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務虛世相(2)(2 / 3)

閆博年平靜地說著,耐心地解說道:“雲裏霧裏說了這麼多,並不是故弄玄虛,也不是顯示我老閆的高明,隻是想說說隱忍的限度和極限,也是一種思考,與大家共勉。”

“老領導苦口婆心的話不知大家是不是聽明白了,我是聽出來幾層意思,一則是當權者的視野,我們做什麼,為什麼做,似乎都與屁股底下的位置有關,但又考慮了老百姓的利益和訴求了嗎?二則企業和富裕起來的階層,他們考慮的問題是更快、更高、更強,這又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嗎?三則是百姓的訴求,不過是餐桌上豐富一點,生活穩定一點,焦慮少一點,這樣的要求過分嗎?”魯健書記接過閆博年的話題,語氣凝重地說:“離農曆八月十五和國慶雙節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但商品促銷大戲卻早早就拉開了,而且勢頭之盛非語言所能形容。我平日裏不怎麼逛街、進商場,一來需求不大,二來不方便,三來也是懶,對商品尤其是價格比較陌生,許是對金融危機影響下的市場形勢有些許擔憂,更對實體經濟衰退後的市場表現,以及市民購買力信心不足,因此也特意關注起商品和商品銷售來。不看還真不知道,琳琅滿目的商品堆積如山,熙熙攘攘的人群擁擠不堪,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要告訴我現在全國正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經濟衰退,企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信心指數都以兩位數的幅度下降,國民收入下降預期遠超過去年底物價上漲時的水平,這樣的反差是我無論如何也不會相信的。但事實卻明顯地展現在我的眼前,分明在告訴我如今的市場繁榮、市民富足、購買力旺盛,一切都是繁榮富足的景象,一切都是祥和美滿的,與宣傳所說根本聯係不到一起。看完了旺盛的購買力,自然更關心的是價格,因為官方媒體不斷宣傳物價指數連續數月下降,降幅累計達兩位數,自然下降的物價催高了購買力,這理由也還成立。可在看了肉食、副食、幹鮮果品之後,凝重和疑慮反而更高了,價格並沒有明顯的下降,反而比數月前有所上升,而且上升幅度還不在小數,說兩位數還是靠譜的。物價既然沒有實質性的下降,又不處於物品短缺時期,更沒有價格再次上漲的空間和環境,為什麼幾個超市和商場的擁擠景象如此相像呢?唯一的解釋會是什麼呢?雙節將至,某些權利單位和優勢企業突擊發卡、發卷?某些單位或個人突擊購物送禮?仔細觀察似乎又不是這麼個意思。也許如售貨員所講,現在錢不頂錢用了?好像也不是,錢貶值更應悟緊錢袋子才是。想破了腦袋也沒有求到正解。但無解卻並非無慮,繁榮如斯到底表現了什麼似乎還是可以看到的,那就是百姓的消費信心指數還沒有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或者說經濟環境的低迷還沒有傳導到百姓的購買力和消費信心上,又或者說這種繁榮是企業和商家共同做的垂死一搏,是最後挽救實體經濟的那棵稻草?”

“魯健書記說的也是我思考和不解的問題,市場的繁榮和政府的職責之間到底應該是什麼關係,似乎市場經濟就應該放手讓市場調節,任由市場博弈,但說這話的人卻恰恰忘記了我們的人口基數,忘記的我們的基本國情。”浩南省長嗬嗬笑著發言:“老領導是給我們留麵子,是在啟發我們思考,是讓我們明白人民政府應該為人民做些什麼實實在在的事情,正如老領導所說,忍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態度,但無論聖人和凡夫俗子都有一個忍耐的限度,忍耐不了怎麼辦?看看我們的市場,先是古董玉器,接著是紅木家具、原料,繼而是大豆、玉米,而後是貴金屬,如今大蒜也成了炒作的籌碼,加上持續不斷的炒房、炒煤,似乎沒有什麼是不能炒作的。那麼,下來該炒什麼了?

每一天幾乎都能看到這樣的炒作新聞,而每一個新聞的背後都是現象的分析和預測,看多了這樣的新聞,不由就有疑問生出,都能看明白的事情,怎麼政府有關部門就看不出來,難道我們政府的信息渠道不夠多,專家的預測和分析不夠全麵,還是沒有投機客靈敏?

種種的疑問沒有答案,越積越多也就越明白,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與政府無關,起碼與政府決策者的政績無關。

房價漲上天自有人買,貴金屬飛漲的價格背後是資源價值的回歸,而帶來的直接效益是投資的增長,是GDP的攀高,當然還有稅收的增長。皆大歡喜的事,管它幹什麼?

至於古董、玉器、字畫,乃至茶葉,那是有錢人玩的玩意,升也好跌也罷,都無關大局,也不上政府台麵,管為何來,出力不討好,不如無為。

的確如此,投資型的炒作原本有其市場規律,管與不管都由市場來定,風險自然也由投資人承擔,但市場之外的投資或炒作呢?房價炒作可以不去管它,因為有政府利益在裏麵,為利益的放縱也說得通,可大豆、煤炭、豬肉,以及現在的大蒜呢?

米賤傷農的道理相信誰都懂,而且也是有沉痛的教訓的,暴漲之後必定是暴跌,投資或投機的本質是逐利,這裏沒有慈善家,也沒有信義可言,隻有推波助瀾,隻有趁人之危。

放下國家安全不論,頻繁的炒作背後是物價的起伏不定,是普通百姓生活質量和安全係數的下降,更有對生產者信心和積極性的重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