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急馳蘆山(1 / 3)

急馳蘆山

特別關注

作者:李斌 楊維漢 劉錚

震後重生——蘆山走過震痛繼續前行

· 曆史,再一次定格四川: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度,東經103.0度;震源深度:13公裏;震中距成都約100公裏……

· 危難之際,黨和人民在一起;生死關頭,軍隊和人民在一起!四麵八方的救援力量水陸空並進,不遺餘力向災區挺進,打通條條生命線,在災區譜寫出了一曲曲壯麗華章。

· 當生活歸於平靜,麵對漫長的家園重建,災區的“震後考題”其實才剛剛開始。即便再苦再難,隻要透過塵土與廢墟就能看到脈脈溫情,看到堅強不息,看到生的希望,看到心手相牽,蘆山便能在巨震中重生。

· 讓我們記住蘆山,讓我們帶著希望繼續前行。

· 一場緊張有序、爭分奪秒的抗震救災鬥爭迅速展開,展現出強大的“中國力量”

4月27日,蘆山地震第八天。四川舉行悼念儀式,哀悼地震遇難同胞。

又一個不同尋常的春天,中華民族又一次經受災難的洗禮……

舉國動員的生死營救,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萬眾一心的偉大精神,百折不撓的堅韌品格……

在曆史災難中實現曆史進步——從汶川、玉樹到蘆山,萬眾一心、眾誌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抗震救災精神曆經磨礪,光輝閃耀。

救災仍在持續,太陽照樣升起——雅安加油,蘆山雄起。

“整個中國一躍而起”——快速反應,科學有序,突如其來的強烈地震進一步檢驗了應急機製,展現了強大的“中國力量”

蘆山縣城商業大樓的巨大時鍾,定格在4月20日的8時02分。

這一刻,四川蘆山發生7級強烈地震。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從雅安到德陽,從成都到眉山,從甘孜到自貢,從樂山到遂寧,從阿壩到資陽,受災人口逾200萬,上萬人受傷,損毀公路5000多公裏、橋梁476座。

又一場大災考驗著中國人民。

在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一場緊張有序、爭分奪秒的抗震救災鬥爭迅速展開,展現出強大的“中國力量”。

這力量,來自應急機製的快速響應——

在震中,地震發生後,蘆山、寶興縣消防官兵立即投入搶險救援,應急民兵隊伍迅速組成。在成都,震後10分鍾成都軍區抗震救災指揮部成立,20分鍾武警四川總隊緊急出動1200人奔赴災區,32分鍾四川省地震救災和應急救援隊伍趕赴災區……

在北京,從部門到中央,迅速作出反應——

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搶救生命作為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救援受災群眾”,命令部隊“全力搶救受困群眾,全力救治傷員”。震後僅5小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飛赴災區現場指導抗震救災工作。國務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災指揮部,迅速啟動抗震救災一級響應機製。

時間,記錄下了這樣的“中國速度”——

8時03分,中國地震局發布自動地震速報信息;16分,正式地震速報信息發布。

軍隊在第一時間啟動抗震救災應急預案,緊急出動7000多名官兵展開救援行動。

震後一小時內,中國地震局、公安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交通運輸部等救災指揮係統各相關部門全部到位,展開遠程指導救援;地質、水利、氣象等部門派出專家趕赴災區。

震後兩小時內,震中蘆山縣城區出現軍隊救援直升機。

11時34分,四川省政府召開首場地震情況通報會。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地震應急預案、修訂後的防震減災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從2003年抗擊非典起,我國應急體係不斷得到完善,使抗災救災變得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從中央到地方,黨、政、軍迅速啟動應急響應程序,有序快速反應,務實高效,為抗震救災打下堅實基礎。”國家行政學院應急管理培訓中心副教授鍾開斌說,“軍隊和各部門救災職責分工明確,中央和地方相互配合、協調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