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概念
你是自己的管理者
麵對日漸複雜的工作任務,德魯克對於管理者有了新的定義——現實下的管理者不再是按照他是否有下屬來區分,而是以他是否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於提高機構工作效能作為衡量依據。
在熱帶叢林裏,一個上尉帶著一群士兵守候著可能出現的敵人。這時候,每個士兵都分散開埋伏,一旦遇到敵人,上尉無法知道,也無法指揮。所以他要教會大家遇到敵人該怎麼辦,而屆時真正見機行事的就是士兵自己。按照德魯克的定義,這裏的每一個士兵都是“管理者”,他們自己負責決策和行動,他們個人的決策和行動直接影響著整個團體的生存安危。
於是,管理者不再按照位置分,而是按照工作性質和內容分,那些雖身居高位但不為工作負責的人,隻能被稱為名義上的“上司”;而那些需要自己決定工作內容和行動的人,盡管他沒有下屬,管轄範圍有限,卻是真正意義上的“管理者”。
真正的管理者需要引領未來
稻盛和夫對於管理者的拷問直指企業的領導人。在他看來,領導人的決心、勇氣和價值決定了企業的未來。
稻盛和夫曾言自己常思考一個問題:“領導人應該是什麼樣的?”而在他的頭腦中會立即浮現出來的形象,是美國西部開拓時期篷馬車隊的隊長——當年,篷馬車隊從北美大陸東部出發,以人跡罕至的西部大地為目的地,不少車隊在中途便遭遇了挫折和失敗,隻有發揮了卓越領導力的隊長率領的車隊才能到達目的地。他們投身於工作,埋頭於經營,在實踐中反複思考究竟該怎麼做,工作和經營才能順利開展。
意識決定形態,在東方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們對於先賢的渴求讓我們披肝瀝膽,亦或讓我們泥沙俱下。而稻盛和夫作為一位智慧的企業家,由此為我們樹立了輕易不可逾越的高度。而這也正是他對管理者的注解——人類社會有各種各樣的組織,小至於公益性的誌願者團體,大至一個國家,在這樣的組織裏,擔任領導工作的中心人物、核心人物被稱作領袖。
這裏所說的“領袖”(領導者),實際上便是“管理者”在稻盛和夫眼中的定義——是“以大愛為根基的反映民意的獨裁者”,是“在混沌紛亂的時代開辟生路、帶領團隊成長的真正的領導者”。
管理者的職責定位
清晰管理層的職責定位
清晰的職責定位會幫助人們找準自身的位置,找準行進方向。對於管理者的職責定位,德魯克曾作如此解釋:“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組織機構(企業)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如果沒有管理,那麼就隻會有一群烏合之眾,而不會有一個組織機構(企業),而管理也因此成為管理者的一種普遍職能。”
每當人們談到企業,如美國鋼鐵公司或英國煤炭局決定蓋一座新工廠、裁員或公平對待客戶時,這實際上就是在談論決策、管理活動和管理運作。隻有當企業管理者在決策、活動和運作時,企業才能決策、活動和運作。反過來,任何一個企業,無論其法定結構如何,都必須有一個活生生的起作用的管理層。
“經營首腦”的事業目的
稻盛和夫對管理者的職責定位與德魯克有所不同——他認為企業應將管理者視為“經營首腦”。他特別強調,企業的領導者必須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並且向部下明示,盡一切可能取得認同,從而獲取眾人的鼎力協助。
稻盛和夫在經營京瓷時一直堅持這樣的經營理念:在追求所有員工獲得身心兩方麵幸福的同時,為人類與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貢獻。他通過揭示這樣一種高層次的、能夠獲得所有人認同的企業目的,並向企業員工提出號召“讓我們共同實現這個理念”,使得京瓷的全體員工團結一心,共同奮鬥至今。
管理企業、管理者和員工
除了對管理進行功能性定位外,德魯克還將管理者的職能予以了具體化說明,並提出這樣的觀點:管理者的職能就是管理企業、管理者和員工。
對於管理企業,德魯克提出了三個經典問題:我們的事業是什麼?誰是顧客?顧客的認知價值是什麼?為管理者觀察企業事業提供參考;對於管理管理者,則解釋了什麼是真正的“管理者”,並提出“目標管理和自我控製”的概念;而對於管理員工,他指出:如果管理者視員工為人力資源,就必須讓這個人發揮所長。
實際上,這也既意味著對管理者和管理者活動範圍的嚴格限製,也意味著對創造性活動的重要職責。
帶領好你的團隊
可以說,人們所站的角度不同,其對管理者的職責定位也會有所不同。故而,稻盛和夫提出,領導團隊才是管理者的重要職能,管理者必須讓所有的阿米巴成員為了企業製定的目標而努力奮進。
永田龍二是國分工廠的副廠長,他非常推崇稻盛和夫這一觀點。他說:“生產一台合格的產品不易,因為它需要所有人付出努力;而企業生產一台不合格的產品卻非常簡單,因為它隻需要一人之力,想做多少就有多少。”
基於此,在阿米巴經營模式中,如何領導好團隊,讓每一位團隊成員都認真工作,為了企業目標積極主動地工作——便成為管理者的重要職責。
管理者的品格
管理者的品格是非常重要的
德魯克認為管理者的品格之於企業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對此,他作出這樣的解釋:管理者要使用一種特殊的資源:人。而人是一種獨特的資源,它要求資源使用者(即管理者)必須具備某些品格。
德魯克舉例說,許多人極力強調喜歡人、樂於助人和能夠與別人相處融洽的重要性,認定這是管理者的重要條件,但是單靠這些條件絕對不夠。在每一個成功的組織中,都有一些冷酷、不討人喜歡、要求嚴苛的管理者:他們要求員工一絲不苟,也嚴格要求自己;他們建立高標準,期望員工能夠始終維護高標準;他們隻考慮怎麼做才正確,絕不因人而異。但是,他們卻培養出許多人才,也比其他人緣好的管理者贏得了更多尊敬。而他們在評價員工的時候,也絕對不會把聰明才智看得比正直的品格還重要。
事實上,一旦當管理者缺乏這些品格,那麼無論他是多麼討人喜歡、和藹可親、才智過人,他都不適合擔任管理者。
領導者必須具備傑出的人格
稻盛和夫認為管理人員應擔負起領導和指引的作用,故在稻盛和夫的著述中大多將管理人員稱為“領導者”。他認為,企業領導者必須具備傑出的人格,或者能夠充分認識到具備傑出人格的重要性,並為此不斷努力,以期實現自身人格的提升。
在稻盛和夫的理論中,所謂“傑出的人格”並非僅是指擁有高尚的哲學觀,而是必須同時堅持諸如“誠實待人”、“不說謊”、“正直”、“不貪婪”等最基本的倫理觀。如果一個人能夠隨時隨地以此警示自己,並努力付之於實際行動當中的話,自然就能夠實現自我人格的升華。
提高心性,擴展經營
稻盛和夫還指出,對於經營者的人格與企業的業績同時提升的現象,可以用“提高心性,擴展經營”這句話來表述,這也道出了經營的真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