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他還向管理者特別建議,要“準備麵向明天的戰略,來預見在哪些領域裏可能出現最重大的變革,使企業或公共服務機構能夠利用意料之外和無法預見的事件”。
管理者的自我提升
管理者的自我提高至為重要
德魯克指出,那些“能為改善機構的運作能力和獲得成果作出自己的貢獻”的人,他們會對機構的運作能力產生重大的影響,為此承擔著責任,並擁有管轄權。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組織自身的低效反映的,實際上是管理者的低效。
故而,他得出這樣的論斷:“管理者的自我提高,是機構發展的中心環節。不管該機構是企業、政府機關、研究所、醫院,還是軍事部門,這都是提高機構績效的唯一途徑。”
堅持每日自我自省
自我自省是自我提升、提高心性的基礎。在自己的言行中,如果有值得反省之處,哪怕隻有一點點也要改正。稻盛和夫說,為了獲得美好的人生,“竭盡全力拚命工作”,再通過每天的反省,來磨練自己的靈魂和心誌,這是非常重要的。
稻盛和夫曾舉例來說:在一天結束以後,回顧這一天,可以如此進行自我反省:今天有沒有讓人感到不愉快?待人是否親切?是否傲慢?有沒有卑怯的舉止?有沒有自私的言行?回顧自己的一天,對照做人的準則,確認言行是否正確,這樣的作業十分必要。
稻盛和夫認為,提高心性,才能擴展經營。不磨練自己的靈魂,就無法搞好企業經營。而管理者的自我提升便是通過自我反省,提高個人的心性修養的過程。
不拘囿於當下
任何優勢或能力都具有變化性和比較性。對此,德魯克解釋稱,人們當前所具有的某個優勢或能力,也許將來就不再是優勢或能力;它在一定範圍內是優勢或能力,如果放在更大範圍內又可能不再是優勢或能力。所以,一個人要想確保優勢或能力始終存在,就不能拘囿於當下,而要不斷自我提升,擴大自己的能力範疇和程度水平。
最後,德魯克肯定地告訴人們:當你開始用一種嶄新的思維去看待周遭事物時,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得更好,超乎尋常,便達到了自我提升的目標。
管理者的視野
為未來的大變化做準備
德魯克是這樣評價“變化”的:“每一個環境中都會發生變化,最終這一變化將會足夠嚴重,以至你的產品或程序無法適應它——不論你怎麼努力。”他還打了個比方來佐證這一觀點:“在人們發明了可以大規模生產的汽車後,請想想這個發明對馬車行業的影響——它完全消滅了那個行業,而且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簡言之,變化隨時可能消滅一個企業或一個產業。
針對這種變化,德魯克特別向管理者強調:“你必須為未來的大變化做準備,而且現在就必須動手。”也就是說,身為管理者,要時刻關注這些可能引起企業變革的“變化”,力求透過變化的表象,研究其未來的趨勢走向,並將這種趨勢融入決策的考慮中。
具備高遠的視野
稻盛和夫認為,管理者需具備高遠的視野。對此,他在其著作中做了如下闡述:
精明人之所以忙亂、紛爭、焦慮和困惑,是由於他們追求太多瑣屑的價值而忘了原點的價值。一旦回到原點,回到簡單的法則上,很多問題便會漸漸不成問題。隻有回到原點,他們才能具備把複雜事物簡單化、直截了當把握本質的“高遠視野”。隻有遠離自私利己的狹隘心胸,擁有光明磊落的利他心懷,他們才能擁有這種“高遠視野”。
有能力找出關聯性和重要因素
德魯克指出,傳統的管理者隻需要了解幾種產品或一種行業就夠了,但在未來,如果僅僅這樣,還遠遠不夠。
對此,他進一步闡述稱,未來的管理者必須有能力找出自己的產品和產業與周圍環境的關聯性,找出哪些是重要的因素,並且在決策和行動時將之納入考慮範圍。未來的管理者也越來越需要拓展自己的願景,關注其他市場和其他國家的發展,了解全球的政經社會發展趨勢,同時將世界趨勢融入決策的考慮中。
質問自己的動機,確保無雜念
稻盛和夫在回憶其成功創建第二家世界500強企業KDDI時,說道:“我連續三個月每天質問自己的動機,直至確保自己了無雜念,如此我才看清了被競爭對手的私欲所遮蓋的商業真相。”
而在其麵向中國企業的演講中,他也嚴正地向人們提出這樣的發問:當企業引進VC或PE投資時、當公司籌備IPO時、當公司考慮大規模並購時,身為決策者,你確信自己沒有戴著私欲的眼鏡嗎?如果隻是一點點私欲的話,那麼你頂多承受多一些的風險而已,但如果你的私欲膨脹,那麼你和你的客戶將麵臨極大的危機。
管理者的未來
未來的管理者要見多識廣
德魯克:“事實上,未來的管理者需要兩種準備。有些事情是一個人在成為管理者之前就可以學會的,而且可以在年輕的時候或在成長過程中學會。但有些事情則隻有在擔任管理者一段時間後才能學會,屬於成人教育。我們不需要等到成為管理者,才學習閱讀與寫作。的確,一個人最好在年輕時期就獲得讀寫的能力。”
作為法國百富勤亞洲公司總經理兼總經濟師,陳興動在北大讀書期間,除了經濟係的課程外,還選修了哲學、曆史、生物、地理、寫作等課程,並經常跑到其他科係去聽課,比那些專業的學生學得還認真。陳興動認為,這種多元學習擴大了自己的基礎知識麵,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和思路,對其日後的事業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力。
對於一個未來的管理者,他所需要的不是四處誇耀,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見多識廣。因為,管理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信息,其實大多來自於自己的眼界和視野。
集結所有員工的智慧
稻盛和夫在開創阿米巴經營的時候提倡:“經營企業就是一個挑戰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求企業領導人能夠集結員工的智慧,讓他們在現場發揮,隻有將所有員工的智慧集結起來,企業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企業管理者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
稻盛和夫對將篷馬車隊安全帶到西部的隊長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他們都有一顆溫暖的關愛之心,能夠了解團隊成員的想法,努力將他們的力量凝聚到同一方向上來,並通過這種方法把團隊引向既定的目的地。
麵向未來的管理者必須具備這樣的能力,如此才能引領企業取得良好的發展。
改變陳舊的決策模式,不斷革新
麵對未來,管理者必須具備不斷革新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企業有能力及時響應市場需求,促進企業發展。
對此,德魯克這樣陳述道:“未來的管理者絕不能僅僅滿足於既有市場和顧客,而必須及時改變陳舊的決策模式,根據新技術和新經濟環境,來形成新的決策,努力創造新的市場和顧客,致力於創造大眾購買力和購買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