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電視攝像師應當具備的新聞業務知識
電視攝像師是從事新聞事業的人,應該對傳播學方麵的知識有所了解,對新聞業務知識要熟悉貫通,對電視新聞專業知識要熟練掌握,對電視拍攝技能要得心應手。作為電視攝像師需要掌握:
(一)電視新聞鏡頭語言的類型
電視新聞鏡頭語言的類型是電視傳播方式為適應新聞傳播內容形象化反映要求的產物,它體現了電視手段對新聞報道內容反映表現的特點,也反映了電視新聞在處理報道內容時的一般規律。
電視新聞鏡頭語言是指反映新聞內容、說明新聞事實的畫麵形式。這些畫麵形式,以形象化表現為基礎,同時結合視覺與聽覺兩種元素。根據它們承擔的任務和所起的作用不同,主要分為敘述性鏡頭、描寫性鏡頭、說明性鏡頭、關鍵鏡頭、細節鏡頭和資料鏡頭。
1.敘述鏡頭
敘述鏡頭反映的事物一般具有比較明顯的時間上的先後關係、內容上的邏輯關係或因果關係,事物在發生的形態上表現先後、運動的結構。在拍攝上隻能按照事物的自然順序去反映和表現,內容的情景和過程一目了然。拍攝這類鏡頭時,鏡頭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拍攝並在後期剪輯時截取代表性的畫麵,從而構成了這類新聞的完整過程。
在實際拍攝中,編導的構思是建立在電視畫麵的基礎上的。攝像師所拍攝的畫麵,實際是編導進行內容傳達和情緒表現的素材。因此,攝像師是否能把握編導的創作意圖並與拍攝現場的實際情況聯係起來,是電視節目成功的關鍵。
同時,電視節目是諸多鏡頭組接起來的飽含畫麵和聲音的綜合體。攝像師在拍攝時必須考慮到蒙太奇原則,如動接動、靜接靜,同機位同景別的畫麵不能組接;掌握蒙太奇段落的開始與結尾的設計方法等。攝像師如果能在拍攝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這些原則和方法進行拍攝,會使編輯工作事半功倍,畫麵組接流暢自如。
2.描寫鏡頭
描寫鏡頭所反映的內容一般並不表現一定過程,而更多地表現為一定的情景。情景和情境之間雖然有時間上發生的先後次序,但在內容上卻並不一定體現遞進關係。描寫鏡頭表現的內容,經常是事物在發展過程到一定階段出現或存在的情景,這種情景在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往往不會很快消失,而是會持續一段時間。拍攝時,應該精雕細刻,濃墨重彩。
描寫鏡頭與鏡頭之間的聯係表現在內容的相互關聯上,因而在鏡頭的組接上並沒有一定的順序。
3.說明鏡頭
一般來說,思想認識、規劃決定、概括總結等方麵的情況屬於抽象事物。但抽象事物若想被人認知,又須借助一定的形象。電視是形象化的新聞報道手段,它在反映抽象方麵的內容時,也總是借助具體形象的事物來使人們感知,於是就產生了與報道內容相關的說明鏡頭。
敘述鏡頭、描寫鏡頭和說明鏡頭是電視新聞鏡頭語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承擔著反映、表現、揭示新聞事件的任務。在運用這些語言反映新聞事實的時候,鏡頭應盡量拍得詳細、豐富,從而為後期編輯積累盡量多的素材。
4.關鍵鏡頭
關鍵鏡頭是最能反映、揭示和說明新聞事實的形象語言,它最能體現電視新聞的特點和實質。這並不是說每個電視新聞報道裏都要有關鍵鏡頭,但如果電視新聞中有重要的內容,而沒有與之相關的形象畫麵來表現,就會使電視新聞報道大為遜色,容易引起觀眾猜疑。
與敘述鏡頭、描寫鏡頭和說明鏡頭相比,關鍵鏡頭有以下特點:首先,這幾種鏡頭均有反映新聞事實、揭示新聞主題的作用,但是關鍵鏡頭隻能有一個、兩個,而其他鏡頭可以有多個。其次,敘述鏡頭、描寫鏡頭和說明鏡頭可根據新聞需要進行適當刪減,而關鍵鏡頭不可省略。
5.細節鏡頭
細節鏡頭的表現對象是新聞事件發生過程中的一些細微的情節。細節鏡頭本身不直接反映新聞主題,但它卻可以從許多方麵起到豐富主題、深化內容的作用。細節鏡頭一般有如下作用:
①豐富新聞內涵;
②揭示新聞本質;
③深化新聞內容。
在新聞事件發生現場,攝像師應注意捕捉那些感人的、生動的、富於表現力的細節,以幫助細化內容的生動活潑、形象鮮明、內涵豐富、深刻感人。在後期編輯時,對細節的運用要把握分寸,恰到好處。注意細節鏡頭在分量上不要過重,以免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6.資料鏡頭
資料鏡頭是與新聞內容有關的舊的音像資料。任何電影電視攝影的素材,隻要被保存下來,都可能成為以後新聞和其他電視節目的資料。電視新聞攝影借助資料鏡頭的意義主要體現在新舊對比和背景介紹上。
(二)鏡頭語言類型在具體拍攝中的地位和應用
電視新聞鏡頭語言類型本身是電視報道手段適應內容形象化要求的一種必然產物。
(1)從新聞發生的實際情況來看,主要有這樣幾種類型:一是事物急劇發展中的運動形態,表現為直觀的過程;二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延續形態,表現為一定的過程;三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產生或具有的抽象內容的外在形態,表現為人對事物態度、認識、感覺、評價、分析、解釋等等。而這三種形態恰恰被包容在電視新聞鏡頭語言的類型中,分別承擔一定的表現範圍。這就是說,無論新聞內容如何千變萬化,在表現形態上都不會超過電視新聞鏡頭語言類型的表現範疇。這樣,根據鏡頭語言類型的提示,就可以比較容易地確定鏡頭拍攝上應該遵循的方向和方法。
(2)從新聞拍攝的現場情況來看,一般都具有內容新、變化快、不重複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電視攝像采訪拍攝具有極強的現場同一性。對於肩扛攝像機的攝像師來說,他需要處理的事情比一般記者要多:要考慮並選擇合適的角度,確定景別的運用,光線對畫麵的影響,構圖處理,要照顧到聲音的錄音幅度,還要顧及到運動過程中的安全等等。與此同時,還要緊密關注新聞現場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變化趨勢,並對這種情況迅速作出反映,進行即時的構思和拍攝。
當然,電視新聞鏡頭類型隻是在一般意義上具有指導作用。具體到每一個鏡頭應該怎樣拍,還要根據具體的內容情況以及反映表現的側重點去具體考慮。
(三)較強的現場意識和組織能力
無論是哪一種電視類型,電視攝像師的基本工作都是在現場對攝像機進行調整,捕捉典型人物、典型活動和典型事件,拍攝到一定數量和質量的畫麵,以保證節目的編輯和播出。攝像師首先必須具有“我在場”意識,隻有這樣才能有拍攝的激情,對現場有靈敏的反應,才有可能預見到被攝主體的下一步動作。其次,攝像師又要能跳出現場環境進行拍攝,因為電視攝像的技術要求需要攝像師冷靜、客觀地工作。如果攝像師沉浸於現場氣氛不能自拔,就有可能不能實現對攝像機的精神控製。另外,攝像師還必須能夠在現場進行自我調度,控製氣氛,以保證得到完美的電視畫麵。
(四)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
電視拍攝工作需要攝像師長時間地操作攝像機。攝像機的重量和拍攝角度的選擇使攝像師付出較多的體力和精力。為了在長時間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中保持旺盛的精力,保持清醒的頭腦,攝像師必須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以保證拍攝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專業習慣
為了更好地拍攝,為了能在拍攝時駕輕就熟,攝像師必須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
攝像師要對生活中的一切現象有強烈的觀察熱情和持久耐力,應時時把握新鮮感,把握新鮮感即“捕捉第一印象”,這樣才能在拍攝現場捕捉到富有吸引力的鏡頭。因為這時的鏡頭代表的就是觀眾的眼睛,攝像師感到新奇的事物也是觀眾感興趣的。利用這些鏡頭可引導觀眾用驚異心、好奇心進行視覺探索。“第一印象”和“新鮮感”是很容易消失的,所以一旦發現有意思的畫麵就應當考慮是否要事先拍攝下來,然後再作調整。
具體地說,作為一名攝像師,必須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才能在體驗社會的過程中積累視覺經驗。
(一)通過尋像器觀察
人眼的視野範圍是廣闊的,然而攝像師在進行拍攝時麵對的是一個固定畫框比例的尋像器;另外,目前專業攝像機的尋像器大多是黑白的,因此尋像器內的世界與現實世界是有明顯差別的。初學者必須要具備通過尋像器觀察世界的能力。學會通過取景框觀察,能大大提高攝影創作的成功率和速度。初學者可以做一個比例為4∶3的硬紙框,隨時通過它進行觀察練習。同時,專業尋像器內會有很多提示,包括攝像機的狀態和磁帶的信息等等,攝像師在拍攝過程中要養成注意這部分信息內容的習慣。
(二)通過鏡頭觀察
世界在時間上、畫麵上都是連續的,而拍攝下來的圖像都是以鏡頭為單位的獨立畫麵。攝像師必須具備鏡頭感,學會用不同的焦距、景別、運動觀察世界,麵對某個場景能迅速判斷出是用固定鏡頭拍攝還是用運動鏡頭拍攝,采取什麼樣的拍攝角度,甚至學會利用各種特技、發現許多正常視覺無法獲得的視覺體驗,如利用快慢動作創造出新的畫麵節奏,用長鏡頭壓縮空間營造出某種特殊效果,從而拓展畫麵視覺表現力,實現電視畫麵的形式美。
(三)克服緊張感
心情緊張是觀察的障礙,特別是在現場拍攝過程中。過度的緊張會使攝像師的注意力隻集中在尋像器中的一小塊範圍,而忽略對整個環境的觀察。克服緊張感的關鍵是專注,即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上,無論麵對什麼樣的場麵,都要牢牢地記住自己的職責:我是一個攝像師,我的任務是記錄我眼前的世界。
四、設備檢查
在我們要出發拍攝的時候,應當做哪些準備?我們在外出拍攝時,是不是有的時候由於準備不足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而影響拍攝?是否在很多拍攝的過程中遇到過電池突然沒電,而沒有備用電池的尷尬場麵?下麵就為大家列舉我們在外出拍攝前應當做的準備。
(一)租借時的檢查
檢查租借清單
在租借機器之前,攝像師應該根據各種各樣的拍攝,可列出一張條目清晰的機器清單。在租借機器時,應該一一對照,以免遺漏。
①電池電量檢查
充足的電量對外景拍攝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攝像師在列機器清單時應盡可能地寫上充足的電池數量,檢查設備時應仔細檢查每一塊電池的充電情況。有可能的話還應詢問保管員每塊電池的使用時間。因為電池會因使用次數的增加而縮短使用時間,所以了解電池的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②三腳架檢查
三腳架的穩定性會直接影響到畫麵的穩定性並會對攝像師的拍攝操作帶來方便。三腳架每條腿的伸縮是否正常,雲台與連機板(托板)連接是否穩定,攝像機與連機板(托板)是否匹配,雲台的各檔阻尼是否有效,等等,都應在被檢查範圍之內。
③攝像機的鏡頭檢查
第一,變焦檢查。先用鏡頭伺服進行變焦操作,觀察焦距環變換是否靈活;再將鏡頭下的伺服開關打到手動狀態,用手直接轉動焦距環,觀察焦距變化是否靈活。
第二,焦點檢查。專業的租賃公司一般都備有焦點板,如果沒有,可以選擇具有條紋或直感較強的物體代替。
第三,光圈檢查。將光圈放在自動狀態,對著明暗不同的物體搖鏡頭,觀察自動光圈的變化;將光圈放在手動狀態,轉動光圈環並在尋像器中觀察景物的明暗變化。
④尋像器檢查
第一,切換尋像器信號接收開關,觀察尋像器中的變化。
第二,將彩條信號提供給尋像器,調節尋像器的亮度、反差、銳度按鈕,觀察尋像器中的彩條是否有明顯變化。
⑤音量檢查
第一,將隨機話筒和外界接話筒分別連接到CH-1和CH-2兩個聲道,打開話筒開關並將話筒對準聲源,檢查錄像包上的音量指針是否有反應。
第二,將聲道音量調節放置在手動狀態,調節音量旋鈕觀察是否能有效地控製音量。
⑥調白檢查
任意找一個白色物體進行白平衡調節,觀察攝像機的調白功能是否正常。
⑦錄像檢查
在錄像包的帶倉中放入一盤格式匹配的磁帶(注意打開寫保護),按下錄像開關實錄一段時間,觀察磁帶運轉是否正常及是否有警報顯示。
在進行了以上各項檢查之後,就可以放心地將機器從租借處領取了。
(二)拍攝前的調節
在攝像機由租借部門拿到現場正式拍攝之前,對攝像機應進行如下調節:
①尋像器調節
②監視器調節
③白平衡調節
④時碼調節
⑤菜單調節
(三)使用中的檢查
①保持鏡頭清潔
在拍攝過程中應時常注意所用的光學鏡頭是否清潔。這一工作通常由助理完成,但攝像師也應做到隨時提醒。
②接磁
養成接磁的習慣,在每拍攝下一個鏡頭之前先接一下接磁按鈕。
③聲音檢查
在設備使用中,攝像師應首先進行聲音檢查。
第三節文化藝術修養
作為一名合格的電視攝像師,一般都會重視自己的專業素養的,甚至認為幹電視攝像這行的都是手藝人,隻需要拍好畫麵就可以了。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電視是一門藝術,作為拍攝者的攝像師,就是創作藝術的人。所以,攝像師必須具有良好的文化藝術修養。隻有藝術水平提高了,技術水平才能充分得到發揮,自然而然得到提高。當我們站在一個藝術家的角度來看待拍攝的時候就會發現,在電視創作過程中文化的功底是十分重要的。
一、真誠的感情
感情是事業成功的基石。因此,職業攝像師應把強化職業感情作為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的起點。無論從事什麼工作,要“做一行,愛一行”,隻有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能為更好地完成工作而不斷豐富自己。感情真誠,對事業的熱愛才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