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擂鼓聚將把曲唱(1 / 3)

上回說董敬知答應了胡圖縣長的請求,作為一個戲迷聽戲看戲很正常,但要組織戲班還是要找資深人士呀?誰呀?當然是自己的親爹祝福來了,董敬知滿懷憧憬的來到後花園聽著自己親爹親媽自娛自樂的摸樣老感欣慰,一出《白蛇傳》唱的深情飽滿,感人心扉。董敬知越加堅定了組織戲班進京演出的願望。畢竟董敬知跟袁大總統是老鄉,理應進京祝賀,心裏這嗎想,忙緊走幾步找他爹商量。

祝福來現在的日子過得相當舒坦,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好吃好穿有人伺候,認了兒子一家團圓,心裏那個沒崩提了。兒子一來,慈祥的看著董敬知,總也看不夠,四十年沒見了,多看一眼也是福呀。

董敬知和祝福來二人有說有笑邊走邊聊,董敬知將胡圖縣長請求自己組織戲班進京演出的事對祝福來一一道來,攙著祝福來的手在涼亭坐下,深情問道:“爹,您以前流浪四方唱戲,過的肯定很苦,如今趕上盛世,我相信您老組織戲班子,那一定唱得會更好名震全國也是有可能的。”祝福來訕訕一笑:“兒呀,唱戲這一行苦呀,我如人生,人生如戲,戲中之子,如我是也,我和你娘都是唱戲出來的,如何不知。組織戲班唱戲也不難。不知你要組織什麼曲種。”

董敬知一愣:“爹,難道這有神馬講究嗎?”祝福來哈哈大笑:“咱hn地方被人們稱為“戲曲之鄉”、因為這裏是黃河文化發源地。豐富多采的戲劇種類,在hn戲劇園地爭奇鬥妍。明清以來,在hn有據可查的曾經流行的劇種有45種之多。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hn梆子、洛陽高蹺曲子,二夾弦,宛梆、懷梆、懷調、四平調,落腔、道情戲、豫南花鼓戲,越調大戲班等等。這些劇種風格各異,迥然有別。大體上可以把它們分為地方大戲和地方小戲。行當齊全,生旦淨末醜均有,而又往往以黑臉、紅臉、為主,hn梆子、越調、大平調、懷梆、懷調、大弦戲等就屬於此類。高亢激昂婉轉動聽,宛如人間仙樂。”祝福來說的吐沫星子亂飛,董敬知聽得傻啦:“爹,說了這麼多,您都會嗎?”

祝福來摸了摸胡子,很自然的說了句:“不會,我隻會一種。”董敬知登時站起來:“啥”祝福來一臉神秘的說:“我和你娘唱的就是高蹺曲子,拉曲胡那是我的絕活,有孩子沒娘,說起來話就長。”祝福來慢慢站起來有條不紊的講了起來:“我們高蹺曲子的開山祖師叫王鳳桐字陰軒,綽號老編先兒。洛陽人,父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的佃戶人。6歲入私塾,15歲中童子試,入縣學,隨後考中秀才。因豫西瘟疫流行,父母雙亡,生活無依無靠,17歲隻身逃荒到南陽,在一個偏遠鄉村教書。”祝福來如同驚故事一樣,董敬知聽得如癡如醉。

“那時候,南陽各村鎮曲子流行,地攤說唱與清唱班蓬勃興起,同村曲子清唱班“同樂社”演出活動也很頻繁。他為了糊口,常為說唱藝人抄錄劇本,改編唱詞,記錄整理曲牌,跟那些老藝人一起研討和改進唱腔。從那以後便逐漸迷上了這個古老的娛樂形式,成為“同樂社”一名類似於當代的“藝術顧問”。

在不斷是藝術實踐中,他勇於探索。銳意進取,當時他深感高蹺曲子伴奏三大件(紫板、墜子、三弦)過於單調,不易渲染和烘托演出氣氛,於是長途跋涉到臨汝風穴寺,向古箏名手道宣和尚學習琴藝,他勤學苦練,潛心研究,較快時間內掌握了古箏的演奏方法。第一個把音色柔美,音域寬廣的古箏引用到曲子的伴奏之中,極大地豐富和擴展了伴奏的表現能力。

在對曲子的曲調、音樂、唱腔及伴奏不斷改革的同時,他還利用他秀才的文學才能,悉心研究劇本的改編於創作。經他改編的《藍橋會》則由原來的喜劇改編為悲劇。把魏世秀、藍瑞蓮的愛情故事改成為雙雙殉情的結局,極大地增強了戲曲的感染力。首次演出就博得了滿堂彩,受到廣大村民的一致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