉,還會把之前微商賺的錢吐出來。不管你是做什麼產品,還是玩什麼貨幣,玩幾次,也就沒錢了。老李一直不願意在製度上糾結什麼,一直沒有引導勤妹子的團隊往製度上使勁,而是回歸商業價值,往落地使勁,進社區生根。與勤妹子很容易達成共識的是,畢竟傳銷是一種不勞而獲、投機取巧的精神,隻要你是這樣的人,就肯定會做這樣的事情,然後賠進去自己的錢。根本不需要去討論什麼製度合不合法,應該有幾層之類的。在老李輔導的體係下,那些活著的微商,很多就都是小微商了,消費型的微商小團隊,量也不大,好在都是零售出去的,消耗和使用都還不錯,還能繼續做下去。但是問題也來了,就是這樣的團隊,是沒有辦法起量的,如果不能起量,那麼就是一個朋友圈的擺攤,不能稱之為一種商業模式了。很多人開始倡導賣貨,其實是一個道理,如果隻是把攤位擺到朋友圈,賣東西是可以的,作為一個商業模式去發展壯大,顯然是困難了很多。這就從一個事業,變成了一個生意,賺錢就做,不賺錢就不做的東西。當然,對於大部分普通人,在社會上沒有什麼機會的人來說,在朋友圈開展自己的業務或者銷售,依舊是門檻成本最低,可能獲得的機會更大的辦法。那些狗血瑣碎就不值得深究了吧,在這年關歲末還是應該說說節點和趨勢的事吧。那麼微商是不是到此為止了呢?老李還是堅持認為這是不會的,畢竟這種基於社交的營銷,還是未來的一個趨勢,每個人在未來都會在朋友圈出售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唯一的問題還是碎片化導致的無法起量和無法形成較大的規模。但是如果我們用互聯網+的思維去考慮,那麼在很多地方其實都是可以用微商思維去做自己的傳統企業移動互聯網轉型的,不但會有很好的宣傳效果,還會有很好的銷量,這其實是一個更好的方向。微商可能逐漸無法作為獨立的一個商業模式來存在,而是成為很多商業模式的補充和增強,比如勤妹子團隊現在在進行中的原產地果蔬進社區落地配送服務,其實就是傳統的連鎖轉嫁到微商的商業邏輯,還需進一步嚐試之後,才能告訴大家是不是會成功。老李告誡小夥伴們不必在意很多人對於微商的嗤之以鼻,如果盯著這個領域想要賺錢賺名,名利雙收,那應該是挺不好的一個事情。事物總在不斷的進步變化之中,看清趨勢,擁抱變化才是正確的道路。不然之前多麼成功,最後都會慢慢的萎縮掉。而在第一批微商都死掉大半之後,這個行業和模式會迎來一個重生,新入行的朋友其實還是有下一波機會的。比如說,生鮮、大健康和日用品的機會,已經比較明顯了。不過從風口來說,微商的風口已經過去了,整體下滑也是一個數量級的下滑,從千萬到百萬的這種下滑。下一個風口是什麼?目前還沒有看到很大的,微博的網紅可以說是一個機會,算不算風口還不好說,畢竟飛上去的要長得好看才可以,普通的豬就沒機會了。這一塊老李也會進行一些嚐試,希望可以找到更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