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不高的鎮鏡山(3)(1 / 1)

不高的鎮鏡山(3)

三、宜昌關隘

鎮鏡山不高,海拔也就百米左右,和鄰近的東山、綿羊山、西陵山、將軍岩相比,既無風景之優美,也沒有留下什麼名人碑刻字畫,隻是留有一幅十分久遠的外國人所拍的照片。可是這座山的山勢陡峭、岩體堅實,加上地勢重要、易守難攻,自然而然就成了通往宜昌中心城區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關隘。如今站在山*,就似乎可以遙望到曆史煙河中,在這裏出現過的無數刀光劍影、鐵馬金戈、奔殺馳騁、血流成河的景象,就可以看見東吳火燒連營的熊熊大火、日機轟炸的亂石橫飛,還有解放軍那嘹亮的衝鋒號。

天知道鎮鏡山見證過宜昌從夷陵、峽州、東湖一路走來多少曆史的烽煙,從白起焚燒夷陵到劉備敗走白帝城,從朝廷更迭到爭權奪利,宜昌就是長江上的軍事要地,而鎮鏡山就是進出宜昌的第一道關卡。正是因為關公想抄小路、擦過這道關卡才導致在大山深處被絆馬索拉下赤兔馬;也正是因為火燒連營,劉皇叔才會一蹶不起。

明末清初,李自成曾經兩度衝破鎮鏡山的關隘占領夷陵,而張獻忠出川攻打襄陽,途經夷陵,也是選擇在鎮鏡山安營紮寨,用了十一天的時間占領了夷陵城。到了民國初年,宜昌因為上控下聯、也因為是出入四川的必經之路,北洋軍、北伐軍和川軍、滇軍,還有各路人馬就在這裏進行過無數次的拉鋸戰,連一代名帥劉伯承、後來因為電視劇《傻兒師長》聞名的範紹增都曾經在這裏出現過,鎮鏡山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有多少英雄仰天長歎,有多少壯士凱旋而歸。

不過最為恥辱的還是在抗日戰爭中的棗宜會戰,宜昌作為當時的陪都門戶,第五戰區在宜昌外圍集中了6個集團軍15個軍36個師,直接防守宜昌的江防軍也有3個軍8個師,可多數時間****都是被敵人牽著鼻子走,日軍不僅在戰場上靈活機動、情報部門還成功破譯了第五戰區的大部分電報密碼,完全掌握了其軍事動向,處處占據主動;一直處於被動挨打困境的****一觸即潰、望風而逃。意義重大、非同小可的宜昌保衛戰僅僅隻進行了12天即告失敗。

據參加過宜昌保衛戰的原****199師師長的宋瑞珂回憶,“軍委會對宜昌防守不夠重視,沒有構築堅固的防禦工事,當襄東戰況緊張時,又把江防部隊抽調一空。“18軍匆忙從萬縣趕到,戰*從1940年6月11日淩晨開始打響,到中午,外圍防守的****18師52團的防線就被全麵突破,防守城區的54團“大部過江,逃亡西岸,找到船的幸免於難,求度的不少淹死江中。“

回憶錄說“在6月12日入暮前,敵人集中火力向鎮鏡山53團陣地猛攻,18師參謀長趙秀昆等所在的掩蔽部,因敵炮火硝煙濃密衝入,使人感覺呼吸困難。師參謀主任湯國成素來膽小,喊了一句‘是毒瓦斯‘,趙秀昆當時將計就計,偽裝中毒躺下,被人抬下。接著湯國成就主動率53團放棄鎮鏡山。“而這僅僅是****一方之詞,其中的水分向來不少。

值得指出的是,****在匆忙撤退的時候,居然沒有來得及破壞宜昌的軍火庫,也沒有來得及轉移堆積如山的被服給養,甚至來不及通知全城的老百姓。如果不是第二天一早絕大多數人習慣性的出城躲空襲,後果不堪設想。而在猶豫再三、終於決定占領宜昌以後,日軍也將主要兵力集中在當陽、荊門一帶,因為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兵力匱乏,日軍僅僅隻用了一個小隊鎮守鎮鏡山、一個聯隊控製宜昌城區,居然就可以從容麵對四周三個軍兵力的****,叫人情何以堪?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