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效果研究
企業管理
作者:盧文輝
摘要:股權激勵不僅是近年來在中國上市公司中湧現的一個新熱點,還是長期薪酬激勵製度的重要方式。作為經營者長期激勵方式的股權激勵,利用讓經營者持有股票或股票期權而成為股東的方法將經營者與公司的利益聯係起來,並借此激發經營者借由提升公司長期價值實現自己財富的增加。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國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為反映我國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的現狀,本文將分析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狀況及其結果、高管激勵水平與公司業績之間的聯係。
關鍵詞:上市公司 股權激勵 公司業績
當下,我國上市公司治理改革實踐中存在著一個上市公司高管人員激勵機製的重點問題。很長時間我國都麵臨著上市公司高管員工的報酬製度不盡如人意、沒有做到人力資本按生產要素分配原則進行分配這兩個嚴重問題。也因此致使高管員工缺乏積極性和創造新,某些高管的行為極大地使股東的利益受損,最終導致了證券市場基石的動搖。本文將研究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製度及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
1. 股權激勵機製的概述
股權激勵機製是一種經營者長期激勵方式,主要是讓經營者持有股票或股票期權,讓他們成為股東,將其利益與公司利益結合在一起,借此來激發經營者提升公司價值的動力以實現其自身財富。股權激勵基礎理論主要包括人力資本理論、委托—代理資本理論、公司剩餘索取理論。現股激勵、期股激勵、期權激勵是按照基本權利義務關係的不同所劃分的經營股權激勵方式。“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是現股和期股激勵共同放入基本特征,即高管在享有股權增值所帶來的收益的同時也需要承擔股權貶值的風險。在期權激勵方式中,因股權持有者不承擔風險,所以其風險承擔能力並不會限製期權數量的設計。現股激勵、期股激勵、期權激勵是股權激勵的三種主要類型。高管股權激勵主要有限製性股票、股票期權、虛擬股票、延期支付計劃、業績股票、儲蓄參與股票六種股權激勵模式。股票期權這一激勵方式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廣泛應用於西方國家。單就收益水平而言,股權激勵政策的實施在我國效果並不明顯。然而從成長率這一標準來看,其效果則非常顯著。
2. 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機製成果研究
大量實踐成果表明,高管股權激勵機製的實施使得公司經營業績得到了提高。然而,因為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製度在我國才剛剛起步,還不具備完善的外部市場,多種製度缺陷及不合理的內部機製仍然存在,致使此機製的效果並不明顯。通過多組數據的比較可以看出,與我國未實施股權激勵機製的上市公司相比,已實施此機製的上市公司的發展業績並未擁有明顯優勢。
3. 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機製的設計
我國證券市場的有效性以及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權激勵製度設計導致了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效果不明顯,並且後者占有很大比例。由此可見,設計一個合理的激勵機製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治理結構存在上市公司董事會獨立性差、董事會規模與高管長期激勵相關性不高、存在傳統家長式管理方式等諸多問題,執行主體行為發生了嚴重扭曲,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高管內定薪酬計劃導致出資人利益受損的情況。因此,保證薪酬計劃有效的關鍵是合理有效地解決董事會的獨立性及工作方式問題。內部資金和外部資金是管理層購股資金的兩個來源。外部融資成為股權激勵中的關鍵問題之一是因為管理層所需資金龐大,單靠其自有資金是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此過程中,向銀行、自然人、法人借款都是比較困難的,此時信托融資為股權激勵融資開啟了一扇大門,提取激勵基金也使得激勵對象有資金去購買股票。股東財富最大化是高管股權激勵的最終目標,擁有許多積極利益。作為設計激勵機製的一個基礎環節的業績考評標準主要包括財務價值(FV)考核指標和市場價值(MV)考核指標兩種。
4. 股權激勵機製設計中的股票期權
股權激勵模式將引導高管人員努力工作,使公司的運營更加平穩,有效地避免了過度的冒險。期權是高管人員的一項不確定的預期收入,是在市場上實現的,沒有現金支出的形式也使得公司降低了激勵成本,因此受到了股東的支持。
4.1 設計思路
前麵已經說過,使出資人與代理人的目標利益統一起來以使代理人的追求結果與投資方的利益達到高度一致是股票期權要解決的重點問題。當然,如果設計的稍有差池就可能與預想結果背道而馳,侵害其他投資者的利益。為此,股票期權收益應與公司未來業績、長期盈利能力掛鉤,並且需要考慮如何能使優秀管理人才留下及使各出資人的利益統一並集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