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法的理論前提及方法分析
宏觀經濟
作者:董鳳華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製的不斷改革,宏觀調控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理念登上了曆史的舞台。近幾年來,人們對宏觀調控的研究也在不斷地增加,特別是法學界對宏觀調控的研究,宏觀調控法已經成為人們研究的一種重要的經濟法。宏觀調控法在經濟法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並且在法學領域,對宏觀調控法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文章從宏觀調控法的理論前提和宏觀調控法的實施方法兩方麵來進行研究和探索的,研究這一課題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宏觀調控;理論前提;方法分析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00-01
宏觀調控是為了適應市場經濟改革而出現的一種國家經濟行為,宏觀調控法也是隨著宏觀調控這種行為而應運而生的。宏觀調控法是經濟法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經濟法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部門法律。宏觀調控法製約著宏觀調控的行為,宏觀調控的行為是受宏觀調控法製約和規範的。宏觀調控法是國家實行宏觀調控行為的一種重要的規範,為國家的經濟改革和經濟調控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史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現代國家經濟方麵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宏觀調控,宏觀調控法受市場因素、政府因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有著其自身的理論前提和實施方法,文章就這兩方麵來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積極作用。
一、宏觀調控法的理論前提
(一)市場方麵。市場是社會資源的主要配置者。各種資源按照市場價格信號反映的供求比例流向最有利的部門和地區;企業是資源配置的利益主體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各項資源要素的最佳組合。其次市場是國家對社會經濟實行間接管理的中介、手段和直接作用對象。除此之外,市場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具有直接導向作用。但是市場也存在著其自身的局限性,市場具有盲目性、滯後性和自發性,需要國家運用宏觀調控來彌補市場的不足,這就為宏觀調控法提供了一定的市場理論前提。市場的自發性會導致市場的效率低下以及市場資源的嚴重浪費,市場的盲目性和之後性,導致市場經濟的信息不暢通,造成市場經濟的不平衡。因而需要國家的宏觀調控。宏觀調控法就是建立在市場在某些時候失靈的基礎之上的,反過來講,市場失靈就是宏觀調控法的一個方麵的理論前提。國家運用各種宏觀調控手段,直接調節市場商品供求總量及其結構的平衡關係,通過市場發出信號,間接引導和調節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向,從而實現對社會經濟活動全麵、有效的控製。。
(二)政府方麵。國家實施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彌補市場局限性的不足,來調整因市場調節不力而造成的資源浪費、效率低下等現象,但是國家實施宏觀調控並不是麵麵俱到,也不能夠完全做到萬無一失。近幾年來,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政府所製定出的宏觀調控政策,有時候卻起不到緩解市場調節弊端的情況,反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劇市場調節的局限性,起到一定的反作用。這就是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在有些時候,並不一定就可以完全避免市場調節的局限性,完全彌補市場調節的弊端情況。這種現象說明國家實行宏觀調控政策並不一定在任何情況下都奏效,國家的幹預政策並不一定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效果的。所以,很有必要把宏觀調控納入到法律的範圍之內,讓國家的宏觀調控行為走上法律的正確軌道,同時發揮更大的積極地作用。製定出宏觀調控法,使得政府的宏觀調控行為變得有法可依,避免了許多的偏差和錯誤。這是宏觀調控法的有一個重要的理論前提,它與政府實行的宏觀調控行為是緊密聯係,密不可分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宏觀調控法作為一種法律,它是依托於一定的社會真實情況的,並不是憑空捏造的,是客觀存在的一部經濟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