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津站地鐵基本服務設施布局研究(1 / 2)

天津站地鐵基本服務設施布局研究

企業管理

作者:範曉明 李響

摘要:地鐵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同時,客流量劇增導致車站設施服務能力不足與乘客需求不斷上升,產生矛盾。本文運用重心法,對地鐵站基礎服務設施布置進行優化研究,並給出了修正建議值。

關鍵詞:地鐵站服務 設施優化 布局研究

1.引言

地鐵站服務設施的合理布局對提高城市交通軌道工作組織效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麵向軌道交通站點的基本服務設施布局研究,有學者提出軌道交通樞紐的換乘模式優劣以及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銜接好壞將影響乘客的換乘效率,而站點區的設施布局將影響區域的發展潛力;軌道交通站台、樓扶梯、站廳等具體服務設施規模與布局,應體現地鐵站服務設施人性化設計和科技含量提升。本文以天津站地鐵為例,對其基本服務設施布局進行優化分析。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重心法。基本思想是:通過對現有地點的空間位置以及新增中心到各地點的運量進行分析,根據重心原理計算出該區域的“重心”作為新增區域中心的所在地,以實現最優化。

為目的地i在x軸上的位置;為目的地i在y軸上的位置;n為目的地的數量。

3.基本服務設施布局現狀與問題

天津站軌道換乘中心由2,3,9號線車站建築主體部分(地下一、二、三、四層)、地下停車庫及配套區和附屬部分組成。本文主要研究地下二層的站廳層的服務設施。地下二層為2,3,9號線的站廳層,中部為公共區,東西兩端及北端為設備管理用房區。

3.1基本服務設施布局現狀

通過對地下二層的實地調查與測量,確定地下二層的出入口共6個、自動售票機38台、乘車出口閘門6個,示意圖。

我們可以看出天津站地下二層通往地下一層主要有3個方向出入口,分別為新廣路方向出入口、前廣場方向出入口和北口。通過調查新廣路方向出入口有通往地下一層的自動扶梯2台,自動售票機12台,乘車出入口閘門1組。前廣場方向出入口有通往地下一層的自動扶梯1台,自動售票機5台,乘車出入口閘門2組。北口通往地下一層的自動扶梯有3台,自動售票機有21台,乘車出入口閘門3組。

新廣路方向,自動售票機距離乘車出入閘口約為33米,出口A距離最近的自動售票機的距離大約是18米,距離最近的乘車閘門大約是15米;出口B距離最近的自動售票機的距離大約是130米,距離最近的乘車閘門大約是20米。每天新廣路方向客流高峰期入站人數大約為1200人每小時,其中出口A約為900人每小時,出口B約為300人每小時。經計算新廣路方向每天高峰期乘客想要進入乘車閘口所走的距離為:900×18+900×33+400×130+400×33=112300米;高峰期每台自動售票機大約要接待的乘客為:1200/12=100人。

前廣場方向,自動售票機距離乘車出入閘口約為20米,出口距離最近的自動售票機的距離大約是5米,距離最近的乘車閘門大約是14米。每天前廣場方向客流高峰期入站人數大約為3600人每小時,經計算前廣場方向每天高峰期乘客想要進入乘車閘口所走的距離為:3600×5+3600×14=68400米;高峰期每台自動售票機大約要接待的乘客為: 3600/5=720人。

北口方向,自動售票機距離乘車出入閘口約為120米,北1口距離最近的自動售票機的距離大約是35米,距離最近的乘車閘門大約是85米;北2口距離最近的自動售票機的距離大約是40米,距離最近的乘車閘門大約是80米;北3口距離最近的自動售票機的距離大約是70米,距離最近的乘車閘門大約是50米。每天北口方向客流高峰期入站人數大約為4200人每小時,其中北1口約為2100人每小時;北2口約為1500人每小時;北3口約為600人每小時。經計算北口方向每天高峰期乘客想要進入乘車閘口所走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