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課 舍棄完滿,接近真實
1. 缺憾也是一種美
缺憾給人許多傷感,也給與人收獲,這取決於一個人的心態,缺憾也是一種美。人生也是一樣會有缺憾,我們的情,我們的愛,我們的事業,我們的家。有了缺憾我們才去認真珍惜,我們才認真的去愛,世上本來就沒有完美。
人人皆知,牡丹國色天香,卻味道平平,茉莉香氣四溢,卻貌不驚人;玫瑰色香俱全,卻莖身遍刺。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任何一樣事物,都無法做到十全十美。可正是因為有缺憾,才造就了它的與眾不同,缺憾也是一種美。
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將事情做得圓滿,因而凡事都要求完美。追求完美,固然是好的,可是如果過分追求完美,不僅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而且可能適得其反。
古時候,有一個人非常幸運地獲取了一顆碩大而美麗的珍珠,然而他並不感到滿足,因為在那顆珍珠上有一個小小的斑點。他想若是能將這個小小的斑點剔除,那麼它肯定會成為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物。於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層,可是斑點還在。他又削去一層又一層,直到最後,那個斑點沒有了,而珍珠也不複存在了。
珍珠上的斑點,雖然是一種缺憾,但是這並不影響它的美麗。如果你隻是看到了它的瑕疵,卻沒有看到它美麗的光芒,而刻意去修改,到最後能得到的不是一顆完美的珍珠,而是一堆細碎的粉末。缺憾,也是一種美,而關鍵是在於你如何去看待它。
大多數人都喜歡追求完美,追求最好,追求理想的境界。古往今來也有許多有識之士懂得缺憾的重要意義,懂得給自己留些空間的好處,所謂“彌天之功當半分於天”,所謂“花開一半、酒意一半正好”,所謂“過猶不及”,所謂“事若求全何所樂”。
其實人生從來不曾完美,人生就是這樣子,永遠是缺憾的。佛學裏把這個世界叫作“娑婆世界”,翻譯過來就是能忍許多缺憾的世界。本來世界就是缺憾的,而且不缺憾就不叫作人的世界,人的世界本來就有諸多缺憾,不完美才是完美,太完美了就是缺陷。我們總是生活在種種缺憾中,缺憾是與生俱來的,沒有缺憾就意味著圓滿,圓滿也意味著停滯,到達了終點。
許多悲劇之所以那麼耐人尋味就在於它的缺憾,留給觀看的人很大的思考餘地。正如狄德羅所說:“如果世界上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那便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了”月亮因為有陰晴圓缺,所以才那麼豐富多彩。卓越、出色並非完美,奇才常常有大缺憾。
著名影星瑪麗蓮·夢露,有人說她臉太短,身體則顯得有點偏胖,然而她卻被評為20世紀最美的女人。美國偉大的總統林肯,形象醜陋,不修邊幅,嗓音粗啞,但他卻是曆史上最完美的演說家。
紅樓夢裏美麗高傲的黛玉,葬花時“花謝花飛飛滿天,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是多麼的淒涼,然而正是因為這淒涼的美景,才有如此感人的文學形象。
西方乃至世界最美麗的女神——維納斯,卻有著一個美麗的缺憾,也是這種殘缺,讓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們被她的神秘和美麗感動,攛摩著古老殘缺的根源,欣賞她俊美的臉龐和優美的曲線。
享譽世界的音樂家貝多芬,一生創作了無數的經典不朽之作。而其中一些為我們所知的作品,卻是在他雙耳失聰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失去聽覺,無疑等於失去生命。可是貝多芬仍然堅持創作,由於不能聽到聲音,他更能把精力完全集中在創作之上。也因為如此,他在雙耳失聰之後的作品,更能震撼人心,缺憾雖然存在,可倘若我們能正確地去看待,缺憾也會成為優點。
我們總在期盼著圓滿,可是,人生是不可能十全十美,事物也不可能真正的圓滿。生活中小小的缺憾,不是我們哀怨的寄托,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缺憾中留下完美。
每個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追求中不斷的完善自己。完美的人生是每個人都向往的,但人的一生中總會留下一次有一次的缺憾。完美是我們理想的最高寄托點,是我們人生最大的奮鬥目標,然而完美是海市蜃樓,是空中樓閣,是虛無縹緲的仙境。
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缺憾。在風和日麗,春暖花開,鳥語花香的日子裏,也會有電閃雷鳴,狂風暴雨。有美麗怡人的勝地,也有荒無人煙的沙漠;有日出時的壯美,也有日落時的悲涼;有季節交替的溫馨,也有花開花落的惆悵。實際上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美好與缺憾總是並存的。
缺憾激勵人們奮進,一個人隻要有缺憾,就永遠不會滿足,就會永遠向下一個目標進發。缺憾給人們勇氣,給人們信心。它永遠在後麵鞭策著人們,告訴人們前行。不要以為一個人的人生有了缺憾,就不再圓滿,缺憾才是一種治病的良藥,帶著你走向更大的成功。
人生沒有缺憾,就隻能是一條單調的直線不會有什麼起伏,也不會讓你嚐到奮鬥的快樂。有了缺憾,就有了起伏。大起大落的曲線,才是人生真正的寫照!有低穀,有高潮,有缺憾的人生,最後肯定會留在最高點,享受“一覽眾山小”的快樂!
月圓是畫,月缺是詩。新月半彎,是一種缺憾;失敗,也是一種缺憾。但是就是因為有了缺憾,才有滿月之美,才有成功之喜。缺憾,也是一種美!
舍得智慧:
不要總是躲著缺憾,不要把有沒有缺憾,當作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人生總有失意之時,不要因為小小的缺撼而委屈。上帝總是最公平的,他關閉了一扇門,同樣為你開啟另一扇門。缺憾也是一種美,跨過缺憾,再追尋理想中的完美吧!
2.走出完美陷阱
佛經說,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追求完美,是人類自身在漸漸成長過程中的一種心理特點,應該說,這沒有什麼不好。人類正是在這種追求中,不斷完善著自己,而使得自身脫去了賴以樹葉遮羞的衣服,變得越來越漂亮,成為這個世界萬物之精靈。如果人隻滿足於現狀,而失去了這種追求,那麼人大概現在還隻能在森林中爬行。
完美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夢想,但常常變成你生活中的一個漂亮陷阱,讓你陷進它的泥塘,難以自拔,就像水到了100℃就會沸騰,到了0℃就會結冰一樣,追求完美超過了一定的度,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何事何物,都要不可為之而強為之,不達到想像中的徹底完美誓不罷休,那就是和自己在較勁了,長此以往,心裏就有可能係上解不開的疙瘩,而且這疙瘩會係得越來越大,會係得越來越死。
生活中經常有這樣一些人,做事猶豫不決,謹小慎微,對自己總是不滿意,常常因為過分重視事物的細節而忽視全局,麵臨意外而不知所措。這主要源於他們性格特質上的追求完美,這些人對自己要求嚴格,做事希望做到最好,同時又有些墨守成規。由於他們的行為表現過度認真、拘謹和執拗,缺少靈活性,也由於過度自我關注、自律和刻板,因此他們很少有自由悠閑的心境,缺乏隨遇而安的瀟灑,長期處於緊張和焦慮狀態,也經常會因為不完美而後悔、自責。
追求完美是人類自身的一種心理特點或者說是一種天性。但如果過分追求完美,就自然會形成這樣一種情景:如果一件事情沒有做到自己滿意的地步,那麼必定是吃不好睡不好,總覺得心裏有個疙瘩,很不舒服。什麼事情都會有個度,追求完美超過了一定的度,就會變得不完美,就是在和自己較勁了,長此以往,心裏就有可能係上解不開的疙瘩。我們常說的心理疾病,往往就是這樣不知不覺出現的。
從前,有一個男人,一直在尋找一個完美的女人,以至在他八十歲的時候,他還是孤單一人。有人問他:“你尋找了幾十年,找遍了世界上很多地方,難道連一個完美的女人也沒遇到嗎?”那個男人很傷心的說:“有一次,我是碰到了一個完美的女人。”那個人又問:“那你為什麼沒有和她結婚呢?”那個男人說:“沒有辦法,她也正在尋找一個完美的男人。”
年輕人戀愛,喜歡眾裏尋他千百度,挑了又挑,身高、長相、學曆、家庭、財產……盡善盡美,期待著有個浪漫開始,一個的心曠神怡的過程,一個不同凡響財富。然而,千百度尋找男友完美之偶像;朝朝暮暮的守候卻總又平淡;千家萬戶的所有總不是自己一家所能擁有的。挑選和等待地得到的還是完美的陷阱。
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也不可能事事都完美。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但如果過分追求完美,而又達不到完美,就必然會產生浮躁。過分追求完美往往不但得不償失,反而會變得毫無完美可言。
“完美主義情節”很多人都有,做什麼事情都追求完美,交朋友也想交好朋友,認識的人都想成為朋友,於是人們為了這樣的一個美好的願望,努力、努力、努力。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你不能追求這樣的一個結果,因為人和人的思想是不一致的,你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統一到你的思想下,或者你追隨別人的意識而迷失自我。
雖然我們強調要適應社會,但是我們不能求全責備地以為我們要徹底改變自己來適應社會,適應他人。有欣賞你的人,就一定有看不慣你的人,隻要大多數人是欣賞你的,那就說明你是正確的。
人人追求完美,但人人都不可能完美,這是客觀現實。你如果事事追求完美,必然活得很累。既然事事完美是不可能的,我們也沒有必要去過分地追求完美。有些朋友卻過分追求完美,總想把事情做得完美無缺,到頭來得到的往往隻是痛苦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