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實力最強的幾個國家,都在密切注意奧普之戰。雖然巴伐利亞、薩克森、漢諾威也分別向普魯士宣戰了,但是誰都知道,戰爭的主力隻有奧地利和普魯士兩國,勝利者也隻有一個。
拿破侖三世雖然分別對普魯士和奧地利都做出了保持中立的承諾,但是不安分的皇帝陛下自然對這場戰爭十分關心——他關心這場戰爭要打多久、牽扯的國家有多少,他想看看法國有沒有可能趁亂把國境線向西推進一下。
沙皇忙於國內此起彼伏的農奴起義,又加上巴爾幹的問題,決心在這件“德意誌內部問題”上,保持沉默。
巴伐利亞、薩克森、漢諾威依附與奧地利,乃是因為維也納派來的特使著重指出了他們國家的前景問題。普魯士對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地區的態度,就是各國的前車之鑒。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原本不想參與此事,但是華倫斯塔主教連哄帶騙,又加上皇後的哥哥的勸說,還是答應了宣戰、派兵。對此,厭煩世俗的國王頗有些不快。
“國王陛下,您這麼想是不對的。”瑪蒂爾德公主在探訪國王表親的時候這麼說:“您難道沒有看見丹麥的下場嗎?因為普魯士想要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坦,就把奧地利拖下水,去攻打石勒蘇益格-荷爾斯坦,還有漢諾威、薩克森,德意誌邦聯名存實亡,簡直就成了普魯士的附庸國。你想一想,陛下,如果奧地利放任普魯士這麼強大下去,最後德意誌邦國會成什麼樣?”
“瑪蒂爾德,我對這些不感興趣。”年輕國王懶洋洋地說。
“你現在是國王了,怎麼可以還那麼任性呢?”瑪蒂爾德責備這個兒時玩伴。兩個人年紀相仿,個性天差地別。路德維希二世一貫是消極的,忽冷忽熱,性格難以揣摩。
“天哪,我真希望我沒有成為巴伐利亞的國王。”
“這時候說這種話太不負責任了。要不是因為我現在還住在慕尼黑,我才不要管你!巴伐利亞是被普魯士兼並也好,是被法國吞並也好,我才不要管呢。”
“法國皇帝對巴伐利亞可沒有什麼興趣,瑪蒂爾德,你該好好學學歐洲政治。”
“誰說沒有興趣?巴伐利亞可是南部德意誌邦國裏麵最富有的,我不信有人對它沒有興趣。”
路德維希二世忽然有了點好奇:“瑪蒂爾德,你這個論點倒是很新鮮。”
“這都是茜茜說的,她說你太年輕了,可能看不到目前的現狀。”
路德維希二世對奧地利皇後有種特殊的感情。茜茜結婚的時候,他才是個7歲的孩子,對這位漂亮的表姨幾乎沒有印象。少年時期他在波森霍芬度過的日子裏,見過茜茜幾次,清楚知道這位王子日後將成為巴伐利亞國王的伊麗莎白,倒是刻意留意過少年路德維希。
同為維斯特巴赫家族舉足輕重的成員,路德維希二世認為自己跟伊麗莎白皇後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生的很漂亮,氣質超凡出塵,有一種遊離於世俗之外的灑脫感——這表明了他們跟普通的貴族是不一樣的;他們都很敏感,對文學和藝術有很高的鑒賞力,對他人的批評置若罔聞;他們都厭煩繁瑣的宮廷禮儀,但是不同的一點是,伊麗莎白能夠隱藏起自己的不悅,而在公眾場合表現出符合身份的禮儀,路德維希二世則在什麼場合都保持一致,隨心所欲的任性。他曾經說:“如果我當了國王還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那麼何必要成為國王呢?”
“皇後還沒有見識過真正的我。”路德維希這麼表白自己。實際上他並不是沒有一位國王的能力,隻是太習慣本能的去抵製自己的責任,這也是他心智不成熟的表現。他對吃喝玩樂的興趣遠遠大過對權力的興趣。
“茜茜要是知道你平常什麼樣,隻怕會嚇到。”瑪蒂爾德公主冷笑。
“肯定不會的,皇後跟我是一樣的人,”路德維希二世沾沾自喜:“我們都是天才,天才都是怪異的,不被人理解。”
瑪蒂爾德白了他一眼,維斯特巴赫家族中有這麼高程度的自戀的人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