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武昌首義(2 / 3)

熊秉坤接到起義命令後立即通知士兵中黨人,該晚等候南湖炮響,立即行動。然而直到晚九時半熄燈就寢,又苦等一夜,也沒等到炮聲,大家都倍感惶惑。天明又聽說彭、劉、楊被害,革命士兵莫不悲憤填膺。熊秉坤秘密約集同誌,異常冷靜的分析了當前的處境。認為決不能坐以待斃,隻要工程營率先發難,占領軍械庫,其他各營必然會起來響應。於是決定當日下午三時晚操之際發動,作孤注一擲,又與第二十九標和第三十標同誌取得聯係。但午後營中長官宣布晚操停止。這樣“三時之約”無法實現。三十標黨人謝湧泉與熊秉坤“另約晚間點頭道名後,二道名前,即七點鍾時發難,其餘仍如前約,並請轉知第二十九標。時間確定之後,熊秉坤又輾轉弄到數盒子彈,分發給各位同誌。在營房內,熊秉坤還同許多尚未加入革命黨的士兵打招呼。有人問熊秉坤屆時如何行動,熊說:“照我們一樣作行軍裝束,聽從指揮即可。”

工程第八營後隊駐營房樓上,一棚至九棚寢室(一至三棚為第一排,四至六棚為第二排,七至九棚為第三排),三棚、四棚之間為司書室、一排長室、隊官室,隊官室側即樓梯口。熊秉坤為三棚正目,金兆龍為五棚正目。程正瀛與金兆龍同棚,蔣楚傑在第七棚。發動時間既定,金兆龍整裝實彈以待。二排長陶啟勝帶護兵二人查鋪至該棚,見金兆龍荷槍實彈,大驚,上前欲奪金兆龍槍,並大叫:“你要造反?”金兆龍喝道:“老子就是要造反!”二人扭打到一起。金兆龍疾呼:“眾同誌再不動手更待何時!”程定國(即正瀛)舉槍射擊,陶啟勝負傷逃走。於是人聲沸騰,槍彈如雨,一、三排亦繼起。正當一、二、三排士兵蜂擁下樓之際,工八營代理管帶阮榮發、右隊官黃坤榮、司務長張文濤各持手槍,前往彈壓,樓上亂槍齊發,幾個軍官當場斃命。於是全營振動。二排士兵暴動時,熊秉坤正在棚內攜取槍械。他聽見槍聲四起,人聲鼎沸,立即下樓吹哨笛集合隊伍。金兆龍、鄭漢章、蔣楚傑等分頭召集兵眾,約有四、五十人由熊秉坤率領出營門向右拐,過右旗營房西營門時,熊秉坤又放了三槍,然後率眾跑步奔向楚望台。

至於首義的第一槍到底是誰開的,後來爭論不休。按說開槍之人應該是程正瀛,但發難的組織者是熊秉坤。孫中山曾經盛讚:“這就是武昌首義放第一槍的熊秉坤同誌啊!”“熊一槍”之說由此而起。我是比較支持這一觀點的。

自從傳說黨人中秋節起事後,湖廣總督瑞澂等便格外重視楚望台軍械庫的防衛,特派紀堪頤、李克果、成炳榮等軍官駐庫監守。10月10日夜,守衛楚望台工八營左隊黨人,聽到工八營營房槍響,知道已經發難,立即占領軍械庫,監視人員紀堪頤、李克果、張策平見大勢已去,乘亂逃走。馬榮、羅炳順等革命士兵立即彙合在一起,排長鄺名功集合得百餘人,周定沅、汪長林亦率領數十人先後趕至,鄭漢章、徐幹誠複回營集合餘眾。總計工程八營參加發難的共約四百人,是占領楚望台軍械庫的主力。

熊秉坤以本營革命代表身份,集合講話,下達如下命令:

一、本軍應冠以“革命軍”三字,稱“湖北革命軍”,其兵種隊號,暫襲用舊製。

二、本軍今夜作戰,應以破壞湖北行政機關,完成武昌獨立為原則。

三、本軍作戰以清督署為最大目標。敵方張彪、鐵忠、李襄麟等,在大小都司巷、恤孤巷、吳家巷、望山門正街、水陸街、豹頭堤等處布防。

四、敵人兵力為教練隊二營、輜重第八營、機關槍一連、水機關槍四挺、第八鎮警衛一連、憲兵一連、消防救火隊一百名,約共一千五百名左右。

五、本軍以楚望台、蛇山為炮兵陣地,自閱馬場、大朝街向南至保安門正街,為步兵防守線。暫以楚望台為本軍大本營駐地。

六、金兆龍帶後隊第二排及右隊第一、二排出中和門,經十字街往南湖威脅炮隊第八標響應,並掩護進城。

七、林振邦帶左隊第三排占領千家街,向第十五協鐵佛寺、伏龍寺方麵警戒。

八、徐少斌帶領前隊第三排占領楚望台、中和門高地,向津水閘方麵布防。

九、其餘部隊均作總預備隊,在本軍械所待命。

十、今夜口號為:“同心協力”。

熊秉坤發命令時,在場士兵有的開小會,有的自由行動。因為參加發難的非黨同誌遠較黨人為多,他們隻知道服從官長,對於熊秉坤這個正目棚頭的命令不太服從。本來嘛,他不過是個小班長,就算有極高的威望,其自身的指揮能力也是欠缺的。蔡濟民、曠名功雖說是軍官,充其量隻是個排長而已。眼看秩序漸漸混亂,熊、蔡諸人擔心此時清軍發動反擊,在這種情形之下必然導致潰亂。

正當此緊急之際,汪長林把左隊隊官吳兆麟找來了。也算是第三件偶然的事情。

吳兆麟參加過日知會,丙午之獄即萍瀏醴起義失敗後與革命組織失去聯係。吳為湖北參謀學校畢業生,其軍事學識,為本營士兵所深知。工八營起事時,吳兆麟正在楚望台值勤,見熊秉坤率隊抵達楚望台,左隊已由馬榮等發動,占領軍械庫,清督練公所派的監守人員大都逃走,吳不明究竟,避入庫房附近。後來汪長林等巡哨至此,見黑暗中有人影,舉槍大喝“誰?是人是鬼?”吳趕緊回答:“是我。”汪長林聽出來吳的聲音,又問:“為什麼躲躲藏藏?”吳回答:“怕遭傷害。”汪長林這才釋然。於是吳兆麟即由汪長林等陪同來到義軍集中地。士兵們喜形於色,熊秉坤為加強指揮,經過會商,舉吳兆麟為革命軍臨時總指揮,熊退居副職。吳受任後,對士兵講話,特別強調了服從命令的重要意義。當夜十時半下達進攻命令:

一、前隊排長伍正林帶前隊第一、二兩排,經津水閘向保安門正街搜索前進,攻督署前。

二、右隊排長鄺名功帶右隊第一、二兩排,經紫陽橋向王府口搜索前進,攻督署後。

三、馬榮帶兵一排,向憲兵隊東南端進攻,黃楚楠帶兵一排,向憲兵隊西南端進攻,互取聯絡,即時將憲兵隊撲滅之。

四、周占奎率兵兩排,固守楚望台北端陣地。

五、徐少斌、鄭廷鈞、汪長林、楊金龍帶兵兩排,由徐少斌指揮,先奪取中和門,策應金兆龍迎接炮隊。

六、張偉、任正亮、饒春堂等帶兵一小隊,由張偉(靖川)指揮,出中和門掩護炮隊進城。

七、陳有輝帶兵一班,往通湘門附近偵察;唐榮斌帶兵一班往中和門附近偵察。

八、楚望台附近交通,著羅炳順、程定國、楊雲開、劉定基、孫元勝等,分途徹底破壞。

九、其餘為總預備隊,由副指揮熊秉坤率領,在楚望台北端待命。

十、今夜口號改為:“興漢”。

臨時總指揮吳兆麟發於楚望台軍械庫,八月十九日(農曆)午後十時半。

工八營起義者占領楚望台後,派人催促各標營響應,以便總攻督署。

在熊秉坤等發難的同時,城外第二十一混成協所屬炮隊第十一營,及工程、輜重兩隊也自發地行動起來。革命成功後還因為誰率先打響的第一槍與工程八營爭執不已。

其部隊駐紮在武勝門外塘角舊愷字營。當革命風聲緊急時,各隊子彈,均被勒令繳存。鄧玉麟於八月十八日通知起事時,胭脂巷機關主持人胡祖舜即轉告二十一混成協輜重隊總代表****升作準備。王允中入城領取應用武器、旗幟未回。10月10日清晨又得到胡祖舜通知,務必照原計劃放火發難。****升當即約同誌蔡鵬來、黃世傑,商決晚十時由輜重隊先發,炮隊、工程隊響應。晚六時許,各隊官集合炮營開會,輜重隊中黨人以為機不可失,不如提前發動,當即由羅全玉打了一發信號彈,全隊同誌立刻蜂擁集合,衝入軍裝房搶得子彈一箱分發備用。****升、黃世傑率隊威脅炮營響應,蔡鵬來在炮營馬棚中用馬草放火。炮營管帶張正基知道難以抗拒,遂帶一部分人走避青山。同誌逯華清、趙鴻聲等集合多人隨****升、餘鳳齋領導的輜重隊前進,經彭楊公祠,遇警察抵抗,當場將其擊潰。隊伍來到武勝門,見城門緊閉;再向大東門,門亦緊閉;到通湘門發現城門大開,又擔心有埋伏(因三十標旗人甚多,距門亦近),仍不敢入。到相國寺時突然聽到城內槍聲大作;至長虹橋,又聽到八標炮隊炮響數聲。不久,炮隊的人馬開到,兩軍會合,歡聲雷動。大家一起由中和門(今起義門)入城到楚望台,補充彈藥後,輜重營並入工程八營,編為援隊,參加進攻督署的戰鬥。

晚七時以後,工程隊聽到輜重隊槍聲,又見火起,遂由黃世傑將一排一棚營房點燃,率本隊同誌程英烈、劉邦憲、李智、賈道明、王師、方鎮藩、嚴少林、王幹城、袁任忠等六十餘人與輜重隊會合,經過炮兵第十一營操場,有些炮兵在窗戶內放槍,工程隊士兵也不還擊,徑向目的地前進。時各城門緊閉,僅通湘門可入,於是分途前往。黃世傑行至武勝門時,第四十一標隊官胡廷佐要黃世傑等接任防務,工程隊駐武勝門並占領鳳凰山炮台。自己率部轉攻藩署。炮隊代表蔡鵬來率一部分士兵晚九時始出營,原擬一由漢陽門進守黃鶴樓,一由大東門進守楚望台,因城門緊閉不得入,隻好又回駐地。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攜炮四尊進武勝門,協守黃鶴樓。

不難看出,如果按照發難的時間來說,的確是二十一協輜重隊率先舉義的。但是他們因為無法進城,隻在城外打轉轉,耽誤了時間,沒能起到首義的重要作用。所以一說起首義的第一槍是由工程八營打的,他們很不服氣。

至當夜十點多鍾,二十九標、三十標,三十一標留守部隊,成功響應。衝破重重阻力彙集楚望台。隨後四十一標,南湖三十二標,南湖炮隊,南湖馬隊,陸軍測繪學堂,陸軍第三中學,陸軍小學,紛紛響應,向楚望台進發,並沿途消滅抵抗的清軍。

值得一說的是南湖炮隊的響應,至關重要。

炮八標與工程營一樣,成立較早,士兵多是鄂北、豫南農民,純樸勇悍,一經服膺革命,生死以之。又因排長、隊官以至管帶(薑明經)多同情革命,故能保持建製參加起義。共進會成員鄧玉麟曾充本標士兵,擔負聯絡工作。該標革命總代表為徐萬年,代表有孟發承、王鶴年、艾良臣、蔡漢卿、陳天寅等。9日軍事指揮部決定夜半起事,擬以炮八標炮聲為號,後因鄧玉麟到達較晚,未能如約舉行。鄧在炮八標待至天明,便同徐萬年入城,得知城內有變。鄧於是渡江到漢口共和裏十一號,向孫武報告誤事原因,在孫武處,鄧玉麟遇到李作棟,鄧向他要來旗幟,纏於腰間。十九日下午鄧玉麟偕李作棟雇小舟從一碼頭經鸚鵡洲渡

江,在白沙洲登岸,趕至炮八標,就馬棚中與同誌商定:塘角火起,一致出動。鄧玉麟與李作棟在馬棚中坐待,至晚八時,聽到城內槍聲大作,並火光衝天,知道城內舉事了。不久炮隊圍牆外響了兩槍,炮隊同誌聞聲而起。第三營左隊孟華臣、梅青福推出山炮一尊至小操場燃放,表示響應;第二營中隊徐萬年、王鶴年、蔡漢卿等也拖炮兩尊。王鶴年等還撬開火藥庫,奪取炮彈,一二官長欲加阻止,已不可能。所有共進會、文學社同誌都湧到操場站隊集合,革命同誌又連發三炮,意存觀望者此時也一同參加起義行列。炮八標進發時,與金兆龍等相遇,攻入中和門。炮隊進城後,在城牆上置炮六尊,對準督署猛烈射擊。餘炮布置楚望台高地,並攻擊第十五協及四十一標,以促其響應。鄧玉麟還與吳兆麟在蛇山上布置數門大炮並力向督署轟擊,以援助步隊由長街進攻之軍。炮八標統帶龔光明在北方觀操未回,管帶卓占標、楊起鳳逃走,管帶薑明經和隊官張文鼎、蔡德懋、尚安邦、柳柏順等隨軍反正。炮八標全標起義,並及時列陣蛇山,炮擊督署、藩署,對光複武昌發揮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