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道經的描述,元始天尊稟自然之氣,存在於宇宙萬物之前。他的本體常存不滅,即使天地全部毀滅,也絲毫影響不了他的存在。每當新的天地形成時,天尊就會降臨人世間,傳授秘道,開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包括太上老君、天真皇人、五方天帝等神仙。元始天尊位居三十六天的最上層“大羅天”中,所居仙府稱為“玄都玉京”。玉京之中,黃金鋪地,玉石為階,宮中有七寶、珍玉,仙王、仙公、仙卿、仙伯、仙大夫等居於中央和兩旁的仙殿中。

據《曆代神仙通鑒》記載,元始天尊“頂負圓光,身披七十二色”,故供奉在道教三清大殿中的元始天尊,一般都頭罩神光,手執紅色丹丸,或者左手虛拈,右手虛捧,象征“天地未形,混沌未開,萬物未生”時的“無極狀態”和“混沌之時,陰陽未判”的第一大世紀,故以陽生陰降、晝短夜長的冬至日為元始天尊的聖誕。長期以來,元始天尊受到了上至帝王聖賢,下至民間菩男信女的虔誠崇拜。

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齊梁高道陶弘景編定的《真靈位業圖》列其在第二神階之中位,僅次於第一神階中位的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

道經說他是在宇宙未形成之前,從混沌狀態產生的元氣所化生。原是“二晨之精氣,九慶之紫煙”,後托胎三千七百年誕生,住在上清境的玄都玉京仙府,有金童、玉女各30萬人侍衛,萬神朝拜,超度之人不計其數。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見到他。

道教宮觀裏的三清殿中,靈寶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之左側位,手持太極圖或玉如意。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三清神位,以靈寶天尊居元始天尊之左位。靈寶天尊之神誕日為夏至日,約在農曆五月中。民間於夏至日之供奉常以靈寶天尊為主神。

道德天尊

道德天尊,又稱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居“三清尊神”的第三位,是道教初期崇奉的至高神。

道德天尊原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東漢明帝、章帝之際(58~88),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聖母碑》雲:“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遊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濁清之未分。”將老子神化為先天地之神物,並與“道”相等同。順帝時(126~144)張陵在巴蜀鶴鳴山創立五鬥米道,即奉老子為教主,並首次稱其為太上老君。至魏晉南北朝,太上老君之名益顯。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斷佛、道兩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據道書稱,當時太上老君曾遣使顯靈。時過一月,武帝即又下詔曰:“至道弘深,混成無際,體包空有,理極幽玄……今可立通道觀於都城……並宜弘闡,一以貫之。”說明當時已經開始利用太上老君幹預朝政了。

至唐,太上老君的威靈更盛。他不僅被奉為李唐王朝的始祖,幫助唐高祖李淵平定天下,據稱當武則天篡奪李唐王朝後,又顯靈降世,謂“武後不可革命”,“不得輒立異姓……武後亦終懼此言,不敢立武三思”。因此,天寶年間,玄宗最後為他上“大聖祖高上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尊號。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八月加號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道教宮觀的三清殿中,道德天尊像常作一白須白發老翁,手執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側位。在道教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均設有道德天尊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之右側位。道德天尊的神誕日為農曆二月十五日。

五老君

“五老君”,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五位天神,其地位與“三清”平齊。

“五老君”具體有: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君,簡稱青靈始老蒼帝君;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君,簡稱丹靈真老赤帝君;中央玉寶元靈元老君,簡稱元靈元老黃帝君;西方寶金門皓靈皇老君,簡稱皓靈皇老白帝君;北方洞陰朔單鬱絕五靈玄老君,簡稱五靈玄老黑帝君。

“五老君”是“三清”還沒成為大流之前地位最高的五位神仙,本來是曆代帝王祭祀的對象,後來納入道家的神仙體係,稱其為“天中則稱五老上帝,在天文則稱五帝座及五方五星,在神靈則稱五方五帝,在山嶽則稱五嶽聖帝,在人身則稱五髒神君”。

在道教神仙體係中,“五老君”沒有具體職司,但地位崇尊。道教稱其為“五位元始五老”,與元始天尊一樣,非後天學而得真者,又稱其為“五行之始”、“五氣之祖”。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又稱“昊天金闕玉皇大帝”、“中央玉皇大帝”等,為“六禦”之首。

其信仰,緣於古代宗教,古時即有支配日、月、風、雨等自然變化和人間禍福、生死、壽天吉凶等人生命運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說法。西周以後又稱“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時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稱呼。隋唐時,“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夢仙》詩中就有“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至誠”的詩句。

大約在唐宋之際成書的重要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曆:

很久以前,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淨德和王後寶月光老年無子,於是令道士舉行祈禱,後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賜與王後,夢醒後而有孕。懷胎一年,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於王宮。太子長大後繼承位,不久舍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經過三千劫始證金仙。又超過億劫,始證玉帝。

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極高,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閥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禦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禦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簡而言之,道教認為,玉皇總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