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老道心想:多虧了這隻蛤蟆,否則洪水就把神仙院淹沒了。
天黑了,範老道卻怎麼也沒等到蛤蟆回來。
第二天,範老道一大早就出山門,這才發現原來蛤蟆喝水的地方,變成了一座小山。從此人們便把那座山叫做蛤蟆蹲山。燕兒嶺的過去
“燕兒嶺”是香山北麵一座很有名的山峰,每到春天,就會有燕子飛到這裏,據說它們是由金燕姑娘變化後從南方飛回來看望她老爹爹的。
明朝末年,李闖王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打了幾個勝仗以後,向北京進軍。消息傳來,崇禎皇帝為保性命,便派官差四處抓兵,準備鎮壓起義大軍。
在香山腳下,住著一位姓金的老中醫,他六十多歲,生有一兒一女。兒子叫金鎖兒,女兒叫金燕。
有一天,兄妹二人正在山上采藥,忽然從山道上跑來一夥人,不由分說就把金鎖兒抓去當了兵,金燕和爹爹傷心欲絕。
這天早上,金中醫正要出門去找金鎖兒,忽然從門外闖進一個人,他滿頭是汗,上氣不接下氣,把父女二人嚇了一跳。他們定神一看,原來是金鎖兒回來了,他們欣喜若狂,忙問金鎖是怎麼回來的,金鎖兒告訴他們自己遇到好人,被救了出了。
原來,金鎖被抓走後,就被押往關外。正走到長城腳下,忽然從對麵跑來一支人馬,他們殺了押解的官差,救出了被押的百十來人。
金鎖看見那支隊伍的大旗上寫著一個“闖”字,知道是李闖王的人馬到了。
誰知,就在金鎖兒找闖王時,有一支箭朝金鎖兒飛來。這時有個人一把將他推開,他自己卻被箭射傷了。原來這個人就是李闖王。
老人得知自己的兒子見到了闖王非常高興了,金鎖兒告訴父親,闖王還給了他銀子,金鎖兒說完把銀子給了父親,並告訴父親,自己要去和李闖王一起打京城,說完頭也不回就跑了出去。
老人猜想闖王一定傷得很重,便吩咐金燕兒到香山上去采一種叫馬蹄草的藥,這種藥專治外傷。金燕急忙拿上竹籃,去山上為闖王采藥。
金燕爬上香山北麵的那座“險兒嶺”,一會兒就采了滿滿一籃子馬蹄草。
她正準備下山,忽然從對麵的小路上走過一個人,她仔細一看,原來是大財主劉拐子的兒子。
這家夥橫行霸道,見金燕姑娘長得漂亮,就暗地裏打姑娘的主意。他曾請了三個媒人上門提親,都叫金燕的爹給趕了出來。
今天早晨他見金燕姑娘一人上了山,就偷偷地藏在半山腰的樹林裏。金燕一看是他,轉身就往山頂走,可那壞家夥也緊跟著追了上來。
金燕一看這家夥居心不良,拔腿跑了起來,驚慌中,竟跑到了一個懸崖上,前麵已無路可走。她轉身一看,那個壞家夥已經撲了過來。她心一狠,眼一閉,縱身跳下了懸崖。
老人見女兒還沒回來,心裏著急,就拄著拐棍走上山來,他不停地喊著女兒的名字,可就是沒有人答應,天漸漸地黑了,山裏刮起了風,老人又喝又累,腳下一滑,滾到了山崖下。
金燕兒跳下山崖後,也許是命不該絕,正好落在一棵大樹上,有位打柴的老人把她救了下來。她回到家以後,發現爹爹不見了,知道是上山找她去了。
她顧不上休息,又來到山上,整整在山上找了一夜,才再山坳裏找到奄奄一息的爹爹。
老人慢慢地睜開眼睛,對金燕說:“你快走吧,不要管我,把藥給李闖王……”老人話沒說完,就閉上了眼睛。
金燕含淚把爹爹埋在了“險兒嶺”上的一個山洞裏。提起竹籃剛走到半山腰,就聽到山下有喊叫聲。金燕仔細一看,是劉拐子的兒子帶人來了,他們像惡狼似地朝山上撲來。
金燕急出了一身冷汗,眼看著他們向自己一步步走來,姑娘縱身一躍,跳到半山腰的一棵樹上。隻見她身子搖晃了幾下,竟變成了一隻燕子。這幫人一個個都愣住了,還沒等他們弄清這是怎麼回事兒。
金燕一抖翅膀,朝山下飛去。那些人已來不及停住腳步,一個個掉進山崖下摔死了。
金燕來到城裏,把草藥送給了李闖王,便往回走。當她走到城門口時,她開始猶豫起來:自己往哪兒走呀?爹爹死了,哥哥投奔了李闖王,就在這時,有一隊女義軍路過她身旁。對,自己也可以投奔李闖王去,她心裏想著,便朝京城走去。
沒過多久,李闖王的隊伍要南下了。金燕到“險兒嶺”上向死去的爹爹告別,然後隨著大軍向南方開去。
從這以後,每到春天,“險兒嶺”上都有燕子從南方飛來。人們都說是金燕兒回來祭奠她的老爹爹。就這樣,年複一年,時間長了,人們就把“險兒嶺”叫成了“燕兒嶺”。據說山上曾有一座小廟,叫“金娘娘廟”,就是為她而修的。半山亭的來曆
在香山上有個“半山亭”,據說以前叫“宜書亭”,是寫詩作畫的好地方。
很久以前,在這山下住著一戶姓尹的莊稼人,隻有父子倆相依為命。父親叫尹老大,兒子叫尹長發。
有一年春天鬧旱災,久旱無雨,剛剛出土的莊稼全都旱死了。無奈之下,尹老大隻好硬著頭皮向楊財主借了三鬥穀子以活命。誰知,到了第二年秋天,楊財主竟要他還六鬥,說是利滾利。
尹老大氣憤難已,他到衙門告楊財主。可還沒有進衙門口,就被守門的趕了回來。尹老大並不知道那楊財主早用一百兩銀子買通了縣官。
他還不死心,找了個人寫張狀紙,再到衙門去告。他哪裏知道,幫他寫狀紙的人正是楊財主的幹兒子。那家夥隻在狀紙上寫了十幾個字:“此人誣告楊太爺,見此信速斬之!”
尹老大不識字,拿著狀紙來到了縣衙門。縣官接過狀紙看了看,二話沒說就把尹老大斬了。
父親被斬對尹長發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又氣又恨,自此以後發誓要好好讀書,長大了給父親報仇。可又一想,自己窮得都沒有飯吃,哪兒還有錢讀書呢?
一天,他打柴下山,經過一家私塾的窗口,他放下柴擔,偷偷地聽了起來。
從這以後,他一有空就來到這兒偷聽。一天,兩大……還不足兩個月,他就認識了一百多個字。後來他還用賣草藥的錢,在集市上買了幾本《四書》、《五經》之類的舊書,抽空就刻苦鑽研。
經過兩年多的苦學,他來到城裏應考。可這一次他落榜了。
他並沒有灰心,一個人默默回到鄉下,繼續勤學苦讀,就是上山打柴的路上也要拿出書看一下。轉眼間,又到了會考的時候,他滿懷信心地去趕考。大榜一發,他又一次名落孫山,兩次落榜之後,他心灰意冷,再也不想讀書了。
他甚至想,自己大概沒有當官兒的命吧!一氣之下,他竟把家裏的書全部燒成灰燼。
有一天,他幹活兒很累,躺在地頭上睡著了,這時,他夢見了死去的父親。他醒來後,才發現自己躺在父親的墳上。他很不安,覺得自己對不起死去的父親,從這以後,他又開始讀書了。
為了能專心致誌地學習,他隻身一人搬到山上。白天,他在自己親手搭起的小亭子下寫詩繪畫;晚上,就點上鬆油燈,在山洞裏看書。就這樣,他在山上整整苦學了五年。等他再去趕考時,果然金榜題名。沒過多久,皇上就任命讓他當了縣官兒。
這一天,他正在鄉下私訪,忽聽有人喊冤。上前一問才知道這人是自己的同鄉,他的獨生女兒被楊財主的兒子搶走,特來告狀。
尹長發一聽說是告楊財主,舊恨又湧上心頭。經過三天的查訪,查清了楊財主父子的罪惡,就把楊財主和他兒子都斬了。
除了心頭之恨,也算是為民除了害。他心裏特別高興,就買了香來到父親的墳前,他想把這事告訴父親,以慰父親的在天之靈。
當他從地上爬起來的時候,一眼就看見了山上的那個木亭子。到了山上,他摸摸自己曾坐過的木墩,看看自己曾住過的山洞,五年苦讀,終究沒有白費,於是就親筆寫了一塊叫“宜書亭”的匾掛在木亭子上。
因為這座亭子正好處在半山腰,所以也叫“半山亭”,傳說乾隆皇帝遊香山時,曾在此亭作過詩。練武坡的史海遺跡
在香山南麓,有一個形似一把張開的剪子的山梁,叫“剪子口”。它四處雜草叢生,隻有中間那片黃土地寸草不生。相傳,這裏是俠女十三妹當年練功習武的地方,中間的那片黃土硬地,就是她常年練功時踩的,人稱“練武坡”。
俠女十三妹,是武俠小說《兒女英雄傳》中的主人公,她是個殺富濟貧的女俠客。傳說曆史上還確有其人,是乾隆年間滿族鑲紅旗總都統賀文瑞之三女兒賀玉鳳。
她十六歲那年,父親遭人陷害,被打入死牢,母親一氣之下也離開了人世。為有朝一日能替父母申冤報仇,她隱姓埋名,躲進西山白雲庵裏,拜一代武林大俠方天麗為師,終日苦練功夫。因為她是方大俠收的第十三個徒弟,所以又稱十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