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煙草品牌的“盜夢級”傳播(2 / 2)

在傳統的傳播模式中,傳播者和受眾是兩個不同的角色。通常傳播者占據主動地位,向受眾傳播其所訴求的信息。

對比《盜夢空間》,在夢中,造夢團隊是傳播者,小菲舍是實際意義上的受眾,這些傳播者進入夢境的最終目的,是讓小菲舍產生一個想法——拆分他即將從父親老菲舍那裏繼承來的全球最大的壟斷性能源企業;其他人應該是實際意義上的傳播者。但是每一層的夢境中,我們可以看到,小菲舍並沒有作為單純意義上的受眾被“填鴨式”灌輸,相反,他是以與造夢團隊成員平等一致的參與者身份出現。在夢中,造夢者通過平等溝通,一步步地將“拆分企業”預期的價值理念植入小菲舍的潛意識之中。這個想法看似來源於“盜夢團隊”,但是作為夢境的參與者,小菲舍在這個“想法”共建的過程中也參與了創造,因此,這個想法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他本人的。

由此可見,要讓做夢者接受你所傳播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路徑,讓做夢者相信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現實,你的努力是在為他提供價值,他的選擇不是你的影響,而是完全的——自主行為。

“喜悅之城”網站的運作模式,似乎與“盜夢空間”的傳播理念頗有相似之處。仔細瀏覽整個網站,我們很難直觀地看到傳播者本身,而且很難區分用戶中誰是傳播者,誰又是受眾,似乎每個網站的參與用戶都擁有這樣雙重身份的權利,這正是web2.0的特殊之處。在常規的媒介傳播中,如果把傳播者比作老師,受眾比作學生的話,那麼“喜悅之城”就好比一個沙龍,參與者互相溝通,平等地分享彼此的信息和感受。造夢者——廣東雙喜品牌在“喜悅之城”中,隻是起了架設平台的作用,幫助大家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去尋找喜悅,在這個過程中,參與者也形成了對雙喜品牌的良好印象。

以喜悅之城2010年新春期間舉行的“雙倍喜悅喊出來”的蓋樓活動為例。當用戶主動上傳一則與懷孕太太幸福牽手的喜悅照片時,他正是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自己期待小生命來臨的喜悅。此時,他是傳播者。但事實上,當他們在傳播自己的喜悅見聞之時,也無形間接受了“真心傳遞喜悅”這樣一種品牌理念;而在無數次的點擊之中,他們又將自己所認同的價值理念傳播給了更多的受眾。

再看“喜悅之城”中最精彩的版塊——“喜攝會”。“原味”係列的攝影活動之所以吸引眾多參與者,最關鍵的深層原因就在於這些“原味”照片是“分享喜悅”的價值認同者(涵蓋傳播者、受眾)以及雙喜品牌文化共同創造的成果。其魅力在於同創、共有以及分享。

在這裏,每一個用戶都是如此。他們,既是受眾,又是傳播者。在這種傳播者與受眾角色不斷地顛覆、互換之中,廣東雙喜的品牌理念也隨之成為被每一位用戶所認同的價值觀。這,就是“盜夢級”的傳播。

當然,“喜悅之城”不涉及“盜”與“被盜”這樣的對立關係。其類似的地方在傳播者真實地與受眾形成平等的互動關係,在彼此認同的價值理念——“分享喜悅”這樣一個媒介平台上,使得雙喜品牌文化得以更寬泛和深刻領域的拓展。

然而,不論是“喜悅之城”還是《盜夢空間》,這兩個案例的傳播效果都是顯而易見的——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更有趣的是,《盜夢空間》的內容仍處於“科幻”層麵,其情節是通過類似的心理學、哲學角度的理論進行的推理幻想;而“喜悅之城”的傳播是真真切切實現了的。在當前的行業新形勢之下,這種“盜夢級”傳播模式,無疑將是煙草品牌一次創新的偉大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