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產後病醫話(三)(1 / 3)

第三節產後癃閉醫話

黃龍湯治療產後癃閉張忠鵬

癃閉乃臨床急證之一,其病因非一,療法亦較多。有因上焦鬱閉、氣滯水不行者,治取宣肺利水、開發上焦,即所謂“提壺揭蓋”之法;有因熱結膀胱者,治取清熱利水法;有因腎陽不足、氣化無權者,治取溫陽化氣法。另有補氣升提法、化瘀通竅法等不一而足。產後癃閉,確有其特殊之處,係因患者在生產過程中,氣血津液耗損,乃致陽明燥結,燥屎積於大腸之中,擠壓增大尚未回縮的胞宮,並進而壓迫膀胱,因致膀胱滿而不得下,亦屬氣化無權之由也。《黃帝內經》雲:“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今氣化無權,水怎能出?

餘治蘆橋王某,分娩後小溲點滴不下,靠導尿維持1周,痛苦不堪。詢悉大便亦7日未解,雖有便意,但其燥堅難出,數蹲廁而不能如願。乃擬黃龍湯(大黃後下)1劑2次服,隨後下燥糞甚多,同時水路頓開,小便暢通。

黃龍湯出自《傷寒六書》,功能扶正攻下。方中除有大承氣急下存陰、消瘀通腑外,另有人參、當歸之益氣養血;甘草、生薑、大棗之和中補脾。桔梗合人參可以開宣肺氣,助宣上通下之功。可謂攻邪而不傷正之良劑出。清·何楚瑤在《醫碥》中指出:“或由大便不通而小便漸閉,通大便則小便自行。”信也!

產後癃閉崔金海

產後癃閉,雖為小恙,不關重要,但產婦痛苦至極。現代醫學借助導尿之法,暫緩脹滿之苦,仍不能解除尿閉之根,操之不慎,有染毒之虞。本病多因體素虛或分娩時用力過甚,耗氣傷血,元氣虧損,膀胱氣化不利,而致小便不行。其病機不外氣虛、腎虛兩端,氣虛者尤多。餘在臨床實踐中常用黃芪30g、當歸12g、炮薑9g、澤瀉15g,車前子3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治之。速者1劑小便自下,緩者二三劑乃愈。本方中黃芪甘溫,補氣升陽利尿,補肺氣以開水之上源,助膀胱氣化;當歸補血活血,與黃芪相伍為當歸補血湯,峻補耗傷之氣血;炮薑溫寒助陽,合當歸取生化湯之意。澤瀉甘淡,可“逐膀胱三焦停水”(《名醫別錄》),利水而不傷陰;車前子入腎,利水通淋,與澤瀉合用可增強利尿之功。五味同煎,具有益氣、活血、暖宮、通利之效。臨床施用,效果皆顯。

一村婦,年近三旬,順產一子,產後1日無尿,少腹膨脹,時喊有尿排之不出。西醫予以導尿3天,仍不能自便,遂請餘診治。但見產婦臥床,麵色白,力疲神倦,言語低微,切其脈沉弱,舌苔白、質淡,切少腹膨脹如鼓。經婦科檢查無尿道、產道損傷。餘診為氣虛血虧,膀胱氣化不行,為疏上方。產婦服後,須臾小便自下,患家大悅,深感軒岐之功。

產後癃閉宜用升提侯林

產後尿瀦留、小便不通的病人,臨床並不少見。且多見於一些初產婦人、產程過長、胎兒過大者。用西藥治療,效果往往欠佳。求助於導尿,又給患者增加痛苦,且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筆者每遇此證,一般以益氣升提為主,少佐滲利之品。宗此法,曾治愈多人,屢試屢驗。

某患者,於5日前產一女嬰,係橫位難產,產後尿瀦留、小便不下。曾口服維生素B1及用新斯的明穴位注射等,進行多方治療,亦曾服中藥利水通淋之劑,均罔效。產婦每日靠導尿維持,痛苦不堪。乃請餘會診。初診:麵色萎黃,自汗出、氣短、周身乏力,小腹脹滿微痛,雖有尿意,但小便不下,飲食尚可,亦無寒熱。舌質淡紅,脈沉緩。治以益氣升陽、少佐通利,用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18g、升麻6g、當歸15g、柴胡10g、陳皮10g、白術10g、車前子12g(包煎)、王不留行12g,水煎服。1劑服後,產婦小便能通;3劑服後,小便暢利如常。

對於癃閉的治療,或清熱利濕(如導赤散、八正散),或溫腎化氣(如腎氣丸),或行瘀散結(如抵當丸),方法頗多。筆者體會:本證多與中氣下陷有關,患者往往平素即中氣不足,在生產過程中、又耗氣傷血,加之胎兒壓迫,以致“胞係了戾”(可以理解為膀胱麻痹),而形成本證。其臨床表現,在下腹脹滿急痛、小便不通的同時,多兼有明顯的氣虛見證。故治療時,不是獨用通利所能奏效,當以益氣、升舉為主,輔以滲濕滑利之品,使下陷之氣能夠升舉,濁陰之水得以下降,膀胱功能恢複,三焦氣化正常。如此,清者升、濁者降,升降有序,則水道暢通,小便自利。

產後癃閉外治一得喬洪濤

1980年餘鄉診,偶遇一翁,六十有五,傳我一民間驗方,專治產後尿閉,索性一試。適遇一費姓女患,23歲,1981年11月9日生一女嬰,兩日不溲,小腹脹滿,但無尿意,自作排尿動作,點滴皆無,賴於導尿,次日複故。11月14日診得其右脈滑數,左脈關上小滑,兩尺有力。舌質紅胖而嫩,根有白苔。惡露無臭,腹脹急,痛苦非常。吾當即憶起老翁之法,隨即一試。我惟恐藥性劇烈,先從小劑試起,取巴豆50g去皮,黃連2.5g為末,蔥白3段取汁,艾灸1壯。巴豆與黃連同搗如泥,做成小餅,如玻璃磚厚,先將蔥汁敷塗患者臍部(即神闕穴),然後覆蓋巴豆餅,餅上置放艾柱1壯,燃燒20分鍾(5分鍾後始覺溫熱,15分鍾左右,熱感達高峰)時患者覺小腹如蟻行走,隨即產生尿感,少頃自行排尿1次。

新婦初產,百骸空虛,腎氣受損。氣化已衰,膀胱開闔不利:一為尿崩,一為癃閉。此例乃腎氣虧損,氣化無力,開闔失職所致之虛寒癃閉,取巴豆大辛大熱,蔥汁辛熱宣發通竅,又有艾灸逐寒拯陽,諸藥一派辛熱,寒去陽回,正氣得複,大隊辛熱之品偶寓黃連,以防辛熱太過,更有寒熱並用之妙。

升麻黃芪湯加味治產後癃閉劉麗華

升麻黃芪湯係《醫學衷中參西錄》張錫純自擬方,主治產後小便點滴不通,偶因嘔吐咳逆,或側臥欠伸,可通少許者。方中黃芪既善補氣,又善升氣;柴胡、升麻為少陽陽明之藥,能引大氣之陷上升;加黨參培補脾氣,以治下陷之陽。諸藥相配,有益氣升陽,提壺揭蓋之功。當歸補血活血,使氣補而血不滯。

餘用此方加木通、路路通,使濁邪外出。若導尿日久,氣陰耗傷,可配麥冬、五味子補陰,使濁邪去而陰不傷。總觀全方,使清氣上升,濁陰下降,氣血調和,氣機暢達,故小便自通。

曾治患者牛姓女,24歲。1963年1月住某醫院,因產程過長,產時努力過甚,造成產後次晨小便瀦留不能排出,少腹脹滿,膀胱尿液充盈平臍,產後半月均以導尿度日,異常痛苦。曾服五苓散加破瘀散結之品無效。觀患者麵色白,精神困倦,納穀不香,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此乃產後中氣大傷,膀胱氣化失職,方用升麻黃芪湯加味,服藥2劑,小便通利,3劑暢流,17天癃閉完全治愈。

第四節產後回乳、缺乳醫話

回乳時機在經期褚玉霞

同窗丁君,其妹小兒已過周歲,欲回乳,從故裏函問何時回乳為宜。愚認為,乳汁乃脾胃氣血所化,薛立齋在《女科撮要》中雲:“血者,水穀之精氣,和調五髒,灑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女子則上為乳汁,下為月水。”產婦分娩以後,脾胃化生的精微,除供給母體需要外,另一部分則隨衝脈與陽明之氣上升,化生乳汁以養胎兒。所以,哺乳期間,尤其乳汁最旺盛之時,月經一般不潮。據此,對於授乳婦來說,月經來潮之時是回乳的最佳時機。古方設免懷散即是此意。對欲回乳者,吾常在經期投以當歸尾、赤芍、紅花、川牛膝各15g,生麥芽60g。3劑,3~7天可獲良效,且不會繼發乳癰。

回乳李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