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1 / 3)

章節2

心得·啟迪

人生如夢,沒有夢想的人生是殘缺的,沒有夢想的青春是蒼白的。但隻有夢想還不夠,還要誌存高遠,因為夢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成就。夢想

日本有一個童話故事。

有兩個小孩到外邊去玩,玩累了,兩人就躺在沙灘上睡著了。其中一個小孩做了個夢,夢見對麵島上住了個大富翁,在富翁的花園裏有一整片的茶花,在一株白茶花的根下,埋著一壇黃金。

這個小孩就把夢告訴另一個小孩,說完後,不禁歎息著:“真可惜,這隻是個夢!”

另一個小孩聽了相當動容,從此在心中埋下了逐夢的種子,就說:“你可以把這個夢賣給我嗎!”

這個小孩買了夢以後,就往那座島出發,千辛萬苦才到達島上,果然發現島上住了一位富翁,於是他就自告奮勇地做了富翁的傭人。他發現,花園裏真的有許多茶樹,茶花一年一年地開,他也一年一年地把種茶花的土一遍一遍地翻掘。就這樣,茶樹愈長愈好,富翁也就對他愈來愈好。終於有一天,他由白茶花的根底挖下去,真的掘出了一壇黃金!

買夢的人回到了家鄉,成了最富有的人;賣夢的人,雖然不停地在做夢,但他從未圓過夢,終究還是個窮光蛋。

夢雖然遙不可及,但隻要堅持,一樣會有實現的一天。

人因夢想而偉大,沒有夢想的人生,也是最枯燥乏味的人生啊!

心得·啟迪

夢想,是一種動力,一種信念。一個人沒有夢想就不可能成功,一個國家沒有夢想,就不可能強大。實現夢想的過程,就是展現生命活力與魅力的過程;夢想中隻要傾注了你持久的熱情和永不放棄的努力,那麼夢想一定會變成現實。闊步人生

那一年夏天,一個8歲的男孩與同學相伴去同學的爺爺家。同學的爺爺是個退伍軍官,住在一座獨院的兩層樓內,院內還有一個紅磚砌成的小花壇。

一直住在泥草搭建的臨時窩棚的男孩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他從未見過如此漂亮的住處。

門開了,同學走了進去,可男孩怎麼也邁不開腳,他不敢踏上那光潔明亮猩紅色的地板。

開門的是一位高大威嚴的軍人,一臉虎氣,毫不猶豫地把門關上了。他不會想到的是,關在門外的男孩生平第一次產生一種奇怪的心情,而且哭著回家了。

媽媽擦幹男孩的眼淚說:“不要怕別人家漂亮的地板,再漂亮的地板也是讓人踩的,人不自卑,任何地板都會留下我們的腳印。”

媽媽的一番話深深地印在男孩的心裏,也是生平第一次,他學習到做人的意義。從此以後,他在任何“漂亮的地板”上都是昂首闊步。他知道,人永遠比“地板”尊貴。

心得·啟迪

金錢,並不能代表一切。貧窮不是罪,貧窮不能否定一個人的價值,隻要有誌向,有誌氣,有不滅自我的尊嚴與信心,就一定會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漁夫的誓言

古時候,有一個漁夫是出海打魚的好手。他有一個習慣,每次打魚前都要立下一個誓言。有一年春天,聽說市麵上墨魚的價格最高,於是他立下誓言:這次出海隻捕撈墨魚,好好賺它一筆。但這一次魚汛所遇到的都是螃蟹,他非常懊惱地空手而歸。等他上了岸,才得知現在市麵上螃蟹的價格比墨魚還要高,他後悔不已,發誓下次出海一定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在螃蟹上,可這一次遇到的全是墨魚,不用說,他又隻能餓著肚皮回來了。他懊悔地發誓,下次出海無論是遇到螃蟹還是墨魚,全部都打。

第三次出海後,漁夫嚴格地遵守自己的諾言,不幸的是,他一隻螃蟹和墨魚都沒有見到,見到的隻是一些馬鮫魚,於是,漁夫再一次空手而歸……

漁夫沒有趕得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饑寒交迫地死去。

這當然隻是一個故事而已,世上沒有這樣愚蠢的漁夫,但是有這樣愚蠢至極的誓言。

心得·啟迪

理想與現實之間往往總是會有一定的距離,聰明的人懂得隨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無論如何,人不應該為不切實際的誓言和願望而活著。夢想的實現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不要認死理,要靈活應對,適時變化。生命的林子

有一個僧人,可能就是唐玄奘吧,他剛剃發的時候,在法門寺修行。法門寺是個香火鼎盛、香客絡繹的名寺,每天晨鍾暮鼓,香客如流。玄奘想靜下心神,潛心修身,但法門寺法事應酬太繁,自己雖青燈黃卷苦苦習經多年,但談經論道起來,自己遠不如寺裏的許多僧人。

有人勸玄奘說:“法門寺是個名滿天下的名寺,水深龍多,納集了天下的許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侶中出人頭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閱經讀卷,這樣,你的才華便會很快光芒迸露了。”

玄奘思索了許久,覺得這話很對,便決意辭別師父,離開這喧喧嚷嚷高僧濟濟的法門寺,尋一個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於是玄奘就打點了經卷、包裹,去向方丈辭行。

方丈明白玄奘的意圖後,問玄奘:“燭火和太陽哪個更亮些?”玄奘說當然是太陽了。方丈說:“你願做燭火還是太陽呢?”

玄奘認真思考了好久,鄭重地回答說:“我願做太陽!”於是方丈微微一笑說:“我們到寺後的林子去走走吧。”

法門寺後是一片鬱鬱蔥蔥的鬆林。方丈將玄奘帶到不遠處的一個山頭上,這座山頭上樹木稀疏,隻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三兩棵鬆樹,方丈指著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說:“這棵樹是這裏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麼呢?”玄奘圍著樹看了看,這棵鬆樹亂枝縱橫,樹幹又短又扭曲,玄奘說:“它隻能做煮粥的薪柴。”

方丈又信步帶玄奘到那一片鬱鬱蔥蔥密密匝匝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鬆樹秀頎、挺拔。方丈問玄奘說:“為什麼這裏的鬆樹每一棵都這麼修長、挺直呢?”

玄奘說:“都是為了爭著承接天上的陽光吧。”方丈鄭重地說:“這些樹就像芸芸眾生啊,它們長在一起,就是一個群體,為了一縷陽光,為了一滴雨露,它們都奮力向上生長,於是它們棵棵可能成為棟梁。而那遠離群體零零星星的三兩棵,一團一團的陽光是它們的,許許多多的雨露是它們的,在灌木中它們鶴立雞群,沒有樹和它們競爭,所以,它們就成了薪柴啊。”

玄奘聽了,便明白了。玄奘慚愧地說:“法門寺就是這一片莽莽蒼蒼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遠離樹林的樹了。方丈,我不會再離開法門寺了!”

在法門寺這片森林裏,玄奘苦心潛修,後來,終於成為一代名僧,他的枝葉,不僅伸過雲層,伸進了天空,而且,承接了西天輝煌的佛光。

是的,一個成才的人是不能遠離社會這個群體的,就像一棵大樹,不能遠離森林。

心得·啟迪

溶入烈火中的鐵塊,才能百煉成鋼;長在森林中的樹木,才能秀頎挺拔。和有智慧的人一起,才能增長智慧。一個人的學識再高也是有限的,而眾人的智慧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一條魚眼中的海

有一條魚在很小的時候便被捕上了岸,漁人看它太小,而且很美麗,便把它當作禮物送給了女兒。小女孩把它放在一個魚缸裏養起來,每天它遊來遊去總會碰到魚缸的內壁,心裏便有一種不愉快的感覺。

後來魚越長越大,在魚缸裏轉身都困難了,女孩便給它換了更大的魚缸,它又可以遊來遊去了。可是每次碰到魚缸的內壁,它暢快的心情便會黯淡下來。它有些討厭這種原地轉圈的生活了,索性靜靜地懸浮在水中,不遊也不動,甚至連食物也不怎麼吃了。女孩看它可憐,便把它放回了大海。

它在海中不停地遊著,心中卻一直快樂不起來。一天,它遇見了另一條魚,那條魚就問它:“你看起來好像悶悶不樂啊!”它歎了口氣說:“唉,這個魚缸太大了,我怎麼也遊不到它的邊!”

心就是一個人的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給你一片大海,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覺。

心得·啟迪

鳥兒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因為它的心中裝有藍天,在天空自由翱翔,使天空變得異常美麗是它的夢想。魚兒在大海裏遨遊,如果心胸不開闊,即使麵對茫茫大海,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覺。人在人海中漂泊,隻有擁有堅定的理想,才會有成功的希望。小烏龜談理想

一天,幾隻小烏龜聚集在一起玩耍,玩得正起勁時,它們中有人提議分別講講自己的理想。

於是,大家就爭先恐後地講起了自己的理想。

一隻小烏龜說:

“我長大以後,想成為一隻敏捷的兔子,那樣就可以永遠脫去這無比沉重的龜殼了!”

又有一隻小烏龜說:

“我想要變成一隻大象,建立一個隻有我說了算的王國,打敗所有的動物,自己稱王,到那時,我就可以享盡榮華富貴了。”

又有一隻小烏龜站出來說:

“你們的理想都不切實際,我的理想就是要讓自己變成一條美麗的小金魚,徹底與我們烏龜家族的醜陋決裂。”

就在大家都談論得興高采烈的時候,有一隻很小的烏龜卻一句話也沒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