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不高的鎮鏡山(8)(1 / 1)

不高的鎮鏡山(8)

八、葛洲壩的蝶變

從2005年前後,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大型央企不再辦社會,葛洲壩也不例外,不僅將公檢法司等部門移交給宜昌市,緊接著是學校、醫院和飯店,可是由於集團本身離心力很強,早就無心對葛洲壩轄區進行新的開發和新的投入,宜昌各部門在接收的時候又都想啃這塊唐僧肉,所以包括三江橋和黃柏河大橋在內的許多移交項目都是經過集團徹底大修以後才握手言歡的;隨著越來越多的房地產商湧入宜昌中心城區**開發,使得宜昌老舊的形象為之煥然一新,也使葛洲壩這個壩區變成了一種時空交錯的老舊產物。

三峽總公司早就不聲不響的將總部從宜昌遷到北京去了,葛洲壩集團雖然很有錢,不僅在各大省會都成立了各自的總部,也在武漢興建了華中最高第一樓廣場,那座武漢葛洲壩廣場高69層,超越民生銀行大廈的331米,可見得央企就是不差錢。更重要的是葛洲壩集團總部決定從宜昌遷移到武漢,這對於普通老百姓沒什麼利害衝突,可是就宜昌的政治影響、經濟總量和社會地位而言,這個巨無霸的央企可是絕不能小視的。所以宜昌黨政領導不止一次的拜會過葛洲壩集團的頭頭,都是希望集團能繼續留在宜昌。

自從葛洲壩建成以後,葛洲壩這個區域就逐漸變成了被曆史遺忘的角落,**二十一世紀以來,雖然仍然隨處可見以葛洲壩命名的黨政機關辦公場所,可是那裏的街道和建築和已經**大拆遷、種房子而高速發展的宜昌城區卻有了很大的區別。葛洲壩所屬區域很多依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老式建築,顯得破舊不堪。就是如今站在鎮鏡山上,在山的背後,依然還有好幾排青磚砌成、蓋著石棉瓦的平房、鎮鏡山路上,還有著不少那種老式三四層的筒子樓,雖然視野開放、景色優美,空氣清新、而且很安靜,可現在的330就像是躺在宜昌的邊緣。

最後還是葛洲壩自己救自己,央企第一次出手,從每平米3300元那個極富紀念意義的開盤價的錦繡天下的樓盤為領頭羊,在那個區域裏出現了-座座聳立入雲的地標型的高層建築,演繹成氣勢恢宏、簡約唯美、高雅華貴的城市新中心。錦繡係列的房地產項目的出現無疑是葛洲壩的點睛之筆,也是這個集團蝶變的一個象征,其超大體量的住宅、商業、市政和花園、廣場逐漸使得葛洲壩從原先的城市邊緣蛻變為城市新的核心,而那些更高品位的高端樓盤已在北京、上海、武漢、成都、長沙、南京和海南等省會大都市落地生根,那個創造了人間奇跡的建壩人正在以自己的聰明睿智迎來更加美好的錦繡前程。

站在不高的鎮鏡山上,山腳下的橫貫大江的葛洲壩就是一幅寫意畫,就是一幅人在畫中走、船在天上遊;山水與城市、車流與人流、大壩與船閘、電廠與輸變電鐵塔都在工筆畫中;葛洲壩也是一座氣勢恢宏的雕塑,一代偉人將它布局在西陵峽口、長江上中遊的交彙處,不僅改變了宜昌這座城市的命運。也從此影響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格局;葛洲壩就是一種精神,展示了中國人可以萬眾一心、眾誌成城,對自己的敵人敢於說不的豪邁;葛洲壩就是一首詩,萬裏晴空下顯得壯麗雄渾,籠罩在雲水蒼茫間則展示出壯闊的平靜。

尤其是汛期來臨,站在葛洲壩岸邊可以欣賞到極為壯觀的泄洪景象。那才叫洪波奔湧、驚濤拍岸,**的水頭衝天而起,濺起的水沫形成了漫天水霧、形成了一道璀璨的彩虹,直插江中,難怪前國家主席李先念會歎為觀止、站在那裏久久不肯離去呢。說不清有多少人在這裏留連佇足,多少人在這裏大發感慨,多少人在這裏突生聯想,多少人在這裏回首往事,因為這座萬裏長江第一壩見證了一個時代、見證了一種精神、也見證了滄海桑田的變化,而站在咫尺之遙的鎮鏡山上,則可以登高望遠,不僅是葛洲壩這一著名人文景觀帶給自己厚重的詩意感受,也有宜昌這座城市帶給人的沉沉的思考與不盡的回憶。(2014年6月2日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