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翔亦莊亦諧的話語,引發了一種善意的輕聲哄笑。笑聲過後,齊天翔讚許地望著馮俊才說:“看來咱們全省級別最高,權力最大的縣委書記,身上的擔子和心裏的壓力,都不小啊!目前看是有些得不償失,但放到未來看,效果還真是可以預期,因此我建議現場會可以增加一項內容,檢驗和總結基層負責人長期任職的可行性,有條件的話可以全身有條件的推廣。”
“這不已經在推廣了嗎?馮俊才同誌,全省首位副廳級縣委書記,貴水縣坪壩鄉的黨委書記柳能富,全省第一位正縣級鄉鎮黨委書記,還有曙光工業園區的管委會主任李正,超規格匹配的國有企業保姆,在全省也是首創,不拘一格選拔和任用人才,這才是真正的慧眼識明珠啊!”呂山尊嗬嗬笑著回應著齊天翔的話,環視著在座的各位,最後看著馮俊才憐惜地說:“也還真是齊省長比較細心,老馮這變化確實是太大了,真是不敢認了。”
呂山尊也是仿效著齊天翔,對馮俊才直呼老馮,透著親昵和親切,這在所有人聽來,都是不同尋常的。
黨內稱同誌,必要時稱職務,這是官場約定俗成的慣例,而在實際工作中,這樣的慣例是很難一以貫之的,稱同誌的場合,除了職務相近,或者上級對下級之間,同誌的稱呼透著平等和親切,實際上的等級觀念,也還是根深蒂固的。
下級對上級,基本上還都是職務相稱,稱同誌或直呼其名,不但不禮貌,也有著很強的挑戰權力和藐視領導的意味,根本是行不通的。上級對下級,稱同誌顯得親切,稱職務顯得鄭重,都有著特定場合特定的稱謂。但凡舍棄職務作法,都有著明顯的意味和不同,而以老帶姓的稱呼,隱含的意思就更耐人尋味了。
齊天翔直呼馮俊才為“老馮”,就透著親熱和嗬護的意思,表示著他與馮俊才之間非比尋常的關係,這種有意淡化職務差距的作法,傳遞著明確的信號,馮俊才盡管隻是河陽縣的縣委書記,可在齊天翔的心目中卻有著與眾不同的分量。
聯想到馮俊才是齊天翔在任河州市委書記期間樹立的典型,不但賦予了他高出一般同職幹部特有的權力,而且還是齊天翔親自選定的河州市首屆道德模範,事跡勒碑永久存放在河州市道德園內,這樣的垂青和關照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際遇。不僅如此,齊天翔在河州市委書記任上,乃至走上省長位子之後,先後數次到河陽縣調研和指導,可以說河陽已經成為全省農業的典型,在齊天翔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全省小城鎮現場會指定在河陽縣召開,意義和目的都是不言而喻的。
齊天翔不分彼此的稱呼,以及呂山尊恰到好處的附和,在現場會還未正式召開之際,明確地表示出來,很快就會傳遍到會的各地市與會的大大小小幹部耳中,傳遞著的也是公開的信號,那就是齊天翔和呂山尊代表著的省市政府,是肯定和支持河陽縣的做法的,也是要將河陽經驗推廣到全省去的。
這公開的信號,通過稱呼體現出來,本身就是權力的力量,更是每個人都應該清楚和明白的,盡管齊天翔和呂山尊什麼也沒有說,可這稱呼中已經把什麼都說出來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多年來我黨始終堅持的原則,也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具體體現,特事特辦也好,不拘一格選拔人才也好,都是要站在有利於改革開放,有利於經濟建設,有利於改善和提高人們生活的出發點上,是不是正確,需要事實來說話。”齊天翔環視著會議室裏的眾人,緩慢而堅定地說:“咱們大家來到這裏,包括各地市主要領導和主管農業的負責人齊聚河陽縣,就是來驗證農業集約化改革升級,以及民生改善的成效,很快大家就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是非也就自有公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