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趙讓從來不敢輕視古人的智慧,而他提供的那些先進科技能夠迅速被這時代的人吸收並發展、應用就證明古人都多麼厲害,但是他的自信卻是無比的堅定,比起剛來到這個時代的小心翼翼、瞻前顧後,現在的趙讓非常的“張狂”,自認為這天下沒有人能夠擋得住自己。
“瘋狂能夠帶來無窮的力量,理智則能夠駕禦這股力量,現在的我,就是瘋狂和理智的結合體,被我所統治的國家,也會帶上這股特質。希特勒失敗了,我會嗎?那當然不會,所有擋著我的,我都要他們死!”趙讓囂張的看著地圖上的蒙古疆域,冷笑不已。
下午是軍前會議,因為趙讓接到消息,前天晚上忽必烈大軍已經開始渡河,而一直騷擾他們的遊擊隊也沒有下手伏擊的機會,已經全部撤回襄陽。襄陽外圍現在有六大據點,都是隻比襄陽城的堅固程度略低一線的大地堡,壕溝無數,絕對是蒙古騎兵的噩夢。趙讓在會議上決定,由自己帶領六萬軍隊,在蒙古大軍的側麵遊弋,隨意對蒙古大軍進行突襲,吃掉足夠多的蒙古軍隊成為他們的唯一目的,待到蒙古軍隊瀕臨崩潰之時,就是宋軍總攻擊的時候。
宋軍在陣地戰上堅持的就是遠程火力為主要進攻手段,用改進過的發射速度和殺傷力都十分優良的強弩和火槍隊對付蒙古騎兵,由全身重甲持鉤槍的重步兵來進行近戰以及保護弩兵和火槍隊,在消滅對方有生力量後,隻要對方有多過己方的軍隊出現就立刻撤退到下一道戰線。短短三天,蒙古前軍推進了不到十裏,占領了六道高地,但負出的卻是五倍於宋軍的傷亡人數---兩萬。
為此,忽必烈雖然大發雷霆,但是以他的雄才和手下那些文臣武將,絲毫也拿宋軍的這套戰法沒有辦法。他們也曾嚐試過配製炸藥,以及奪取火炮,但是除了付出人命的代價外沒有任何收獲,而襄陽現在的固若金湯也讓蒙古大軍有狗拿刺蝟無處下手的感覺。外圍的地堡和壕溝就像荊棘密布的山林,讓蒙古大軍好似經過山林的野獸般遍體嶙傷。經過分析,忽必烈大軍定下新的計策,那就是以縱深隊列行軍,排出三角型進攻模式,直接突破襄陽外圍防線,不惜損失攻到襄陽城下,然後爭取在最短的時間破城。這樣冒險的計劃是在忽必烈得到絕密情報---旭烈兀派出手下最厲害的副手拔都領著二十五萬大軍秘密的由河套平原進入中原,並將在半月之後抵達此處,成為忽必烈最堅實的後盾。之所以他這麼放心,是因為旭烈兀一向誌在西方,和忽必烈的關係又是最好,所以能夠派出手上幾乎一般的精銳部隊前來協助,而忽必烈給予的報答就是答應讓中原以及將來打下的南宋之地作為他向西方發展的大後方,提供給他一切想要的物資。這二十五萬人一半以上是色目人,背井離鄉為蒙古人打仗,隻要忽必烈答應給他們搶掠的機會,他們也是必定會拚死戰鬥的。
他卻不知道,遍布天下的新墨門和越龍會等武林組織在北方也極有潛勢力,幾乎是那隻西方大軍避開西線的文兵、正雨大軍,從草原和河套平原來到洛陽的同時,那些密探就已經把消息傳回了南宋。
趙讓看著大地圖,喃喃的說道:“好家夥,二十五萬西部軍,總數一下子就超過了五十五萬,我要全部吃下去。對,全部!”
雖然襄陽所遇到的壓力將會空前的強,但是這裏是趙讓的根基所在,他經營了五年,加上近百年做為南宋第一重鎮累積的實力,四十五萬的強悍兵力,以及堅固無比、層次分明的防線,趙讓相信這裏即使麵對百萬敵軍也不會落在下風。
但是趙讓一向追求的就是以最小的傷亡換取最大的勝利,必要的損失一定要有,但是不必要的是越少越好,敵人死越多越好,死光了最好。所以他一直很警惕阿裏不哥這個心中大敵,同樣也不會低估蒙古人裏的另外三傑。至於其他的人,他是一概不會放在眼裏,因為要對付現在的趙讓,除了在戰場上把他殺死,其他一切陰謀詭計都沒有用,這個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向趙讓這樣握有無上權力而又沒有任何所謂的上位者該有的“尊嚴”,任何惡毒卑鄙的計策他都可以毫無不安的使出來。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www.cmFu.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