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靈”,又稱“四相”、“四象”,指的是天上四方星宿所組成的圖象,即東方的青龍、西方的白虎、南方的朱雀和北方的玄武。

《三輔黃圖》雲:“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

“二十八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在觀測天象時,對日月運行經過的區域的恒星劃分、選定並標誌的二十八個星群座。

緯書《尚書考靈曜》雲:“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其形如龍,曰左青龍。南方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其形如鶉鳥,曰前朱雀。西方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其形如虎,曰右白虎。北方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龜蛇,曰後玄武。”

二十八宿星官,各有名姓、服色和職掌。如角星神,姓賓,名遠生,衣綠玄單衣。亢星神,姓扶,名司馬,馬頭赤身,衣赤緹單衣,帶劍,等等。

道教宮觀常有在山門靈官殿兩側奉祀“四靈”的,“四靈”金身戎裝,天將裝束,當是以“四靈”為道門護衛神靈之意。道教徒進廟燒香,大多從山門開始,即從奉祀王靈官和“四靈”開始。道教的大型齋醮禮儀中,也多設有“四靈”、“二十八宿”的神位,並在科儀中經常有召請“四靈”護法的細節。

圓明道母天尊

“圓明道母天尊”,又稱“先天道姥”、“鬥姥(姆)元君”等,是道教一位掌管人間生死罪福的天神。

道書中說,“圓明道母天尊”原名紫光夫人,共生九子(即九皇),分別是:玉皇、紫微、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

“圓明道母天尊”相貌十分威武奇特,額上長有三目,肩上有四頭。所謂四頭,真實是一頭,四麵有臉。上身左右各長出四臂,共有八臂。正中兩手,台掌作手相,分到執有日、月、寶鈴、金印、弓、戟等,神像慈容照人。

傳說,隻要誠心誦“圓明道母天尊”名號,就會健康長壽,子孫平安。

道教的一些主要宮觀,設有道母殿。“圓明道母天尊”神誕日,一說是農曆六月二十,一說是農曆九月初九。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即道教信奉的“天官”、“地官”和“水官”三位天神。

“三官大帝”源於中國古代對天、地、水的信仰。東漢時期,張道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

“天官”,又稱“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神誕日為農曆正月十五。

“地官”,又稱“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故稱“地官赦罪”。神誕日為農曆七月十五。

“水官”,又稱“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故稱“水官解厄”。神誕日為農曆十月十五。

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真武蕩魔大帝”等,為道教職司北方之天的尊神。

我國古代傳說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職司四方的大神,真武即玄武。

《楚辭·遠遊》注雲:“玄武,北方神名。”《史記·天官書》雲:“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雲:“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

道教對“真武大帝”的信仰,隆盛於宋、明。有《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宣稱“真武大帝”原為淨樂國太子,輔助玉帝,誓斬天下妖魔,救護群迷,後辭家入武當山修道四十二紀,功德成滿,玉帝聞其勇猛,敕鎮北方,統攝真武之位。

道教還以“真武大帝”為雷部之祖,簡稱雷祖,即總司風雨雷電之神;又以“真武大帝”為武曲大神。

“真武大帝”的形象多為威武的守護神形象,《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雲:“真武身長百尺,散發,今鎖甲胄,足踏五色靈龜,又名螣蛇,八卦之龜,按劍立眼如電光。”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稱“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等。

《孝經援神契》雲:“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並居,以成天象,故曰‘文昌宮’。”《曆代神仙通鑒》稱“(文昌帝君)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間壽夭禍福,下主十八地獄輪回”,足見“文昌帝君”神位之崇高。

道書中雲,“文昌帝君”從周初起共七十三化,救世度生,西晉末曾降生四川為張亞子。現四川梓潼縣七曲山大廟中,供奉的主神即是“文昌帝君”張亞子,七曲山文昌宮為“文昌帝君”祖廟,據說靈應顯著,《鐵圍山叢談》雲:“士大夫過之,得風雨送,必至宰相;進士過之,得風雨必至殿魁。”相傳,王安石幼年過張亞子祠,風雨大作,成年後果然位至宰相。

“主文運”、“掌科舉”、“司祿宏仁”的“文昌帝君”,作為學問、文章、科舉士子的保護神,備受不同階層、不同命運的眾多人士的虔敬、尊崇與膜拜。

唐、宋、元時期,“文昌帝君”多次受帝王敕封。如唐玄宗封之為“左丞相”,唐僖宗封之為“濟順王”,元仁宗封之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並欽定為忠國、孝家、益民、正直之神,等等。縉紳士大夫多信禮“文昌帝君”,文昌之祠,遍於郡邑。及至明代,天下學宮皆立文昌祠,科舉士人無不崇奉文昌,“文昌帝君”七十三化之說在社會上廣為傳播。清代時,以“文昌帝君”主持文運,福佑國民,被列入國家祀典,每年農曆二月三日“文昌帝君”誕日時,朝廷都派官員前往梓潼七曲大廟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