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小地方來的,我的格局比起莫漢來說,小了。要是那時我也在周邊貸款買套房子,正規商品房在每平方兩千二百元左右,十年之後這套房子市值100萬,20年之後,市值在200來萬。現在隻要有套百十個平方的房子,我手頭就會多出來200來萬,吃利息都夠了,我還辛辛苦苦地上班幹嘛!
按說,當時從我父母那邊申請個三萬五萬的交首付,也不是拿不起。但是人是沒有前後眼的,都不敢用銀行的錢。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買房的故事,隻能當作個笑話聽。美國老太太貸款買房,享受了一輩子。中國老太太辛苦一輩子,最後買套房。當然隨著現在房價還在無休止地節節攀升,中國老太太辛苦一輩子也隻能買個廁所了。
受曆史、時代的局限,我們不要怨天尤人,沒有人有前後眼,當時買房者都被人嘲笑為“十萬負翁”或“百萬負翁”,無論是經濟還是心理上,都背上了沉重的負擔。時光荏苒,十幾年下去,他們成為笑到最後的人,實現了由“百萬負翁”到“百萬富翁”的華麗逆襲。
我們活在曆史的節點上,莫漢寧願一把付清,委屈自己住個七層的頂樓,也不願意拿一分錢銀行的貸款。從銀行借錢,聽起來好像自己有多窮,逼得借高利貸似的。談戀愛的時候,姑娘如果知道男方有銀行貸款,都不敢與之交往。
我的眼光更小,我就盯緊了鐵路分房。鐵路公房便宜,兩三萬元就能分一套,這是我押的寶,也是我的全部希望。要不我整天盯在向蕾屁股後麵呢,隻要我們扯了證,就具備了分房的資格。有蔡段長罩著,不怕挑不到個地段好點兒的房源。我缺少了莫漢身上所具有的魄力,當然,首先是能力。
當然,莫漢的魄力現在看起來也還不夠,假如他買了套非頂樓,再或者他買套帶產權的商品房,他日後的收獲都不可同日而語。他18萬元的本金,在那個“不限購、不限售”時代,隨隨便便炒它三四套房,20年過去,賺他個四五百萬都很輕鬆。
人總是對自身欠缺的東西充滿了期盼和羨慕。莫漢身上所具有的品質值得我好好地學習,正如他寫不出精彩的文章,對我毫不掩飾的崇拜一樣。
但是假如把他和我身上的優點全部結合在一起,從而催生出一個新生的物件,這必然也是一個可怕的怪物。一個沒有任何缺點,沒有任何瑕疵的東西,我們通常把它叫做神仙,或者虛無。因為這個怪物什麼都要懂,但是現代社會新的事物不停地生成,他要一刻不停地跟著時代的屁股後麵,沒日沒夜地加強學習,最終他自己會把自己壓垮。
所以,我一點不羨慕他。假如命運讓我重新選擇,我依然做我自己。
對於橢圓形窗戶外麵的平台,我顯得很好奇,就隨手拉開玻璃窗,跳了過去。眼前的境況,嚇了我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