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三:
好朋友聽說我們的按摩方法效果特別好,就帶他的女朋友來找我看。這個女孩從小身體就比較虛弱,但是天生吃不了藥,湯藥、丸藥入口就吐。病的實在厲害了就吃西藥片,再嚴重就隻能輸液。
我沒有給她平脈,直接找腹部悸動點,結果在第8區找到。我按照疾病反映的規律推測她可能有慢性腸胃病和中氣不足的症狀。好朋友說:的確是。前一陣子她總是說胃疼,消化還不好。脾胃屬土,按摩方法和第一個例子中相同。告訴她長期輕柔的按摩會起到調理補益的作用的。
大家可能會問,治療恢複脾胃功能很好理解,為什麼說還會有補益作用呢?內經說: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也。把腸胃功能調節好。吃下的食物可以充分消化吸收,氣血生化旺盛,那麼身體強健不是指日可待麼?
以上舉了幾個典型的例子,來說明“捉悸痞按摩法”配合“九宮圖”的具體應用。這隻是我個人的一點想法,還不是特別成熟。希望各位老師看過之後,能夠幫我指正不足,讓這個理論更加完善。如果大家有自己治療的案例或者更好的理論指導方案,希望也能夠與大家分享。讓我們一起把這種民間療法發揚光大,造福大眾。
我個人根據手頭的資料和掌握的病例,把腹部按摩的分區做了一個初步的描述,現在貼出來供大家參考,希望各位在實踐中不斷地批評、改進,使這個理論更加完善。
說明:“捉悸痞”腹部按摩法的九宮分區理論,出自《靈樞經?九宮八風》。
河圖布數口訣: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
髒腑歸屬區域歌:
一區屬腎二屬脾,
三肝四膽五歸臍,
六為大腸七為肺,
胃心分屬八九區
(注:按後天八卦五行所屬,博氣本質上是一種振動,乃類似聲音劃分五音一樣,其基本振動乃可看成全身振動之源,也暗示了血管共振理論的合理性,其中博氣存在的位置不正會代表不同的內髒狀態這是由人體的整體規律所決定的(這和玄珠位置不正對應不孝敬公婆之類是同一原理),乃為左肝右肺,上心下肺,還可根據洛書進一步存在位置對應。)。
第1區,腎係區域。
主腎髒病、膀胱病。耳病、骨病,腰脊肩背部的肌肉僵硬疼痛。
第2區,脾係區域。
主脾虛引起的各種身體虛弱、痰濕泛濫、消化不良、習慣性出血證等。
對飯量大卻不長肉的人,長期按摩第2區域有保健增肥作用。“脾主肌肉”
長期按摩第2區還能緩解憂思抑鬱的低落情緒。“脾在誌為思”
第3區,肝係區域。
主肝髒虛弱症,如視力減退、肢體麻木、手足顫抖、關節拘攣等。
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說:“女子以肝為先天”,所以很多婦科疾病會在第3區找到反應點。
經常按摩該區域還可以治療緩解肝腎陰虛型的小兒多動症的症狀。
第4區,膽係區域。
主膽病,如口苦、眩暈、膽怯、喜歡歎氣等。
第5區,中央區,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