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趙讓把皇家內府(皇帝的私房錢)裏接近六千萬貫的錢拿了八成出來充入國庫,所以雖然這三年來百姓的賦稅和商賈的關稅都有所降低,緩和的民生並發展了商業,但是財政上朝廷還是吃得消的。加上抄沒了不少犯人的家產,尤其是部分擾亂民生的大商人,這幾年雖然趙讓在軍隊上花費巨大,卻沒有出現赤字。
趙讓在登基以來的四年裏,功夫和騎射之術也沒有擱下,他騎著一匹有兩米四高的頂級頓河馬(據說呂布的赤兔馬就是頓河馬,很多三國架空小說都是這麼說的,我也借用一下)“帝雲”,全身一套輕便而堅固的黑鐵玄甲,腰間依然是那把無堅不催的龍牙刃,以及三月前試製成功的短統槍,手上則是握著自己最趁手的亮銀槍。還有二十天就滿十八歲的趙讓身高已經長到一米八五,在這個時代可謂長人,俊美的容貌掩蓋不住一絲鐵血軍人的味道(參加軍隊訓練積累的),以及那股身為上位者的傲氣和霸氣。這可能就是所謂的“王八之氣”吧!
三百名親衛基本還是四年前的老班底,當然整體實力在軍事化的訓練以及互相切磋中有了極大的提高,每一個人都有單挑五名火山士的實力。由於王索、張含之、大凶等十多名趙讓手底下的老人從軍去了,楚風和楚雲以及已經歸順的龍清秋去負責江湖事務,所以現在的親衛首領是一代大俠,武功在這天下可入三甲並且以及對趙讓死心塌地效忠的艾明歐。這三百人成一個菱形陣形,把趙讓拱衛其中,他們個個神色肅然,殺氣內斂,外表上看不出厲害,但一旦發動起來,就是一股可以衝鋒陷陣無可匹敵的可怕力量。
在他們後麵是五千火山士,趙讓定下的五千之數就是極限,再不擴充,隻有當人數少於三千人時才會再次補充。他們在這四年來絲毫沒有懈怠,因為火山士已經被視為宋朝第一軍,能夠進入火山士無一不是以一當百的精英,除了軍餉極為優厚外,他們也並不像以前朝代那些所謂的強軍隻負責皇帝的安全,而是經常出去到前線打小規模戰役,在血和火中真正的達到“不動如山,侵襲似火”的境界,而不是類似儀仗的無用之物。隻這五千人,趙讓有信心可以在十萬蒙古大軍中來去自如。
八萬禁軍,兩萬前軍,四萬中軍,兩萬後軍,均是接受過訓練並且大部分有作戰經驗的精兵。兩萬前軍多為輕騎兵,適合在遇敵後就地對敵軍進行攻擊,而中軍全部是重步兵和遠程攻擊的士兵,適合結陣對付敵人的騎兵,而後軍有五千輜重兵,其餘一萬五千人裏有七千火炮兵和八千輕騎,既負責運輸輜重、炮等物品,又可在敵人襲擊後軍時展開反擊。這個陣形,是兵部那些有著無數戎馬經驗並且接受過趙讓的新式軍事教育的官員們經過無數次推演和實戰演習後確定的宋軍基本出戰隊型,當然,在所有宋軍軍官必讀的小冊子裏,也要求他們不必拘泥於這個陣型,可以按照實際情況隨時進行變陣。
八萬五千多人順著趙讓前年要求工部招募民工鋪設的一條新官道以半個時辰急行軍半個時辰緩行的頻率行進。這條官道的設計者就是趙讓本人,當初有個這個想法,就是為了隨時可以帶兵去突擊到江淮一帶,搶一個先手,打破敵人可能對江浙地區乃至京城可能的進攻。畢竟,現在雖然宋朝進行了軍隊改製,但是長江防線的三分之二兵力都布置在中遊,也就是襄陽一帶,下遊這邊除了李庭芝的江浙聯軍外沒有什麼多餘的軍隊,所以趙讓早就擯棄了讓四十萬禁軍死守京城的垃圾戰略,把其中十五萬安排在京城和襄陽之間的地帶,一邊進行輪換訓練一邊警戒蒙古軍隊突破長江水軍進行這一地帶,而剩下的部隊除了十萬人防守京城外,其他十五萬被補充進京城周圍的一些據點,構建堅固的防禦圈,免得京城直接麵對敵軍。趙讓這次抽調的八萬人,其中三萬來自這十五萬布置在京城周圍的禁軍,剩下五萬則是留守的部隊,這也是最合適的人數。
當這隻趙讓親自帶領的隊伍經過數天的行軍來到揚州時,趙讓派了斥候去通知李庭芝,而自己卻帶著部隊悄悄的潛入了山中,那裏有趙讓處心積慮,在這幾年來拿內府的錢建設的山地軍營。這種軍營表麵上是山村,裏麵的居民都是軍人,隻這一帶的軍營,可以容納十萬人。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