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禪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禪宗的祖庭,禪宗以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為要旨。在佛門眼中,參禪是正道,少林功夫傳人延芫法師曰:拳勇一類乃是末技,僧眾們不過是借練功習武達到收心斂性、屏慮入定的目的。同時也有強壯身體,益壽延年的效果。
十八、道教發源地———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裏處貴溪市境內。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其中天門山最高,海拔1300米。龍虎山是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虎山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發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龍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發育在中國東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緣由晚白堊世陸相山麓洪—衝積扇塊狀紅色砂礫岩組成的丹霞山體。
據道教典籍記載,漢朝開國元勳、足智多謀、精易神算,輔佐大漢天子劉邦的山東微山留莊人被封為留侯張良的謫係子孫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曆經一千九百多年。
2010年8月2日,龍虎山與龜峰被一並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地貌形態龍虎山、龜峰包含了中國亞熱帶濕潤區丹霞單體與群體的重要形態類型,形態類型的多樣性造就了丹霞峰林地貌組合和象形丹霞景觀的獨特性。龍虎山、龜峰地區的丹霞單體地貌幾乎涵蓋了亞熱帶濕潤區的所有種類。龍虎山、龜峰地區的丹霞群體形態類型以侵蝕殘餘的平頂型和圓頂型峰叢;瀘溪河近岸帶和龜峰以峰林型丹霞地貌為標誌,是寬穀疏散型丹霞峰林地貌的模式地。
龍虎山依據丹霞地貌景觀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方式,地貌成因可大致劃分為:雨水侵蝕型、流水(河流)侵蝕型、崩塌殘餘型、崩塌堆積型和溶蝕溶洞型等5個類型。
河流
信江:位於龍虎山北部外圍,流經鷹潭市區,由東向西並在市區折向北西經餘江、餘幹兩縣後流人鄱陽湖。信江平均坡降0.44‰,平均年徑流量3721億立方米,水麵寬250~600米,常年可通航15~30噸機帆船。
上清河(瀘溪):龍虎山景區內的一條骨架水流,區內長約43公裏,從南東至北西流貫全區,平均年流速O29米,秒,流量2075立方米/秒。其下遊在餘江縣境內稱白塔河並流人信江;其上遊源於資溪縣高阜山,名瀘溪。
湖泊、水庫景區
北端有兩個較大的水庫型湖泊,洪湖水庫和五湖水庫,常統稱洪五湖,庫容量分別為1326萬立方米和2240萬立方米,水麵最大時分別可達4000畝和7110畝。
小型水庫共有21座,其中小型3座,即龍虎山鎮的橋頭嶺、源裏和上清鎮的曆山水庫刊。大型18座,其中屬龍虎山鎮的為峨眉峰、何家壩、楊井山、王嶺、十分塘、裏興塘、何益寺、烏龜塘、東塘、馬尾窩、洪橋、鍾鼓岩、泗源13座,屬上清鎮的為小笠源、銅錢嶺、清塘、饒塚、五四5厘。
瀑布
天門山瀑布群首先是三疊姊妹瀑,每疊落差約4米,寬亦4米,分別為紫胭瀑、紫芸瀑、紫英瀑;往峽穀裏去就見青雲瀑。依婆井聖井山陽源坑石澗泉水直衝而下,形成20餘米高的瀑布。此外尚有雲台山瀑布、峨眉峰瀑布、香爐峰瀑布、河豚堡瀑布等。
龍虎山處於亞歐大陸東南部的揚子古板塊與華夏古板塊的結合帶,屬於西太平洋構造域、華南構造區、中生代信江斷陷盆地中段南緣。受加裏東運動影響,區內基底構造、蓋層乃至中新生代盆地,均承襲了近東西的總體方向,並控製著不同時期盆地發育的類型與規模。
幼年期階段,由於地殼的快速上升,水流(雨水、流水)沿著先期已形成的斷裂、垂直節理不斷侵蝕、下切,形成狹窄深溝和“一線天”式的障穀。
壯年期階段,因而巷穀崖壁開始緩慢的岩屑剝落與穀坡後退,近河穀地帶形成紅層密集型峰林,遠河穀地帶發育丹霞峰叢、殘留方山石寨等壯年期丹霞地貌。
老年期階段,山體縮小,形成以河穀平原、孤峰殘石、低緩穀坡、矮小渾圓殘丘、準平原化為特征的老年期丹霞地貌。
在龍虎山深層地殼中還隱伏著一條已經穩定的巨大的東西向深斷裂帶(萍鄉—廣豐深斷裂帶),上覆斷陷盆地就是在這條古老的斷裂帶長期繼承性活動,由最初的坳陷盆地發展到後來的斷陷盆地,最後趨向穩定而形成的。南華板塊的北部有一個二級大地構造單元“武夷隆起”,龍虎山地區就在武夷隆起的北部邊緣。
秀麗山峰
圭峰
圭峰位於弋陽縣南信江南岸,西距鷹潭35公裏,地處三清山、龍虎山和武夷山之間。圭峰共有36峰,八大景觀。圭峰原名龜峰,因山石相疊如龜,故名。
天門山
天門山位於上清鎮南部5公裏,最高峰海拔1300米。天門山屬晚侏羅紀火山岩地貌,整個景區山坡陡險,穀地幽深,怪石遍布,森林茂密,巍峨壯觀。
金槍峰
金槍峰位於天鵝湖東,又名碣石、杵臼石。金槍峰海拔118米,峰柱高約60米。
象鼻山
象鼻山是長期受雨水衝刷溶蝕風化而脫落,造成崩塌殘餘型的石梁穿洞類景觀。高約100米的山峰有一石梁淩空垂下,整個山體就像一隻巨型石象在汲水。
排衙峰
排衙峰長約2公裏,最高峰267.5米。排衙峰由多組山峰連接而成,是長期受水流衝刷侵蝕而形成的峰叢類景觀,山勢為南北走向,呈狹長型,最高峰海拔267.5米。從北至南的山峰主要有:北端的三清論道峰,中間的八戒夢仙峰、鯉魚峰、狀元峰、蠟燭峰,南端的大刀切峰等。
森林資源
龍虎山植物區係屬中國東南部濕潤森林區,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帶,武夷山西麓常綠栲楠林鬆杉林區。據統計,2012年區域內植物達100科、250屬、460種以上。
龍虎山森林類型主要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其中:闊葉林主要分布於海拔300~800米處,上清、耳口、冷水等地為其集中連片的主要分布地,是多層次林帶。上層以栲、櫟、櫧、柯及楓香、木荷等大喬木為主,中層以黃端木、楊桐、山蒼子等亞喬木及部分大喬木伐蔸萌條為主,下層以瑩任木、烏藥、杜鵑、牛鼻栓、衛矛、烏飯等百餘種小灌木居多。其中,還有大麵積毛竹林,主要分布在耳口、冷水等地。在闊葉林帶中,海拔愈高樹種愈少。海拔700~800米處,隻有殼鬥科與木蘭種中的少數樹種,其中部分山區散生著小麵積黃山鬆。海拔300—610米處,則有100多種科屬.400多種類的闊葉樹林。
在龍虎山,主要資源植物可分為14大類。用材植物分布廣數量大的有毛竹、馬尾鬆、大葉栲、樟樹、白楠、楊桐、絲栗栲、大葉青剛苦櫧、甜櫧栲,細葉青剛、水青剛、烏楣栲等。有些樹種數量少,僅見於深山老林,然而甚為珍貴,如南方紅豆杉等。杉木是最常見的優質用材樹種,但野生杉已經少見,多為人工栽植。薪炭植物特別耐幹旱,耐瘠薄,便刈割,萌蘖力強、生長快,易燃燒。已被廣泛利用的主要是荒山上的木本植物,如杜鵑、烏飯、白檀、茅栗、千年矮等。在缺柴地區,各種蕨類、芒等草本植物也大量充作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