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最直接的好處(1 / 2)

無論是暴力青年孫剛,書呆子孫勝,投機分子龐建,還是文學青年楚清河、美女列車長於怡、王新蓮,隻要生活在鐵路的大樹下,大家都想當官,而且想當更大的官。

時下在係統內求生存的人想發財,想改善生活,或者想實現自己的夢想和人生價值,無非是兩個路徑:一是違法經營,如走私販毒;二是行政壟斷,以權謀私。要想富,當幹部。當上了幹部就有了更大的壟斷資源,錢就會自動地從四麵八方湧來。

說白了,當官也是一種職業,對於把當大官作為人生唯一目標並畢生致力於這一目標的人,人們一向是懷有深深敬意的。

當官不是原罪。好人當上官,可以更好地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壞人當上官,為了一己私利,往往禍國殃民,遺臭萬年。不過這和官員這個職業是沒有多大關係的。當官,和當牙醫、當律師、當老師一樣,也是人類為了謀生所從事的一項崇高的職業。也是要付出辛勤勞動和汗水的。勞動光榮,創造偉大!

對於當官,經濟學的解釋,是經濟人的本性所致。所謂經濟人,有兩層含義:一是說人是理性的;二是指人是自私的。既然人是自私的,必定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既然人是理性的,就一定會尋求在局限條件下實現利益最大化的辦法。比如貧窮地區,人們收入低,投資沒本錢,做生意沒市場,所以要改善自己,就得與政府扯上關係。因為這些地方國有經濟比重高,而國有經濟由政府管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進政府的門,成不了政府的人,政府的餐桌上沒你的飯碗,國家的大鍋飯肯定與你無緣。

當官最直接的好處是,在你所處的環境內必然擁有旁人所無法享受的特權。春節期間,有一民工南下打工,由於人多擁擠,不小心打破了火車上的玻璃。列車長讓他賠,他說,火車是國家的,國有資產是全民資產,也有我一份,國家的東西我什麼都不要了,就要現在這塊玻璃,打破了也就不賠了。可列車長說,這塊玻璃不是你的,弄壞了還得賠。

這件事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國有資產說起來是全民資產,但平頭百姓卻沒有支配權。國有經濟,實際上是政府所有製經濟,政府所有的東西,都是由官員支配的。

設想一下,如果打破玻璃的不是那位民工,而是鐵道部門的哪個小頭頭,列車長會讓他賠嗎?也許列車長解釋說,民工乘車是因私;幹部乘車是因公。既然因公是一種特權,損壞東西可以不賠,你說誰不願去因公呢?所以人們想當官,多半是看透了當官與國有經濟的特殊關係。

民以食為天,人要生存,一日三餐,頓頓不能少。別看吃飯是平常小事,可當不當官,吃法也大有不同。老百姓上飯店吃飯,肯定得自己出錢,可當官的吃了大餐,通常是拿了發票,回單位報銷的。

不僅吃飯如此,坐車也一樣。老百姓出門,得自己掏錢擠公交車;一般幹部,可以讓單位派車,官大一點的,可以有專車。總之,隻要當上官,像吃飯坐車一類的事,都可由公家付費。就衝著這一點,你說想當官的人能不多嗎?

既然當官能無本生利,大家看在眼裏,明在心頭。故千軍萬馬往官道上擠,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