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不要自擺烏龍(2 / 2)

管理體製改革一直成為鐵路改革的焦點和難點。在當前體製下,鐵道部既是政府管理部門,又是企業直接經營者。作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鐵道部不可能真正引進競爭者,在製定行業政策時也很難站在公允立場。

聞理說,正是由於這種原因,盡管鐵路建設資金緊缺,鐵道部也聲稱歡迎境內外投資者,可實際上總是“雷聲大、雨點小”。

現在是到了對鐵道部進行實質性改革的時候了。而對鐵道部的改革應該由外部主體來實施,而不應該由鐵道部自己來主導。因為由既得利益者來主導“自我革命”式的改革,往往是很難成功的。

借助此次變革,聞理甚至語重心長地給出了幾項建議。 聞理抽繭剝絲地分析:

中國的鐵路改革沒有成功的經驗可搬,這也是鐵路改革難以進行的客觀原因之一。但是不管怎樣改,大前提是政企分離,在這一點上不應該存在爭議。

目前,鐵道部手中握有的行政職能最重要的有兩個:財務統一清算和路網集中調度。所謂財務統一清算,就是所有的財務收入由鐵道部統一清收,然後再由鐵道部返還給下屬各鐵路局。

在這種體製下,哪個鐵路局是否贏利,很大程度上是由鐵道部說了算。這樣帶來的一個結果是,多幹不一定多掙錢,進而嚴重影響到運輸企業的積極性。

而另一方麵,由於鐵道部掌握了路網集中調度權,一些鐵路運輸企業為了爭取到更多的路網資源,也給自己留下更大的餘地,紛紛采取往高報運輸任務的方法來博得鐵道部“網開一麵”,如運輸量隻有600噸的企業卻聲稱有1500噸。

因此,目前所出現的“運力短缺”統計數據裏之所以存在一定的水分,其原因也正在此。

鐵路要實行政企分離,必須首先把這兩個關鍵性職能剝離出來。否則,無論如何改革,鐵路行業還是難以擺脫行政幹預色彩。

聞理進而建議,剝離出來的這兩個職能,可以分別成立一個全路運輸指揮機構和全路財務清算機構,兩者均采取董事會形式,成員為已改製成為獨立法人實體的各大型鐵路運輸企業。當然,這兩個機構也必須處於強力監管之中,最好是由一個中立性的社會中介機構來承擔。

楚清河他們在網上撰文認為:路網統一調度權如果不掌握在政府手裏,很可能就會導致社會大亂。這也是鐵道部緊握此項職能的主要理由之一。

而在聞理教授看來,這種擔心實際上是一個偽問題。因為按照國際慣例,隻要監管到位,在利益博弈中,路網資源完全可以得到較為合理地配製。相反,任何經營性資源隻要掌握在至高無上的“權威”手裏,出現腐敗隻是遲早的事情。

政府主導型的鐵路企業重組,世界上還看不到成功經驗。

媽呀,聞教授,你不要自擺烏龍好不好,你到底是正方還是反方?你這是為鐵道部辯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