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民間質疑一直不斷(1 / 2)

最繁忙的春運前後一個月裏,則是傳言滿天飛的季節,有官員的升遷、調動,有各地方鐵路局的命運浮沉,由於沒有透明的機製,改革的最終方案總是突然而至,“這麼多年來,一直如此,鐵路就像個軍事機構。”所以,內部消息、小道消息,成了人們了解鐵路改革動向的主要渠道,連鐵路局的中層官員們也不例外。

關於改革的傳言又有了新版本:今年“兩會”結束後,鐵路係統將再次大改組,中部的鐵路指揮調度中心將放到漢州,洛州鐵路局將失去調度權力,而改建成鐵路工務中心,真實性無從核查,但人們似乎都信以為真。

洛州與漢州,兩座相隔514公裏的中部城市,幾十年來,圍繞鐵路管轄權的爭論從未間斷。

曆史的脈絡大體如此: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包括漢州在內的整個清江省都是洛州鐵路局的管轄範圍,“文革”中,則一分為二,在整個國家都處於高度計劃狀態的年代,這些都沒有引起爭議。

1980年代初,為了減少管理層的數量,改革不合理的管理體製,鐵道部決定撤並鐵路局和分局,引發了洛州和漢州的鐵路係統第一次較為激烈的爭論,但最終,漢州鐵路局於1983年被降為分局,劃歸洛州鐵路局管轄。

直至現在,鐵道部突然撤消鐵路分局,原屬洛州鐵路局管轄的漢州和樊州兩個鐵路分局獨立,合並後升格為漢州鐵路局,闊別22年的“漢州鐵路局”終於重回漢州,並且分走了海河省南部三個主要城市的鐵路運輸管轄權。

這樣重大的改革,究竟是基於什麼樣的依據?

鐵道部部長戴萬三用了四個有利於來解釋:有利於提高組織管理效能;有利於發揮鐵路新技術裝備的作用;有利於減少運營管理成本;有利於推進鐵路運輸企業建立現代企業製度。

其中,“減少運營管理成本”一條,得到了各地鐵路局的普遍認同。

也許,撤消分局是件好事,但整個決策出爐的過程讓人憤怒。

一名洛州鐵路局內部人士透露了這樣一個細節:改革前的三天,鐵道部一位副部長到洛州傳達改革命令,在一次小範圍的幹部會議上,這位資深的副部長竟也無奈地表示:這次拆分洛州鐵路局的決定就連我本人,也是到洛州後,才被電話告知最終的改革方案。

一次幹係重大的改革,竟然被包藏得如此神秘,連副部長都無權參與決策,這讓很多人無法理解。方案公布後,海河、清江兩省從政府、民間到媒體之間,態度反差之強烈前所未有。

前往洛州的鐵道部一位副部長的會見請求,被海河省政府拒絕,而漢州鐵路局掛牌時,清江省省長則親自出席儀式。

後來,鐵道部曹副部長參加海河電視台的一次談話節目時,還被不斷地追問:為什麼一邊撤並41個分局,一邊卻又把洛州鐵路局一分為三?

曹副部長的回答是:我們從來沒有叫過海河鐵路局、清江鐵路局,鐵路局的設置本身是根據鐵路的運輸規律,根據路網以及運輸組織的需求。

但是,民間的質疑一直不斷:神秘的決策背後,究竟有怎樣的初衷?決策者的出身、工作經曆,以及兩省的政治資源,都被拿來一一剖析、對比,非一篇文章所能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