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2(2 / 3)

大家就問它:“你怎麼一句話也不說呀?你是不是沒有理想呀?每一隻烏龜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麼,快說來聽聽。”

最小的烏龜聽了之後,說道:“我怎麼沒有理想?我的理想就是要讓自己成為一隻真正的烏龜,不給我們的先輩丟臉!”

心得·啟迪

擁有理想是值得人們誇獎的,因為理想是一個人奮鬥的目標和動力。但是不切實際的理想是大家所不提倡的,因為它隻會帶給你失落和自卑。正如烏龜永遠不能變成兔子和金錢一樣。小老鼠立誌

小老鼠向動物們誇下海口:“諸位,我已立下了一個遠大的誌向——攀登珠穆朗瑪峰,成為第一個登上世界屋脊的老鼠。”

“哈哈哈……”

“嘻嘻嘻……”

動物們忍俊不禁,發出了一片譏笑聲。“怎麼,你們不相信?”小老鼠憤慨地說,“總有一天,你們會看見我站在珠穆朗瑪峰頂上向你們招手的!”打這天起,小老鼠便托著腮幫子想呀想,想找到一個攀登珠穆朗瑪峰的辦法。

一朵白雲從天邊冉冉飄來,又向珠穆朗瑪峰悠悠飄去。小老鼠想,我如果能駕白雲,登上珠峰一定沒問題。

風吹著口哨跑過來,呼啦啦向珠穆朗瑪峰奔過去。小老鼠想,風要是肯幫忙,我的誌向保證能實現。

一彎月牙高高地懸在星空,像小船一樣飄呀飄。小老鼠想,我要能搭乘這隻小船該多好!雙手握著槳,輕輕地搖呀搖,一會兒就搖到珠穆朗瑪峰頂上去了。

小老鼠不停地想呀想,好主意想出了一個又一個,一直到胡子老長老長,他也沒向珠峰攀登一步。

“小老鼠,你為什麼沒有攀上珠穆朗瑪峰呢?”

“小老鼠,我們等著看你站在珠穆朗瑪峰頂上向我們招手呢!”

“小老鼠,你什麼時候能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叔叔伯伯阿姨嬸嬸哥哥姐姐還有弟弟妹妹們見了小老鼠就問。

小老鼠滿麵通紅,無言回答。

從這以後,小老鼠再也不好意思見人,隻好等人們都睡覺了,才悄悄地溜出來找點東西吃。

心得·啟迪

理想就像一朵花,必須用辛勤的汗水來澆灌。任何理想的實現,都必須付出艱苦的勞動。如果光有理想而無實際行動,那麼,理想就會變成空想。小老鼠就是一個空想家,我們可千萬不要向它學習呀!給貓掛鈴鐺

一群老鼠在富翁家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不愁吃喝,安樂自在地繁衍後代。

但就在老鼠們逍遙自在的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候,富翁的家裏來了一隻貓。這隻貓是捉老鼠的能手,老鼠的數目眼看著一天一天地減少,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老鼠家族就要滅亡了。

老鼠們為此召開了一次全體會議。會場上很安靜,死亡的陰影籠罩了整個會議。在智能測試中獲得第一名的老鼠站了起來,清了清嗓子說:“我現在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威脅都來自那隻貓,我們隻要躲開它,不被它抓住就行了。我們可以把一個鈴鐺掛到貓的脖子上,一旦貓向我們靠近時,鈴鐺就會發出聲音。我們聽到鈴聲躲到洞裏不就行了嗎?”

聰明絕頂的老鼠說完,會場裏響起熱烈的掌聲:“對呀,真是個好主意啊!”

大家都很高興,但是,一隻小老鼠的話,立刻使熱鬧的會場恢複了先前的寧靜。小老鼠說:“可是由誰把鈴鐺掛到貓脖子上去呢?”

心得·啟迪

聰明的小老鼠想的辦法真是不錯,可是這樣的辦法能實施嗎?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奮鬥目標,但一味空想是無濟於事的。製定目標一定要建立在目標可行的基礎之上,否則,再偉大的目標也不可能實現。小百靈拜師

動物們舉辦仲夏夜納涼歌會,小百靈看了演出後,感到媽媽的歌太平凡了,她決心要闖出一條新路子,成為一個超時代的音樂全才。

她找到趴在柳枝上蕩秋千的蟬說:“蟬叔叔,您的歌唱得真好聽,我跟您學唱歌好嗎?”

“知——”蟬高興地見了一個花腔,說,“孩子,你有聲鼓嗎?”

“聲鼓?什麼聲鼓?”百靈鳥瞪大了眼睛。

蟬拍拍自己的腹部說:“你瞧,我這兒有兩片蓋板,每塊蓋板下都有一個聲鼓。我是用鼓膜的振動來唱歌的。你跟我學唱歌,要有聲鼓才行啊!”

小百靈低頭看看自己長滿絨毛的肚子,失望地飛走了。

小百靈又對躲在牆洞中拉琴的蟋蟀說:“蟋蟀大哥,你的琴拉得棒極了!請你教我拉琴行嗎?”

蟋蟀張開翅膀拉了一支曲子後說:“孩子,你把提琴帶來了嗎?”

“啥?提琴?提琴在哪兒?”

蟋蟀伸出雙翅:“你瞧,我這右前翅的基部有一個鋸條一樣的音控,這是弓;左前翅的基部有一個可刮擊的刮器,這是弦。拉琴,沒有弓和弦怎麼拉?”

小百靈張開翅膀,左看看,右瞅瞅,羞得紅了臉。

在一個清澈的水塘邊,小百靈找到了青蛙。她說:

“青蛙哥哥,我想跟你學敲鼓。”

青蛙“呱呱、呱呱”地示範表演了一氣。沒等他表演完,小百靈已偷偷地溜走了。因為她發現,青蛙在敲鼓的時候,腮幫上有兩個氣泡一鼓一鼓的。這個樂器,她也沒有。

傍晚,小百靈精疲力竭地回到媽媽身邊,羞愧地對媽媽說:“媽媽,我還是跟你學唱歌吧!”

媽媽把她緊緊地摟進懷裏。

心得·啟迪

要做一個有作為的人,必須要有大誌向。而樹立什麼樣的誌向,則必須從自身的條件出發,揚長避短。丟掉自己的特長,盲目地效仿別人,不管自己有多麼大的雄心,也很難有什麼好結果。缸裏的金魚

一隻精致的玻璃缸裏,養著一對美麗的金魚。

那是有名的水泡眼:一條墨黑,一條鮮紅。兩條金魚都有遠大的誌向,不平凡的抱負。且說這一天清晨,明麗的朝陽染紅了半缸清水,遍體通紅的水泡眼金魚,更是熠熠生輝,他搖頭擺尾地說道:“我們要勇敢些,先投身於小溪,再遊進浩瀚的江中,然後闖入無邊的大海。毫無疑問,在安靜的環境裏待久了,會逐漸消沉,最後變成碌碌無為的庸才……”

“你說得太對了,”黑水泡眼一連吐出三串氣泡,豪情滿懷地接口道,“不能再猶豫了,隻有波濤翻滾的大海,才是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所,才是我們大顯身手建立功勳的場地。”

“說得好,我們今天就出發吧。”

“應該,應該。”黑水泡眼爽快地響應。

然而,兩條金魚才激動地兜了幾個圈子,便一齊陷入了沉思,兩對水泡眼互相瞅著。

“如果,如果,”紅水泡眼吞吞吐吐地說,“真到了江河、大海的話,誰按時供給我們食物呀?”

“不錯,這確實是個大問題,”黑水泡眼惶惑地張開嘴,訥訥地說,“怎麼辦?待會兒再商量吧。”不久,兩條金魚又談起入海的事來。最後一切均已談妥,決心已下,隻待告別水缸了。正在這時,有人把食料投下。水缸裏頓時好不熱鬧,兩條金魚張開大口,十分開懷地搶吞著佳肴美饌,那宏偉計劃的最後一絲影子,也就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以後,他們每天雖然多次議論著去大海的事,不過直到目前,這對金魚依然待在精致的水缸裏,悠然自得地遊來晃去。

心得·啟迪

做人沒有遠大理想不行,但是,光有理想而沒有實現理想的決心也不行。又想大顯身手、有所作為,又舍不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適生活,這樣的人,注定隻能成為庸人。在精致的魚缸裏,永遠實現不了在大海暢遊的理想。自信自勵

商鞅變法

戰國初年,周王室的統治已經名存實亡了,主宰天下的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這七國不斷地進行兼並戰爭,都想統一天下。如何加強實力呢?出路隻有一條,就是改革。當時各國紛紛進行改革,秦國也是其中之一。

地處西陲的秦國,因經濟、文化落後,百姓蒙昧,國力衰微,常遭魏國等中原大國的歧視和欺負。這種形勢逼得秦國不得不進行改革。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決心改變秦國的形象。當時有衛國人公孫鞅,欲展才學,他見到孝公的求賢令後,便投奔到秦國。公孫鞅見到秦孝公,闡述自己的治國理論,認為秦國要想強盛,唯有變法圖新。孝公聞言大悅,與公孫鞅秉燭達旦三日。秦孝公變法決心既定,封公孫鞅為左庶長,統令變法事宜。

公孫鞅的變法措施很快獲得秦孝公的首肯,就要正式出台了。公孫鞅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把新法當回事,就想出了一個主意,叫人在南門立了一根木樁,並告示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賞他10兩金子。”此言一出,觀者嘩然,因為扛這根木頭到北門去實在不是一件太難的事。大家議論紛紛,但就是沒人上前,都怕其中有詐。

看看圍觀者越來越多,公孫鞅又下令將賞金加到50兩。話音剛落,一個紅臉漢子推開人群走到木頭跟前說:“我來試試,最多不過是白扛一趟唄。”說著,他一哈腰,一較勁,一下子將木頭扛到肩上,大步流星直向北門走去。左庶長公孫鞅連聲誇讚這漢子是個好百姓,並當眾兌現了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