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陸軍總醫院(4)(1 / 1)

陸軍總醫院(4)

看了一份史料,清光緒31年(公元1905年)張之洞在任湖廣總督時,為了治理水患,確保漢口安全,特撥款八十萬兩白銀,從東起漢口堤角,西到舵落口的全長23公裏修建了一道長堤,故稱張公堤。建堤的目的是使得漢口與東西湖分開,從而導致後湖等一大片低地露出水麵,使得漢口市區由此大為擴展。1931年漢口大水之後,堤身普遍進行了加高培厚,武漢解放前,****為了抵抗解放軍南下,試圖借張公堤為屏障,沿堤大肆築碉堡、挖戰壕,鋪設路軌,也挖斷了堤身,使得張公堤遭到嚴重破壞。武漢解放以後,特別是1954年和1998年武漢遭受兩次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之後,政府大量投資,使得張公堤才變得穩如金湯。

陸軍醫院所在的黃埔路一帶也就是建堤以後才露出水麵的,雖然當年還有些荒涼,可是水美土肥也是顯而易見的。從多寶鄉下進城的外婆總是閑不住,就和陸軍總醫院的其他的家屬一樣,在那些荒蕪的荒草叢中開墾了一塊菜地,撒上一些種子,每當春季就會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到了我去那裏度假的夏天的時候,黃色趴在地上的是南瓜、長在竹架上的是黃瓜,綠色的有絲瓜、還有苦瓜;紅色的是西紅柿、深紫色的是茄子;還有辣椒、芹菜、萵苣、韭菜、豆角,當然還有當佐料的大蔥和香蔥……

外婆很吝嗇的,即使我是五個孩子的老大,又是她親手帶大的,也不準我私自到菜地裏去摘東西吃,除非命令我帶著**們擔著糞水去澆過地、施過肥以後才肯施舍一點,還會很認真的教導我們:“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地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現在想起來還記憶猶新,就是不知道大字不識的外婆是怎麼知道朱子治家格言的。

外婆對人很和藹,見人一臉的笑,就是把我們這幾個孫子管得很嚴,沒有得到她的批準,不準走出醫院大門,也不準接受別人的東西,否則的話,打屁股是家常便飯,脾氣不好的時候就會竹片子伺候,沒人不怕的。有一次我們在荒草中發現一個大西瓜,歡喜雀躍的回家報告,一人挨了一巴掌,還要求記住:“別人的東西再好也不能拿,更不能當小偷。“就是我們再三解釋那個西瓜肯定是無主的,外婆也一點不動心:“也許是人家專門撒了籽長出來的呢。“又過了好久,那個西瓜還在,外婆才允許我們去摘回來,雖然二姨家加上我們兩兄弟人有些多,每人隻分得小小的一片,可是那西瓜的滋味至今也不能忘。

1957年建成的武漢長江大橋被稱作是萬裏長江第一橋,也是至今為止被公認的、國內質量最好的公鐵兩用橋,舉行通車典禮之前,曾經有一個讓市民上橋體驗的安排,於是,我母親、我二姨和我小姨就帶著我到橋上去湊熱鬧。當然是張燈結彩,當然是人山人海,想一想萬裏長江第一橋,想一想“天塹變通途“,加上那個時候的自豪感和建設熱情,無疑就是萬人空巷。

據說有十幾萬人從大橋的兩端同時湧上大橋,曾經使得大橋出現過嚴重的晃動和共振,不過我一點感覺也沒有,一個幼兒園的小男孩被擠在幾乎是人貼著人的人群中,隻能看見那些大人形形**的鞋、各種各樣的褲子和頭*一小片天空,整個人都被籠罩在一片可怕的汗臭和體味之中。好就好在我趁著小姨不注意,終於成功的掙脫了她的手,從人縫裏鑽到了大橋的雕花鐵欄杆邊。好大的風、好寬的長江,不僅可以俯瞰武漢三鎮,還可以看見江中那些像積木似的輪船。

隻是後麵有些悲慘:我和家裏人走散了,哭喊了一陣子,出現了一個解放軍叔叔,把我帶到警察叔叔那裏去,看見房子裏有好多同我一樣在人山人海中和家長走散的小孩,倒不覺得孤單,我還因為能記住陸軍總醫院、家庭住址和二姨的名字而感到自豪。就是後來被騎著自行車來的二姨爹領回去之後被二姨、母親和小姨狠狠地打了一頓,不知道發過多少誓,說了多少個“再也不敢了“才放過我。事情過了不知多少年,外婆還會不斷地提起那件囧事:“那個時候啊,立刻差點沒把我們全家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