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100+120×2100+40×1500+120×1500+70×600+120×600=679500米;高峰期每台自動售票機大約要接待的乘客為:4200/21=200人。
通過調研發現站廳的乘客主要集中在3個地方,分別為自動售票機、自動扶梯和乘車出入口附近,這3個地方都會排起很長的隊伍,人們想要進入地鐵必須經過這3個地方,所以這3個地方可以看成是天津站站廳的3個人員密集的中心,對其優化具有必要性。
3.2服務設施存在的問題
地下二層的站廳層作為在天津站乘坐地鐵的必經之路,是通往地鐵2、3、9號線的換乘中心。站廳層的服務設施規劃顯得極為重要。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站廳層服務設施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站廳層中出入口、自動售票機、乘車出入閘口之間規劃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乘客從車站出口進入首先要去自動售票機買票然後再折回乘車閘口進入站台等候地鐵,而出入口、自動售票機、乘車閘口之間相聚距離過長會導致乘客走冤枉路,進而影響站廳層內的乘客流動造成擁擠。
第二,目前在自動售票機處經常出現乘客滯留的情況,主要原因是乘客對自動化服務不熟悉,年齡大的人對電子設備的使用存在問題。
第三,設施布局分配存在不合理,例如新廣路方向,乘車高峰期入站人數約為1200人每小時,12台自動售票機每台隻要接待100人;前廣場方向,乘車高峰期入站人數約為3600人每小時,5台自動售票機每台卻要接待720人;北口方向,乘車高峰期入站人數約為4200人每小時,21台自動售票機每台要接待200人。從數據看,天津站地鐵自動售票機分配很不合理,前廣場方向售票機很少,而新廣路和北口方向卻過於充足。
4. 基本服務設施布局優化
4.1 自動售票機位置優化
新廣路方向,我們設出入口A為A;出入口B為B;乘車出入口1為C;乘車出入口2為D。根據上文對天津站地鐵的實地調查中得出的數據,建立一個新的坐標係。
通過重心法的計算可以把自動售票機移動到各出入口與閘口最近的位置,使各出入口距離自動售票機相對最近,方便乘客從各出入口進入後最快的到達自動售票機,進入閘口。
4.2 自動售票機數量的優化
新廣路方向,可以減少5-6台自動售票機數量,使當前售票機被充分利用,不造成資源上的浪費,而前廣場乘車人數較多,自動售票機少,可以增加7-8台自動售票機數量,使乘客不用把過多時間浪費在排隊上,也可以更快的疏通人群。
通過對服務設施的各種優化,得到優化後的結果。
5. 結論
本文通過對天津站地鐵基本服務設施的實地考察與研究,通過對部分乘客的調查了解,針對部分服務設施的不足,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站廳內各設施距離要合理,相互之間應呼應;第二,自動檢票機數量應充足、位置合理、增設提示性語音等;第三,自動售票機界麵簡潔、購票流程符合乘客習慣。
參考文獻:
[1] 朱順應,郭智勇.城市軌道交通規劃與管理[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8:36-38.
[2] 朱詠輝.天津地鐵運營管理理念探析[J].知識經濟,2009(14).
[3] Alada-Almeida L,Coutinho-Rodrigues J,Current JA multiobjective modeling approach to locating incinerators[J].Socio-EconomicPlanning Sciences,2009(2):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