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務虛世相(2)(1 / 3)

說明會九點鍾準時開始,而且是現任班子成員先行到達,在會議室門口列隊迎接,這樣的風氣是新班子成立後定下的規矩,不能讓老領導們等我們這些當權者檢閱和接見,這不合規矩,也不能助長這種規矩。這是魯健書記和浩南省長一上任就定下的規矩,而且一直堅持到現在。

由於時間安排的到位,其實等待的和需要等待的人都沒有太多的時間差別,能有的其實就是身份的炫耀和表達了,這就是等人和被人等的細微差別,可區別就看出了主動意識和思路。

魯健書記,浩南省長,鄭明副書記,還有各位副省長及人大副主任,政協主席等副省級領導幹部,以及發改委、國資委、住建廳、交通廳、教育廳、衛生、食品藥監局等十幾個重要經濟部門的一把手悉數到齊。集中向閆博年等十幾位離退休老同誌彙報第二季度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主要還是接受垂詢,回答老同誌提出的問題,相比於以往的單邊式回答,現在多了一些谘詢和傾聽,也算是一種變化。

魯健書記講了開場白,對老同誌的到來表示感謝,對全省經濟工作表示信心,下來是浩南省長介紹近一個時期的經濟運行情況,特別談到了工作中的阻力和困惑,絲毫沒有回避工作中的問題,希望能得到老同誌們的幫助和指導,態度很是誠懇和真摯,少了些許客套,多了一些情感,也使得老同誌們感到親切和溫情。

因此,老同誌的發言很踴躍,而且帶刺的少,建議很多,很中肯,氣氛也很融洽。

“新班子成立以來,特別是魯健書記和浩南省長、鄭明書記來到河海之後,變化是很明顯的,也對河海的經濟發展傾注了很多的熱情和心血,這點在座的各位老同誌都深有感觸,也都看在眼裏,可以說是非常滿意的。相比於以往的發展和經濟工作,可以說你們遇到了和我們不同的形勢和問題,我們所需要做的問題是規模和速度,隻要把經濟規模做大做全就可以有所交代了。可你們不同,既要保證速度和規模,還要保證效益和質量,更要保證民生和穩定,可以說麵臨的困難和難題要多很多,也可以說百姓的要求更多、更具體。另外還要平衡中央和地方不同的要求和利益訴求,可以說平衡難度很大啊。”閆博年的開場白是這樣開始的,他也在反複考慮怎麼表態,怎麼表明自己的觀點。畢竟新班子和老班子之間有著很深的隔閡和思路上的不同,因此不說或少說是最好的辦法,這也是他不是很喜歡參加這樣的活動的問題,但不參加也容易對新班子產生不良的感覺。矛盾之中經過了這兩年,但仔細的觀察,新班子在各方麵還是有衝勁和耐力的,這也就有了剛才的表態,也是發自內心的感覺。說到這裏,閆博年轉了話題,“中華民族是一個極具堅忍力的民族,隱忍謙讓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美德。儒家的內斂、道家的守柔、佛家的慈悲都具有‘忍’的內涵。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所忍才能有所成。《尚書》中周成王告誡君陳說:‘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孔子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君子無所爭’;老子的‘天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以及佛教的‘六度萬行,忍為第一’等等講的都是‘忍’之道。儒家關於‘忍’,《論語》中有多處記載,孔子有‘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歟’?大意是因一時的憤怒而忘記自身及其親人,這不是太糊塗了嗎?佛教關於‘忍’。佛教經書中記載釋迦牟尼說:我領悟了‘不爭’的精髓,可以說是天下第一。他又說:‘六種超度方式與萬種修行方法中,忍讓第一’。佛經中說:‘為人品行端正,臉麵幹淨潔白,姿態容貌美好,這些都要從忍讓中獲得’。經書中還記載:‘過去有一個人,稱讚佛是有大福大德的人。聽到的人很氣憤,說:‘生下來才七天母親就去世了,怎麼能說有大福大德呢?’稱讚的人說:‘年齡和思想都到了鼎盛時期卻沒有死去,挨了打卻不發怒,受了罵也不回罵,這難道不是大福大德嗎?’憤怒的人心服了’。道家關於‘忍’,《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大意是至高無上的優良品德就像水一樣,像水一樣善良就有利於萬物而不至於發生爭鬥。《老子》又說:‘天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意思是說符合自然規律的事物不與別的事物爭鬥,卻善於戰勝它;不說話,卻善於應對。道家修煉人也留下許多關於‘忍’的言論。紫虛元君說:‘饒恕、饒恕、饒恕,各種各樣的災禍就會一下子消失;忍讓、忍讓、忍讓,債主和仇家從此就沒有了’。赤鬆子告誡弟子說:‘能忍讓就不會受到侮辱’。許真君說:‘忍受難以忍受的事,順從自強不息的人’”孫真人說:‘忍讓就能使壞事自己消失,反省自己禍事就不會落到自己身上’。其它古代典籍中關於‘忍’的論述,《易?損卦》雲:‘君子以懲忿窒欲’。大意是有德行的人用自我警戒來抑製憤怒和欲望。《尚書》記載周公告誡周成王道:‘壞人怨恨你、責罵你,那麼你應該嚴肅德行’。成王告君陳曰:‘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意思是必須有忍耐之心,才能辦成事情;有寬容之心,道德才能高尚。《左傳》雲:‘一慚不忍,而終身慚乎’?意思是說一次羞辱都不願忍受,難道要一輩子羞愧嗎?《左傳?昭公元年》說:‘魯國人靠互相之間的忍讓來治理國家’。《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記載:知伯對趙孟說:‘可恨你沒有勇氣,憑什麼被尊稱為子呢?’趙孟答道:‘憑我能夠忍耐。你恥笑我,對我趙孟有什麼損害呢’?民間諺語說‘忍’,諺曰:‘忍事敵災星’。又雲:‘凡事得忍且忍,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以及‘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都是告誡人們‘忍一時海闊天空,讓三分風晴雲淡’的深刻道理。此外,曆代的文人墨客也留下許多關於‘忍’的詩句。黃庭堅詩曰:‘無人照此心,忍垢待濯盥’。呂本中有詩雲:‘忍窮有味知詩進,處事無心覺累輕’。陸遊詩雲:‘忿欲至前能小忍,人人心內期有頤’。又曰:‘毆攘雖快心,少忍理則長’。又曰:‘小忍便無事,力行方有功’。黃牧的《題烏江廟詩》雲:‘勝負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