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變革時代的風口浪尖上,我們滿懷希望——我們希望中國的每一個企業都能夠在劇變的經營環境中安然無恙,都能夠找到自己的產業座標。我們推進谘詢與研究一體化的工作,並總結谘詢研究成果彙集出版,其目的正如上述。
但是,除非管理者認識到企業的管理不足以及自身的不足,意識到這些不足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否則再正確的經營思路、再有效的管理方法都不可能產生實際的經營成效。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麵臨的問題就是企業管理者思維方法和能動性的提升。麻木不仁或者滿足於現狀的管理者,是不適合當下以及未來的經營管理需求的——管理者必須更努力地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必須更努力地通過管理的優化為企業創造出更好的局麵,這是管理者的使命。
當下是未來的序幕。我們今天的努力將決定我們的未來。
謹此,與讀者朋友和管理同仁們共勉!
當下,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還沒有消退,通脹預期嚴重,而且中國麵臨著食品危機、環境危機和誠信危機等不利的商業環境,中國的企業家們不得不直麵各式各樣的經營難題,他們渴望著被引導,希望能從困境中快速突圍。這也是近年來各類管理學熱興起的一個主要根源。
在對管理學理論的學習過程中,有兩位管理大師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與日劇增,而鑒於二人的地位,在管理學領域流傳出這樣一句話:“左手德魯克,右手稻盛和夫。”由此足見人們對二人的重視程度。
從本質上講,德魯克與稻盛和夫對經營管理之“道”的認識是一致的,他們是通過不同的途徑得到的真理,是殊途同歸。如若細分來看,德魯克是一位旁觀者和學者,他以他的洞察力和遠見告訴我們什麼是管理,什麼是企業,怎樣管理你的客戶。從某個層麵來說,他更似一位先“知”者——用睿智的思維和超前的眼光,先知“道”,再說“道”,然後讓我們做到。而稻盛和夫在逆境之中長大,出身貧寒,幼時學習成績平平,無緣考上名牌大學,還患過結核病並差點喪命,他在27歲時創辦了京瓷公司,後又在52歲時創辦了KDDI,並通過自己的卓越才能和經營哲學將這兩個企業做大做強,通過光明大道到達了成功目的地的。從這一過程來看,他是個先“行”者。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對兩位先知者與先行者的理論進行研究,然苦於著述豐富而不知如何下手者眾。事實上,了解一個人的理論,如果能夠從其基本理論框架切入,繼而對其各個版塊進行深入研究,那麼往往會更容易進入狀態。
基於此,我們策劃了本書,書中對兩人的基本理論框架和思想進行了梳理,可以幫助讀者抓住兩人理論的交叉點。細看本書,其具有兩大特征:
(1)章節結構清晰,便於閱讀。在章節設計方麵,均是將德魯克和稻盛和夫論及的各個重要的管理領域或思想點加以提煉,並以具體闡述或案例的形式將其大致論點進一步闡釋清楚,而在每一節的結尾處,還會將二人觀點的關係加以總結,非常有助於讀者閱讀和體會。
(2)內文以摘引為主,轉述為輔,力求通俗易懂。本書策劃的主要宗旨是彙總、歸納德魯克和稻盛和夫的核心觀點,故而在本書中我們主要從其著述或相關傳記中摘引其原文或生平事例等,必要時以將其論述進行轉述或歸納。
最後,衷心地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廣大讀者朋友更深刻、係統地理解德魯克和稻盛和夫的理論。如果您發現書中不足之處,還請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