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叔侄爭位(1 / 2)

1392年,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白發人送黑發人。到底誰是大明帝國的掌舵人,成為折磨朱元璋的難題。

朱元璋的四子朱棣,早年隨父親東征西討,為大明邊境安寧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朱棣為燕王,負責統帥北方重兵,駐守北平,時刻堤防蒙古鐵騎來犯邊。

朱元璋的諸子之中,朱棣英明神武,胸懷大誌,是皇位繼承人的最佳人選。

可朱棣既不是馬皇後嫡出,又不是長子,他的繼位不符合傳統儒家的嫡長子繼承製度。為了維護自己定下的製度,朱元璋堅決支持皇孫朱允炆作為未來大明帝國的第二代皇帝。

有一天,朱元璋和諸子及大臣宴飲。為了展示皇太孫的才華,命朱允炆對詩。朱元璋出上聯:“風吹馬尾千條線。”

朱允炆抓耳撓腮,想了半天,說道:“雨打羊毛一片膻。”

朱元璋心中不快,語句對仗工整,但就是聽起來不舒服。

“日照龍鱗萬點金。”朱棣不經意間脫口而出。一股帝王氣魄直衝雲霄,驚得在座諸人皆目瞪口呆,你望著我,我望著你。朱元璋也連連點頭:“好!好!不愧是我的兒子。”同時也對皇太孫日後的命運憂心忡忡,燕王朱棣並非池中之物,應該早作打算。

1398年,朱元璋走到了人生盡頭,皇太孫朱允炆即位。

朱允炆即位後,改“洪武”年號為“建文”,史稱建文帝,意味著從武功到文治的過渡。建文帝自小受儒家思想熏陶,崇尚儒家仁政愛民之說,為一代仁君。他廢除了祖父製定的許多苛政和酷刑;免除過重的江南賦稅;限製僧道占田數量,餘者分與平民耕種。

建文新政緩和了當時社會緊張空氣,一時海清河宴,天下太平。

話說儒家祖師爺孔子是讚成西周分封製度的。周朝八百年,是中國曆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秦漢之後,沒有一個王朝的壽命超過它的一半;但西漢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後,秦始皇的中央集權的大一統製度漸漸成為儒家主流意識形態,儒生們開始見到分封製就必然要削藩。

同時藩王們個個飛揚跋扈,肆意妄為,違法亂紀,不把中央放在眼裏,削藩不可避免!但如果削藩,一旦藩王起兵叛亂,那有該怎麼辦?

建文帝朱允炆召集心腹大臣——兵部尚書齊泰和翰林學士黃子澄,討論削藩策略。

兵部尚書齊泰提出“擒賊先擒王”的策略。當時燕王朱棣的實力最強,又是諸王所向,如果把他幹掉,其他諸王也就成不了什麼氣候!

可翰林學士黃子澄不同意了,因為燕王朱棣並沒有犯什麼過錯,他在北平封地之內一直夾著尾巴做人,而且名聲還挺好,廣施仁政,很得民心。隻因為勢力強大,就被削藩,這樣師出無名,別人會議論的。要削藩也得從那些肆意妄為、目無法紀的藩王開刀,這樣才合情合理。比如代王朱桂,平時作惡多端,凶殘暴虐,光天化日之下,在大街上甚至公開強搶民間女子。官民怨聲載道,敢怒不敢言。如果將其廢黜,便可收買人心。

齊泰反駁道:“當年漢高祖劉邦在SD老家的時候,貪財好色。後來西入鹹陽,反倒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可見他的誌向是奪取整個天下。燕王朱棣和漢高祖劉邦很像,一旦得到帝位,就會暴露出貪婪凶殘的本來麵目。所以陛下當先對燕王動手,其他諸王貪淫好色,不足為慮。”

建文帝采納了黃子澄的建議,派兵進抵開封,幽禁周王朱橚,廢其為庶民。

岷王朱鞭、湘王朱柏相繼被革除爵位。

齊王朱博、代王朱桂相繼被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