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全日製自考”與“教育公平”(3 / 3)

與正規統招高校學生需繳納的學費相比,“全日製自考”需繳納的學費較高,但繳納的各種雜費是統招學生的多倍,且幾乎不享受任何國家優撫政策。商業化境況下產生的較高學費及高額雜費導致家庭相對貧困的學生無法享受繼續教育的權利。此乃教育起點不公平之二。

部分初中學曆學生被招生代理拉入全日製自考大流,通過欺瞞、作假的手段使不符合高等教育要求的學生進入高層次學習,違背人類思維從低級到高級不斷上升發展的過程,違背教育階段性規律,這些受教育者的知識貯備量、思維的成熟性及行為能力遠遠落後於正常高中畢業生,對於他們的身心發展而言,在不恰當的年齡階段接受不適應的教育是極大的不公平。此乃教育起點不公平之三。

2、“教育過程”顯現不公平現象

(1)教育質量在成本利益作用下日益下降。全日製自考在商業化運營的影響下,教育質量也受到嚴重影響。企業管理的規範程度以及對教育管理者、施教者的聘用、管理製度存在很多漏洞,在節約教育、管理成本的思想指導下,直接管理“全日製自考班”的企業在教育投入上大打折扣,主要表現在:降低對教育管理者的綜合素質要求,降低對教育者的專業能力要求,教育硬件設施不齊備。最終導致整體教育質量不高,管理製度不明確,管理混亂,嚴重損害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權利。

(2)“以經濟利益為本”導致教育過程不公平。人才是社會進步、人類文明發展的核心推動力,教育就是為了向社會輸出更多真才實幹的人才,社會的科學發展離不開“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取舍之間,企業的教育管理者們選擇了前者,堅持“以經濟利益為本”以獲取眼前利益,舍棄了受教育者,導致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收到不公平對待。

3、“教育結果”顯現不公平現象

(1)考試製度執行的不嚴肅問題導致學業成績虛假化。教育起點、教育過程的不公平最終發展成為教育結果的不公平。沒有嚴格的管理製度,優秀的管理、教育人才,沒有較好的教育質量,沒有科學的教育指導,全日製自考班學生極少數能學到紮實的知識、本領,與全日製統招學生相比,整體素質明顯處於弱勢。這種弱勢也直接表現在學業考核中,大量全日製自考學生無法通過畢業考核,學業成績難過關,部分通過考核拿到畢業證書的學生也采取了非法手段,成為了弄虛作假之人。

(2)自我認可度低及社會認可度低致使教育結果不公平。結束高等教育全部學年製學習的全日製自考助學班學生呈現兩種不同狀態:取得國家認可學曆證書但自信心不足、未取得國家認可學曆證書且嚴重缺乏自信心。對於大多數全日製自考助學班學生而言,“全日製自考助學班”這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帶給他們更多的是對教育的質疑,對自我的質疑和否定。當他們走向社會,各種知識素養的缺乏也使得社會對“全日製自考助學班”大失所望。當今社會對自考學生認可度不斷下降更能說明這一嚴重問題。

對“全日製自考助學班”學生而言,曾經憧憬未來,懷抱理想來到高等教育的學府接受洗禮,最後的結果卻與曾經的願望相差甚遠,在他們的思想、心靈下留下的正統教育的商業化教育烙印無法抹去。這便是教育結果的不公平。

五、在改革實踐中貫徹落實“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會理想,也是教育理想。現階段,我國呈現的教育不公平現象尤為突出,教育公平是教育部門,乃至全國人民熱切關注的問題,為了促進教育公平,我國的專家學者們都在教育戰線上從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探索實現教育公平地途徑。“全日製自考”透露出的教育公平和不公的雙麵性,也更加要求要將教育公平落到實處,在實現教育公平途徑中的每個階段、環節都必須彰顯“公平”二字。要使“教育公平”完全滲透入“全日製自考”,使之內化、外顯離不開教育體製改革,真正做到上行下效,這也要求政府必須不斷提高改革的能力,增強改革的力度,建立全麵、係統、完善且具有長遠發展前途的教育機製,使教育惠及全民,最大範圍、最大程度地實現教育公平。

【參考文獻】

[1] 吳存榮:公平教育是最重要的民生[N].光明日報,2012-11-10.

[2] 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N].中國教育報,2012-11-13.

[3] 堅持各級各類教育全麵協調發展:十八大代表談全麵推進教育改革發展[N].中國教育報,2012-11-14.

[4] 確保每個公民有良好教育的權利[N].光明日報,2012-11-14.

[5] 朱虹:教育公平淺析[J].現代閱讀,2012(9).

[6] 任玉玲:中國教育的五大不公平[J].中國經濟周刊,2010(8).

[7] 宋偉:促進教育公平公正:自考體現“以人為本”思想[N].中國教育報,2007-01-18.

[8] 楊東平:中國教育公平的理想與現實[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