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扶貧攻堅(9)(2 / 2)

可自然環境產生的阻礙作用,實在是太大了,無數資金和物資的投入,對於這個人口隻有二十多萬人的山區縣來說,人均數字可以達到每人數萬元,可產生的實際效果卻微乎其微,甚至是停步不前或仍然困難重重?

除了交通條件改善和通訊完善之外,各級各部門對山口縣的幫扶工作,可謂不遺餘力,也想盡的辦法,無論是定點幫扶,還是委辦包扶,或者是幹部駐村,以及撤村並戶,各種辦法都用上了,可實際效果卻並不理想,甚至是收效甚微。處在深山區的老百姓,大多居住分散,自然村大的不過幾十戶,小的隻有三五戶,甚至獨居的也有不少。基本的生活和收入來源,除了山林經濟收入,主要還是靠山地墾荒種植糧食,這種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是這裏百姓的主要生計,即使有點木耳和菌菇種植,還有經濟林的核桃、柿餅等農產品,也是因為交通的原因,特別是生產地的分散和產量的問題,銷售始終是困擾發展的矛盾?

辦法沒少想,可效果卻不是很理想。當年齊天翔過來山口縣時,曾經提出了移民搬遷和歸村並戶的設想,而且也曾實際論證過通過隧道改善交通狀況的可能,甚至還親自考察了幾個深山區鄉的自然地貌,提出了山坳間攔水築壩的意見。可由於時間的關係,特別是當時來此的工作性質的限製,這樣的想法齊天翔隻是提了出來,既沒有堅持,也沒有過多的關注?

資金是一個重要的製約原因,要實現齊天翔的設想,需要籌集不菲的資金,簡單的測算也需要三五十個億的投入。這對於華沂市,或者河海省來說,不是一件小事。不僅隻是資金的問題,協調和配合也是件棘手的問題,需要動員交通、水利、民政、電力、教育等多方麵的力量,以齊天翔當時的能力,要實現這樣的宏大計劃,難度不小?

這還是一個方麵的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各方麵關係協調和平衡的問題。山口縣盡管隻是一個深山區縣,無論是在中國的版圖上,還是在河海省的區劃中,都是一個不起眼的地方,但卻因為它承載了中國革命的一段曆史,就有了非同尋常的地位和影響。也就是這樣的影響,使這個山區小縣有了非比尋常的意義,甚至是標杆作用。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一個地方意義過於重大也是如此,革命老區不是隻有華沂一處,各個曆史階段中國大地上出現了不同的根據地,也出現了各個不同的群體,自然也出現了不少的傾向和偏愛。平衡老區之間的關係不僅是高層的政治智慧,也是平衡老革命家感情慰藉的重要內容,態度謹慎是肯定的?

另一個方麵還是在省內,務實的省長林東生,以及偏重政治意義的省委書記趙浩南,原本在很多政策和措施的實施過程中,就有著或多或少的矛盾。幾十億元投入一個縣的開發,對於山區麵積占全省三分之一的河海省來說,都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何況林東生麵臨的財政壓力始終居高不下,讓他下這樣的決心難度可想而知?

正是基於這些方麵的考量,尤其是需要麵對的還要海東等地的實際問題,齊天翔沒有過多地堅持自己的意見,而是把精力偏重於幹部的配備和考察上麵,還有就是現實問題的解決上麵了。這一放就是幾年,為此齊天翔曾經也內疚過,尤其是上任省長這一年的時間裏,幾次來華沂市,都刻意回避著山口縣的問題?

林東生當年麵臨的現實問題,現在也在困擾著齊天翔,資金的籌集和投入,各方關係的平衡和協調,以及實際效果,都不是輕易可以拍板下決心的。可在齊天翔的心裏,卻是始終在掛記著這件事情,也曾想過無數的途徑,而直到現在,齊天翔覺得是下決心的時候了,不僅現在遇到的絕好的機會,而且也是到了不解決不行的地步了?

副總理的到來,王海的決心和希望,對於齊天翔都是一種促進,也督促著他下決心,為山口縣,為華沂老區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