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生活中,得與失本來就是和諧而有韻律的,有小失才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體之得。大地奉獻了泥土和水分,草木才有鮮花和果實;正因為失去了春天的蔥綠,才得到了豐碩的金秋;農民付出了汗水,土地才報以豐收。樹梢翩翩起舞,正是風兒給予。魚兒活蹦亂跳,難道不是水的給予嗎?人生失去了青春歲月,才走進了成熟。
得與失牽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要想使自己年輕一點,有活力一點,就要報有一種坦然的心態,拋開得與失的束縛,遠離是非的羈絆,多一份成熟,少一份迷茫,從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大千世界,得與失是形影相隨的。生命在一點一滴凝聚的同時,也在一分一秒的失去。當我們擁有青春時,卻失去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當我們融入社會,學會了左右逢源,卻失去了原來的純真和坦蕩。
盼望日出之美,卻失去了寶貴的晨光;享受大都市高品位的生活,卻失去了田園生活的悠閑;貪圖財、色、官,卻失去了做人的正氣、道德和平常心。如果把人生的得失全部收集,得為正數,失為負數,那麼相加結果應該為零,這正可體現世間萬物均平衡的道理。
人生是一個得失的過程,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得失相伴。一個人得到的越多,失去自然也越多。所以,我們不應該太在意自己丟失了什麼,而且生命中的一些東西注定是要消失的。
人得與失,常常發生在一閃念間,“舍得”是一種人生智慧。害怕失去的人可能永遠也得不到,舍得下才能得到,因為失去會讓我們有所突破,會讓自己漸漸長大,會讓我們懂得珍惜。
總是以為,已經到手的東西便是屬於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覺得蒙受了損失。其實,一切皆變,沒有一樣東西能真正被占有。得到了一切的人,死時又交出了一切。還不如在一生中不斷地得而複失,習以為常,也許能更為從容地麵對死亡。
另一方麵,對於一顆有接受力的心靈來說,沒有一樣東西會真正失去。失去的東西,不能再得到了。還能得到一些東西,但是遲早還會失去。最後注定要無可挽救地失去,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看中得與失呢?得失真的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生問心無愧!
人生本如夢,要學會看淡一切,看淡曾經的傷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珍惜上帝賜予的點點滴滴,讓我們的心中永遠有一片陽光照耀的晴空,把眼前的痛苦看淡,或許痛苦之後就是幸福。沒有人不想幸福快樂地生活,然而現實生活不盡如人意,我們卻經常不能左右幸福,因為痛苦煩惱總是不期而至,麵對痛苦煩惱我們也許無法逃避,但我們可以選擇善待自己。
人生的過程不過就是失與得,看淡了也就輕鬆了,在一切看淡後我不知道我該看重什麼?人非聖人,誰能無錯,看淡一切,一切也就過眼雲煙,如果真的忘不了,就默默地珍藏在心底的 最深處,藏到歲月的煙塵觸及不到的地方……
凡人當然有煩惱,生活本來就有許許多多的無奈,看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活中有時快樂,有時悲傷,這都是很正常的,要不為什麼老天會創造出眼淚
有人說,生活是一種享受;有人說,生活是一種無奈。其實,生活有享受也有無奈,有欣慰也有困惑。生活就象一枚青果,你含在嘴裏慢慢品,細細嚼,便有諸多滋味在你舌尖蔓延,也甜,也酸,也苦,也澀。
漫漫旅途中,或許感到疲憊,也許有些沉重,但隻要有一份美麗的心情,就會覺得欣慰,就會充滿自信。好好的珍惜人生,盡情的擁抱生活,雖然辛苦,也會咀嚼出甘甜與芬芳的神韻!快樂從來不是永恒的,痛苦也隻是個過程,沒有誰能拒絕春天來臨,沒有誰能永遠都做好夢,最終一句,快樂掌握在自己手裏,是要靠自己去找尋的,看淡一切,善待自己。
舍得智慧:
人生在得失之間,對得失的把握體現充實與幸福的人生,這樣的人生就是享受生命的過程,這種過程的累積就是圓滿的人生,這樣的人生就是靈魂的升華。坦然麵對人生的得失,才能為自己打造一個更加完美、更加坦蕩的人生。
5.與其抱怨,不如改變
生活中總有那麼多讓人不快讓人心煩的事情,很多人不快和心煩時時就會抱怨,變得很絮叨。達爾文說:“適者生存。”這個時代前進的腳步太快了,不要不適應,不要不調整,不要總是抱怨,不要總是力圖改變環境。
當我們在為生活或境遇煩惱苦悶到極點的時候,要學會敞開一扇心靈之窗,換個角度看待生活、看待事物,不要因為一次挫折就自暴自棄,止步不前。我們所有的改變都是為了以後能有更好的發展。記住這句話吧,如果你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你自己!
麗莎是英國一家化妝品公司的創辦人。小時候,她和爺爺一起生活在鄉下。爺爺開了一個小雜貨店,為人慈祥又和氣,鄰居們都喜歡和他聊天。每當那些喜歡抱怨、愛發牢騷的鄰居到商店買東西時,爺爺總是會把麗莎拉到身邊,讓她看自己和鄰居說話。
有一次,鄰居吉姆前來買香煙。爺爺問他:“今天怎麼樣啊,吉姆老兄?”
吉姆長歎一聲說道:“唉,今天不怎麼樣啊,你看看,這天氣這麼熱,氣死人了。這種鬼天氣,真要命啊!”
爺爺一邊給他拿香煙,一邊附和著說:“是啊,是啊!嗯,嗯……”一直抱怨了十多分鍾,吉姆才離開了小店。
又有一次,鄰居漢森一進店門就向爺爺抱怨道:“真是氣死我了!我再也不想幹犁地這活兒了!塵土飛揚不說,驢子還不聽使喚。我真是幹夠了!你看看我的腿、腳,還有手、眼睛、鼻子,到處都是塵土,我真是幹夠了!”
爺爺仍然是那副老樣子,一邊給他拿東西,一邊附和著說:“是啊,是啊!嗯,嗯……”
等漢森發完了牢騷離開小店,爺爺把麗莎拉到身前,問她:“孩子,你聽到這些喜歡抱怨的人說的話了嗎?”麗莎點點頭。爺爺接著說:“孩子,那些與世長辭的人,睡覺時不會感到暖和的被窩已變成冰冷的靈柩,身上的羊毛毯已變成裹屍布,他們再也不能為天氣熱或驢子不聽話而嘮叨一分鍾。孩子,你要記住: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如果你對現狀不滿意,那你就設法去改變它。如果改變不了,那就改變你的心態去麵對這些問題,但你一定不要去抱怨什麼。”
長大後,麗莎牢記著爺爺的話,無論遭遇多大的挫折,她也從未抱怨過什麼,最終靠自己的勤奮和智慧打拚出了一片天地。
不抱怨是一把鑰匙,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麵,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改變自己的言語,改變自己的思維。隻要積極改變自己,就能改變世界。當我們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抱怨上時,就會更快、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一個小女孩子在父親的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她用抹布將一個個木桶擦拭幹淨,然後一排排整齊地擺放好。令她生氣的是:往往一夜之間,風就把她排列整齊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小女孩子很生氣,父親安慰她說:“我們可以想辦法征服風啊!”
於是小女孩子就一直想啊想啊,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她挑來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後,把它們倒進那些空空的橡木桶裏,而後忐忑不安的回家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女孩就匆匆爬了起來,她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木桶仍然排列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或吹歪。小女孩高興的笑了,她對父親說:“要想木桶不被風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我們每天都在麵臨著不同的環境與事件,有些人總是在感歎:時乘運蹇;有些人總是在抱怨:誌不得伸,才不得用。於是,他們憤世嫉俗,不斷地抱怨環境,以怒氣對待每一個,結果使得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事業越來越失敗。盲目自大的人是愚人,愚人之頑不可醫,這注定了他們的失敗。
抱怨沒有任何的益處,隻有學習的東西在將來的路上可以運用。比如:你遇到小人,不要抱怨,要學習以後怎麼防範小人。你不會拍馬屁,而被人占了便宜,那也要告訴自己學會拍點馬屁,起碼催眠自己向自己不崇拜的人進行讚揚。
一個聰明的人,首先是一個適應性很強的人,而不是企圖改變環境和他人的人。一位哲人說過:“你雖然改變不了環境,但你可以改變自己。”在許多情況下,我們不可能改變殘酷的現實,唯一可行的選擇是改變自己。隻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實現自我。
要改變自己就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改變自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適應社會,到感情生活、創造生活,再到順應潮流,最後到立誌。用心去生活,無論你是在城市還是鄉村,無論你是貧困還是富有。我們要以一顆真實的心麵對生活,麵對他人,麵對世界。同時,要樹立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觀,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和工作。
舍得智慧:
生活總是會有很多的不完美,很多人喜歡用抱怨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可是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抱怨是弱者的表現,生活的強者從來不會抱怨,他們總是積極的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世界。放下抱怨,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