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成本的關注
在企業內部,隻有成本
關於成本,德魯克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話,他說:“在企業內部,隻有成本。”
任何組織內部的中心永遠隻有“成本與努力”,“外界”才是成果與利潤之所在。為此,有效的知識工作者必然重視成果,他會目光向上,使自己的工作朝著目標努力。他會時時問自己:“在我所服務的單位,我能創造出什麼績效成果?”
然而令人悲觀的是,10%的有效行為生產出90%的成果,其餘90%的無效行為僅僅製造了90%的成本。也就是說,成果和成本之間存在著反比關係。
對此,德魯克指出,重要的不是絕對的成本控製,而是把握好資源和成果的比率。因為,成本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因為某種成果而產生的。所以,管理者應將優勢資源集中於某一個特定的細分市場,建立比較優勢,以獲取更理想的成果,降低相對成本支出。
最小成本經營原則
稻盛和夫坦言,所謂的“企業管理”,從最簡單的層麵來說,就是增加銷售量並縮減支出。他認為,在經營方麵,企業管理者們必須嚐試各種方法來使銷售量最大化,並讓成本降到最低。在日本經濟處於長期低穀的情況下,稻盛和夫創辦的企業(京瓷和KDDI)卻能保持強勁的勢頭,堪稱企業經營的奇跡。這是因為稻盛和夫堅持了最小成本經營原則。
要降低成本,必須先做成本分析,一般企業講求的是單位成本分析。經營者由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著手,將有關各項按月份的消耗量或金額來比較,取其平均數或最低數作為目標來控製,然後觀察其變動,分析變動原因,可以節省的,就予以修改刪減,列表交各單位執行。按照這種單位成本分析,結果並不理想,最終產品製造也多數超過預計的成本。
稻盛和夫認為,要想有效降低成本,必須進行單元成本分析,也就是分析到影響成本的根本因素。隻有徹底將有關問題一一列舉出來檢討改善,才能建立一個確實的標準成本。
構成一項產品的單元成本可能有數千種,每一種都有其發生變化的誘導因素,經營者要觀察現狀是否合理。單元成本分析的主要意義,就是要在計算成本時,把很多的單元組合成一個真正的成本。在此過程中,找出各種不合理因素,著手改善。這就是稻盛和夫進行成本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則。
企業利潤的職能
利潤是績效檢驗的標準
很多人將企業定義為“一個創造利潤的組織。”然而,德魯克明確指出:“這個答案不僅錯誤,而且答非所問。”在德魯克看來:“利潤不是企業和企業活動的目的,而是企業經營的限製性因素。利潤並不能解釋所有的企業活動與決策的原因,而是檢驗企業效能的指標……利潤動機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利潤最大化’理論,和企業的功能、目的以及企業管理的內容都毫無關係。”
德魯克對企業利潤觀的闡述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麵:
(1)利潤是對企業經營績效唯一可行的檢驗方式。德魯克指出:“管理層的每一個行動、每一項決策和每一個考慮,都必須以經濟作為首要尺度”。鑒於經濟績效對企業的重要性,德魯克把它作為管理層的首要職能,而把利潤視為檢驗企業經營績效的唯一方式。
(2)利潤是結果,不是原因。德魯克推論,由於企業的宗旨是創造顧客,任何企業都有而且隻有兩個基本功能:營銷和創新,而利潤隻是企業在營銷、創新和生產力方麵的績效結果。
利潤是企業生存和員工發展的基礎
為了企業的生存和員工的發展,企業必須關注利潤。
對此,稻盛和夫解釋道:“這沒有什麼可恥的。自由市場的原則就是競爭,我們所獲得的利潤是正當營業所應得的報酬。我們可以促進公司的生產流程更加順暢:生產出高價值的產品,並盡量設法降低價格,減輕顧客的負擔。經理人和員工也都是通過努力工作才獲得利益的。我們應以此為榮。”
但是他也提醒人們,不要讓利益蒙蔽了自己的雙眼,不可以完全屈服於“利”——為求利潤不擇手段,而要端正行為。所有利潤都應是用眾人的血汗換來的,管理者還應把利潤再投入於品質改良和員工生活改善,以滿足客戶和員工的要求。
對待利潤的態度
一個組織必須產生利潤
德魯克認為,為了有能力承擔在運營中不可避免的風險,同時為了給創新和工作機會創造的引擎提供燃料,求得生存的機會,任何企業組織都必須賺取足夠的利潤。為此,企業管理者必須設定相當於“必要的最低利潤”的經營目標,建立明確的標準,來評估利潤表現是否達到目標。
但是,德魯克否定“企業利潤最大化”動機。他認為,不能單單從利潤的角度來定義或解釋企業。德魯克指出:“一味強調利潤,會嚴重誤導消費者,甚至可能危害到企業的生存,誤導經營者為了今天的獲利而破壞了企業的未來……”德魯克的邏輯思想是:想知道企業是什麼,必須先了解企業的宗旨——“創造顧客”。
關注利潤的同時,兼顧社會責任
在德魯克的諸多管理理論中,他一直強調企業是社會的器官,企業的目的必須存在於企業本身之外,認為“企業在履行經濟責任的同時,必須承擔社會責任”。
事實上,德魯克一開始就把社會責任列為其提出的企業設定績效和成果目標的八個領域之一,並強調“盡到社會責任不但是企業的使命,而且企業還得將社會責任予以事業化才行。”也就是說,以承擔社會責任為使命的思想應該屬於一個健康的、能夠永續經營的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不要追逐利潤,要讓利潤跟著你跑
關於利潤的來源,稻盛和夫提出了一個獨特的觀點。他說:“利潤無法通過追逐得來;而隻有持續增加收入、減少支出,利潤才會隨著你的努力而來。換句話說,利潤就是你不斷努力的成果。”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但是操作起來卻狠艱難。因為,企業的運營過程無時無刻不反映著管理者的個性,並會按照管理者的意誌發展著。管理者和企業上下成員必須擁有極大的意誌力和創造力,以實現收入最大化、支出最小化為目標,去實施各種有效控製策略,並組織員工努力達成目標。
無私看利潤
對一些管理者來說,納稅好比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一些管理者將納稅比作“有人偷了我們的積蓄”,這也是許多企業管理者千方百計逃稅的原因。
對此,稻盛和夫提醒廣大管理者:公司所得的利潤並不屬於管理階層。此外,企業所繳的稅是用之於社會的。因此,我們不應該自私地隱瞞利潤來逃稅。
那麼,要如何消除對稅收的“憎惡”呢?稻盛和夫建議管理者更為客觀地看待所獲得的利潤。他說:“利潤隻是比賽中的一個等級或分數,也是社會對我們的貢獻所給予的認可和獎勵。我們如果能以這種心態看待利潤,就會比較客觀,占有欲也就不會那麼強烈。”換句話說,隻有稅後的淨利才是真正的利潤,也是企業上下努力工作後應得的。故而,管理者們應該把納稅當作企業的必要開支,來幫助企業所在的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