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向權威挑戰的心理治療師(1 / 3)

向權威挑戰的心理治療師

人物寫真

作者:羅伯特·克蘭普頓

每年,英國醫院精神科都要開出4700萬張抗抑鬱藥處方,26%的英國成人被診斷有精神病。然而,資深心理治療師詹姆斯·戴維斯卻認為,抗抑鬱藥對於大多數患者的作用無異於安慰劑;很多心理醫生僅憑推斷為患者診治,缺乏科學依據;而一些正常的情緒反應根本不應被視為心理疾病,人們需要的不是藥方,而是對生活的重新審視。

“破解”權威經典

今年5月,兩本精神病學書籍在英國上市。其一是美國精神病學會發布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簡稱《手冊5》,該書的第一版首發於1952年,自問世以來,一直被奉為世界精神病學的經典。另一本書名叫《破解》,其作者名叫詹姆斯·戴維斯。

這兩本書雖然都是精神病學書籍,卻在諸多方麵大相徑庭。如果《手冊》係列書籍被認為是精神病學科中的《聖經》,《破解》則被視為異端文字,屬於精神病學領域的非主流觀點。《手冊》由一批一流的美國精神病學家編纂而成,是精神病學領域的教科書,詹姆斯·戴維斯則是一個英國心理治療師。《破解》一書的特點是生動詼諧,文如其名,是對《手冊》一書的解讀與聲討,書的副標題則更加直白地表達了對前者的譴責:精神病學緣何弊大於利?

事實上,《破解》一書所抨擊的對象不僅是《手冊》叢書,更是現代精神病學的方方麵麵。戴維斯認為,人們眼下在努力應對的各種情感困惑及生活難題,例如失業、離婚、失去親人以及青春期問題等,並不屬於精神障礙範疇,卻常被誤判為精神疾病,甚至當作精神病來治療。此外,許多新型精神疾病的診斷缺乏科學依據,是精神病學家們杜撰的產物。在上述狀況下,“患者”經常錯誤地認為自己得了《手冊》上提到的某種病。更糟糕的是,精神病學家的個人見解常被錯誤地當作真理和準則,以至於以訛傳訛,形成了近乎失控的局麵。

大型醫藥廠商和整個精神病學界都上了戴維斯長長的黑名單。戴維斯說,藥廠和醫學界的關係親密而微妙,事關名利與生死,牽一發而動全身。有研究證明,某些藥物毫無療效,對於患者隻能起到一種心理安慰的作用,但是某些知名精神病專家卻因為一筆可觀的“谘詢費”而為這種藥代言。

戴維斯的控訴很犀利。他認為,美國精神病學會依靠《手冊》牟取暴利。對《手冊》這樣一本大部頭進行修訂並非易事,書中收錄的每一個詞條,都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和科學驗證的。然而自首版《手冊》麵世,短短61年來,竟然陸續發布了五個版本,這或許同《手冊》的“銷路廣泛”不無關係。《手冊》應用廣泛,律師、法庭書記員、社工、教師、政府官員和獄警等諸多行業都會用到,《手冊》早已成為這些行業的必備資料。可想而知,《手冊》儼然成了美國精神病學會的搖錢樹。

戴維斯介紹說,首版《手冊》一共收錄了106種精神障礙,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裏,第四版修訂版的條目增加到了300條,而《手冊5》則將更多的精神疾病收錄其中。作為一名臨床心理治療師,戴維斯不相信,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裏,人類會變得如此瘋狂。更讓他不解的是,許多人類的性格特點,比如優柔寡斷、急躁、內向等特征,都被列入《手冊》,成為了精神病的範疇。換句話說,人類許多完全正常的行為,都被當作了精神異常。在這種邏輯下,一個愛發脾氣的中學生是患上了“對立違抗性障礙”,如果一個女人不幸嫁給了一個控製欲極強的男人,則說明她有“自虐型人格”。依照這個邏輯,人人都有精神病。《手冊》的危害不僅在於它的法律地位,更因為這些所謂的精神障礙根本缺乏可靠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