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傳聞重又提起,來源不是陳能亮,而是北京的消息,這不但使局勢有些撲朔迷離,更使陳能亮有些莫名的緊張。因此無論是林東生,還是陳能亮,都在竭力抵製和化解著這種不利傳聞的負麵影響。消息來自北京,而且相對可靠,中心意思就是林東生可能在明年的換屆調整中仍然保持現職,陳能亮可能會繼續留任,或者上調北京出任國家金融機構的掌門人,具體方案還沒有最終確定,還在權衡和考量階段。如果陳能亮留任,現狀的再平衡可能會出現變數,但變數畢竟還不至於大到震撼的地步,最大的變數是陳能亮上調之後的後續安排。
麵對陳能亮走後留下的省長位置,就有著巨大的猜測和想象的空間,作為經濟大省的省長,覬覦這個位置的人肯定不在少數,省長人選自然的引人關注,而且更關注人選從哪裏產生的問題。作為經濟大省,長期以來就存在著地方幹部與空降幹部的爭議。向來認為,使用當地幹部是中央對河海省工作的肯定,使用空降幹部就有排擠當地幹部的抵觸情緒,甚至有中央在河海鍛煉和培訓幹部的議論。因此河海的曆屆省長任職中,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往往是一任空降省長之後,就是一任本地省長,幾屆都是如此。平衡也好,巧合也罷,總有著內在的規律可循。陳能亮就是中央空降幹部,這之後就應該是一任當地幹部,不是不會出現異常的情況,但議論的焦點還是放在了慣例的可能性上。原本幹部任免就是官場茶餘飯後的中心話題,也是永恒的能引起關注的賣點,而猜測和議論本地幹部的任免更有興趣和興奮點。況且就有現成的人選可供議論,一個是省委組織部長劉正國,一個是島城市委書記黃河群,而最有希望的就是河州市委書記齊天翔。至因為看好齊天翔,也就是基於排除法的應用,劉正國盡管經驗豐富,能力不弱,但年齡優勢不再,已經望六的年齡,從事省長這樣繁重的事務性工作,體力精力還是否能夠適應,是個問題。況且省長人選是應該能夠做出成績的,劉正國已經從實際經濟領域離開多年,是否還能適應經濟管理工作,是個值得考量的問題。島城市委書記黃河群,能力和經驗都到位,也在市委書記的位置上積蓄了幾年,但仍然邁不過年齡這道坎,年近五十六歲了,還能紮實地工作幾年,省長位置屁股都沒有坐熱就需要調整,而且更關鍵是林東生已經接近六十歲,即使再善良的願望,也就是幾年最後的堅守,本地省長的培養肯定還是要接任林東生的位置,這是保持河海政治和經濟穩定的基礎,中央不會不有所考慮。
算來算去,齊天翔是最佳的人選,既有年齡優勢,又有高學曆資曆,本身又在省紀委掛職和任職,在河海已經有近十個年頭,既算是空降幹部,又算是本地幹部,而且經驗和能力有目共睹,特別是幾件大事得到了中央高層和河海官場的一致好評,也獲得了當地幹部的認同。一個不被當地官場排擠和抵製的空降幹部,正是中央所需要的,更大的優勢在於,幾年省長位置的曆練,到林東生功成身退的時候,齊天翔的能力經驗和智慧都完全具備,能夠很大程度上保證河海政治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繁榮,這是最水到渠成的結果,也是中央樂見的。
傳聞盡管此起彼伏,但誰也難以預測將要發生在明年的變數,林東生卻在做著相應的準備,不管陳能亮走還是留,今後很長一個時期的政治經濟全局,都得林東生全力承擔,他要提前做好應變策略。對於齊天翔來說,傳聞再詳細逼真,畢竟不是事實,因此他除了更加小心翼翼地應對,就是對林東生政治智慧的欽佩和讚歎。一個小小的不經意的安排,就體現了高度的敏銳和敏感。
請陳能亮出麵,既給了齊天翔有力的支持和聲援,又消除了書記省長關係緊張的議論,還為齊天翔預先埋下了伏筆,不管陳能亮今後如何,齊天翔都需要與他處理好關係,即使是表麵關係也應該有所穩定。讓齊天翔陪同陳能亮視察就是這樣的考慮,務實的話語明確將他們兩人綁在了一起,而他帶著房建設和呂山尊視察,既是對房建設公開的支持,也是提升呂山尊的地位和影響,表明的就是一種省委和他本人的態度。
齊天翔不由深深地感歎,簡簡單單地一件事,林東生就對外傳遞出這麼多信號,這種智慧和技巧真是自己所不具備的,也是需要很好學習的,這種無聲的言傳身教,就是他不斷進步和成熟的階梯,老嶽父、鄭明、方翔,還有趙浩南,正是這些前輩無私的幫助,他才能一步步堅實地走過來,沒有這些,黑暗中的摸索,自己走不到今天。
“想什麼呢,是不是吃完了想賴賬啊!”林東生看齊天翔陷入了深思,知道他想到了什麼,就威嚴地對他說著,話語裏多了些關愛,盡管威嚴,卻並不嚴厲,“趕緊買單走人。”
林東生的話使齊天翔醒悟了過來,趕忙回過神來,望著房建設笑著說:“書記要賴賬,看來這回市政府又多了一筆招待費開支了。”
房建設立刻明白了齊天翔的話意,站起身出了包間安排行程去了,齊天翔微微笑著看著兩位省領導,一副洗耳恭聽的神態,默默地等待著他們下令離開。
“咱們分別走吧,人家已經準備好了。”林東生嗬嗬笑著對陳能亮說著話,站起身來,慢慢地向房間外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