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誰是美國的百分之九十九(2 / 2)

這兩個抗議者,都是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的弱勢群體,我也表示同情和理解,但對他們自以為理直氣壯的訴求,美國社會能不能滿足呢?我覺得還是要打上一個問號。雖然這次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傳遞了美國中產階級所表示的憤怒和不滿,但在交流過程中,我發現在華盛頓衣著打扮得體的白領和上班族仿佛並不怎麼理會這些抗議者,也沒有跟他們進行交流。一個上午,我隻遇到一個從德州來華盛頓的美國農民旅行團,特意將大巴車停在自由廣場上,卻隻是將這裏視為一個旅遊景點,拍了幾張照片就走掉了。

在交流中,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他叫Peter,對中國非常感興趣,甚至是非常了解。他說他在大學學的是生物專業,但還沒有讀完就輟學了。曾經幹過一段時間的零工,但又覺得沒意思,最後把工作也辭掉了,過著嬉皮士般的生活,事實上他就將自己稱作嬉皮士。我問他,你的父母對你這種生活狀態有什麼看法?他說他們知道我這樣,但也不管我。我看到他的帳篷非常漂亮,就稱讚說“nice tent”,他挺不好意思的說,我注冊了一個信用卡,透支消費買了這個帳篷。我說你這種狀態還敢辦信用卡,以後要怎麼還錢呢?他說我是嬉皮士我還什麼錢,用完了就拉倒。我說你就不考慮你的信用嗎?他說無所謂,反正我也不準備找工作了。

我問道,前麵幾位抗議者都是一肚子的不滿情緒,而我看你整天笑嘻嘻的很樂觀啊,你為什麼也來華盛頓抗議呢?他說我就是想在全美國到處玩一玩,走一走,前些日子我一直待在紐約,這段時間想在華盛頓住一個月,白天到處逛,晚上就搭帳篷睡覺,等在華盛頓玩膩了就到其他地方接著玩兒。他還和我談到中國,說非常想背著帳篷到中國走一走。我感歎到,看你平時住帳篷,吃救濟食品,好像還對天下大事非常了解似的。他說我每天都會到城市公共圖書館上網看書,所以對外麵的事情也都略知一二。

Peter的話讓我感覺到,美國之所以有嬉皮士的存在,與其公共設施的完善和發達是分不開的,而且美國的許多商業設施也為他們的生存提供了方便。據我所知,像星巴克這樣的商業服務場所,大都免費提供衛生紙和熱水這些生活用品,因此許多嬉皮士就到星巴克的衛生間裏洗澡,讓餐廳的老板們不勝其擾。我又問他,你這樣四海為家,有打算交一個女朋友嗎?他說我有很多女朋友啊,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交上幾個女朋友。在Peter看來,他所過的生活才是一種真正的生活,而那些在華盛頓整天拎著皮包上班的人的生活乏味而無趣,不值得一過。我雖然不讚成他這種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為未來做打算的生活方式,但在某些程度上又對他非常欣賞和尊重。也許隻有在美國這樣富足的社會,才能產生這樣一批年輕人,可以獲得如此瀟灑自由,而不必要在乎外界的眼光。

在與這些抗議者交流過之後,給我最深印象的是美國社會的寬容和自信。這種寬容和自信使得這些抗議者們能夠這麼長時間地占領公共場所,而同時整個社會還能有序地運行。另外我還感覺到,美國社會有兩種價值正在回歸。一種是六十年代嬉皮士運動的價值觀,這些觀念的認同者們反對美國傳統資本主義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希望過一種他們所認為的liberal的,無拘無束的,甚至也不承擔社會責任的生活方式。另一種是美國當代社會的失敗者和邊緣群體,正在追求他們所認為的公平與公正,就像許多美國左翼知識分子所倡導的價值觀。這些被邊緣化的群體,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尊嚴和被傾聽的機會,我對此也非常理解,但若是說他們就是美國的百分之九十九,我想整個美國主流社會也不會打心底裏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