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幸福養老要靠什麼(3 / 3)

今年,我去德國萊比錫參加了一個博覽會,看到了參展各國琳琅滿目的老年用品,這和我國老年用品稀缺的現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細心算一下,截至201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1.6億,相當於英法德三國的全部人口,而我國老年用品行業的發展卻與他們差那麼多。

接下來,我們公司計劃將在西安建立生產老年用品的工業園,推出老年專用鞋等產品。最近我的心情一直很忐忑,因為投資金額大,公司運轉吃力,還不確定鞋子的銷路是否通暢。但我看好老年用品市場,願意為之努力、付出。

針對趙雲午所講的老年用品企業的困境,中國老齡產業協會老年用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征彬表示,抓住機遇,開拓老年用品市場是老年用品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首先,先解決“買”的難題。要開發老年用品市場,需利用現有的社會資源,在全國大型商場,設立“老年用品專區”,所占場地可由各商場的具體情況而定,遵循從小到大的擴展過程,以大商場帶動中、小商場。

其次,要解決“賣”的難題。如果開辟了一定的“買”的市場,“賣”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這樣一來,老年用品市場就會得以激活,形成良性循環。涉及老年用品的相關社會組織應有意識地培養和發展一批中介單位,疏通商品流通渠道,經常舉辦一些老年用品博覽會、產品推介會等,不斷完善“產、供、銷”各個重要環節。

最後,應加大老年用品市場的開發力度,將分散、低端、不規範的老年用品市場有序化、集中化、科學化,借“十二五”規劃中我國老齡事業發展的東風,加快老年用品的研發,彌補市場的缺口,並通過宣傳教育,提高社會對老年用品的關注度。

一套好保障:養老金有著落,敬老心誰都有

講述人:陶立群

年齡:62歲

身份: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上世紀80年代,我就開始關注老齡問題。那時的養老負擔遠沒有現在這麼重。人到老年,生命的悲喜和風浪也經曆得差不多了。俗話說“安享晚年”,但有調查發現,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怕老的,因為擔心老無保障。幸福養老,除了老人自身、家庭支持等因素之外,政府和社會也需要承擔起責任來。

以前的研究,習慣將所有老人統一來說,我的建議是將老人分為低齡老人和高齡老人兩大類。低齡老人指的是60歲以上80歲以下的老人,他們需要政府多建一些活動設施,多搞一些活動,讓晚年生活更豐富多彩。如果平時注意觀察,你會發現,早高峰公車上有他們買菜歸來的身影;傍晚馬路邊上他們正坐著張望。稍微好點的,三五成群在路邊的空地或公園裏唱歌、跳舞。其實,這些現象都提醒我們,方便老人生活和活動的場所太少,無法滿足他們接觸社會的渴望。

除此之外,提高低齡老人的養老金、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國目前的養老金都是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水平式調整,建議應大幅度提高低收入人群的養老金幅度,縮小差距。不少老人養老金本就不高,滿足日常生活沒問題,但一旦得病,因大病致貧的現象十分普遍。所以,這也需要逐步提高醫保報銷比例,提供更完善的醫療保障和社會保障。

再來說說高齡老人,也就是80歲以上的老人。目前,我國高齡老人數量龐大,其中失能老人所占比例不小,且呈現增長趨勢。他們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我認為,高齡老人的護理問題,是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如果不及時重視,他們將成為社會的“不可承受之重”。

前段時間,我去某革命老區縣走訪了十多位百歲老人,他們接近尾聲的漫長生命,過得並不幸福。好幾個已臥病在床,大多數人耳朵聽不見了。絕大多數高齡老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疾病,完全由家人照顧、長期住院都不太現實,而多數養老院不太願接收生活無法自理的老人,他們的生活因此很尷尬。實際上,我國高齡老人的護理存在護理人才缺失、護理機構不足、護理費用嚴重不足等諸多問題。我建議,政府應盡快設立護理法,籌集護理資金,讓高齡老人的生活有所保障。

最後,幸福養老也需要整個社會形成尊老愛老的風氣,需要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拿讓座來說,我們呼籲年輕人給老年人讓座,體現社會對老人的尊重,也呼籲老年朋友對此心存感激,向讓座的年輕人道聲“謝謝”。

每個人都會變老,也許你還不曾經曆上麵這些講述人的所見、所聞、所經曆,但誰能保證,在將來,這些養老困境不會在我們身上出現。據預計,到2015年末,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21億人,要讓這個龐大的人群都能安享晚年,的確不易,但我們可以為之努力。

8月29日,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見到了幾位老人,他們欣然與我們共同呼籲:好身體、受尊重、有人陪、不差錢、看病方便、開開心心,幸福老人,有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