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宜居環境(十五)(2 / 3)

元大都的中軸線沿麗正門、靈星門、崇天門,宮城的大明門、延春閣出厚載門。

左邊的祖廟(即太廟)在東麵的齊化門內以北。《析津誌輯佚》載:“太廟在震位即青宮。”社稷壇在西麵的平則門內以北,在兌位。中央的官署中書省在中軸線附近,北中書省(翰林院)在鳳池坊之北的招賢坊內,南中書省在千步廊之右的五雲坊。禦史台在肅清門內,“在左右執法天門上”,肅清門在西北,代表深秋,秋風肅殺而肅清。禦史台又稱霜台,主刑法,後改建於元大都東南角的澄清坊,位居文明門內。

《析津誌輯佚》解釋說:“素嚐讀《易》”,“君子折獄至刑。二卦皆取象於雷電。釋者曰:雷電者,天子之威令……非至明且斷者,不足以當其任。”東方為震卦。水都監在積水潭北岸,管農田水利。《析津誌輯佚》:“天師宮,在艮位鬼戶上。”這些布局都完全符合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地理的觀念。元大都的主要市場集中在積水潭東北岸的日中坊,取“日中為市”的意思。總之,元大都的總體布局都嚴格按照《易經》思想指導下的《周禮·考工記》來規劃布局,充分體現了“周王禮製”的國都規劃製度。

與儒家先賢有關的坊名

地名是地方文化的一種標誌。元大都共50坊,據《元一統誌》記述,其中起碼有22個坊名與儒家先聖先賢的典故有關。排列是:阜財坊坊近庫藏,取虞舜《南風歌》阜民財之義以名。

金城坊取聖人有金城,金城有堅固久安之義以名。

安富坊取《孟子》安富尊榮之義以名。

懷遠坊取《左傳》懷遠以德之義以名。

穆清坊地近太廟,取《毛詩》於穆清廟之義以名。

五福坊坊在城中心之地,取《洪範》五福之義以名。

八政坊地近萬斯倉八作司,取《洪範》八政食貨為先之義以名。

鹹寧坊取《尚書》野無遺賢,萬國鹹寧之義以名。

時雍坊取《尚書》黎民於變時雍之義以名。

同樂坊取《孟子》與民同樂之義以名。

宜民坊取《毛詩》宜民宜人之義以名。

康衢坊取堯時老人吉壤康衢之義以名。

平在坊取《尚書》平在朔易之義以名。

鄰德坊取《論語》德不孤必有鄰之義以名。

有慶坊按《尚書》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取其義以名。

日中坊取地當市中,日中為市之義以名。

寅賓坊取《尚書》寅賓出日之義以名。

由義坊取西方屬義故。

居仁坊地在東方,取東方屬仁。以上二坊又共取《孟子》居仁由義之言,分為東西坊名。

睦親坊地近諸王府,取《尚書》以親九族,九族既睦之義以名。

甘棠坊燕地乃周召公所封,詩人美召公之政,有《甘棠篇》,取此義以名。

湛露坊按《毛詩·湛露》為賜宴群臣沾恩如湛露,坊近官酒庫,取此義以名。

這些坊名反映了元大都的城市思想深深地浸透著儒家文化的色彩。

佛、道、神、思想在元大都規劃布建中法天象地

“法天象地”的都城布建原則最早見於伍子胥主持的吳國都城閻閭城(今蘇州)。“法天象地”的意思是大地山河總與天上的星相感應相通。例如天空之中,東有蒼龍謂之蒼天,下有東嶽為泰山;西有白虎為吳天,下有西嶽華山;中有北極為均天,下對中嶽嵩山……在天為帝座星宮,在地為帝王之都城,天上有雲河天漢,地上有長江、大河。天上有四垣九野,地上即以垣局建造城池,以分地域、九州。古人用帝王、百官和宮室、天地、人物等名稱來表示空中星宿。將天空星座分為中、東、南、西、北五部分,稱為五宮。中央是中宮,包括三垣:上為太微垣,其“天樞一”為紫微星,即北極星周圍。應其地上的黃河中下遊關中、洛陽一帶。下垣為天市垣,即房、心、屋、箕等星。三垣中紫微垣是天空的中心,為天帝所居之地。因此,人間帝王所居之地就叫做紫微宮、紫禁城。在選擇國都時,地上的山川形勢也要符合三垣。

《史記·天官書》專論日月星辰之象,以中宮天極星為中樞,輔以三公、子屬、正妃、後宮,旁及內宮,外職士農工商,建成一個秩序嚴整的天上王國。天上的星象與人間社會構成對應關係。所謂“眾星列布,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峙,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

元大都是“法天象地”原則的體現。《析津誌輯佚》說:“置居都堂於紫微垣”,“乃望視六部之列外垣者。……必中書省、樞密院、禦使台、宗正府、刑部,叁伍聽之,號稱五府。”中書省“其地高爽,古木層蔭……規模宏敞壯麗,奠安以新都之位”。這就是李洧孫在《大都賦》中說的“象黃道以啟途,施紫極而建庭”。

紫微是天上至尊之星,天之樞紐,受眾星朝貢,對帝都皇城,意為萬眾所歸,人心所向。

海子,大都之中,舊有積水潭,聚西北諸泉水,流行於都城而彙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世祖肇造都邑,壯麗闕庭,而海水鏡淨,正在皇城之萬壽山陰……有雲:取象星辰紫宮之後,閣道橫貰,天之銀漢也。

把積水潭比象於天河雲漢,這也是“法天象地”都城布建原則的體現。在《周禮·考工記》中,都城內是沒有湖泊水麵的,因“法天”銀漢天河而將海子納入於都城。

在皇城之中有“三海”,即神話中的海中三神山,也使皇宮成為佛、道仙境。“蓬萊”、“方壺”、“瀛洲”、“廣寒殿”、“瓊華島”、“太液池”等等都與秦漢以來的神仙故事有關,象征天上仙境,真是“琪樹颼颼紅鯉躍,袞龍正宴瑤池仙。”“至元二十一年二月,立法輪竿於大內萬壽山,高百尺”。而法輪竿是佛教的法器。大內三海已成為佛教的中心地了。

須彌山與須彌座

帝王朝儀的台座,來源於印度梵文(sumtru),意譯為“妙高”。佛教以它為世界的中心,日月環繞此山,回旋出沒,三界諸天也依其層層建立。“須彌座”又稱為“金剛座”,在元代也叫“七寶雲龍禦榻”,一般為佛像的底座。這種佛教的地理文化觀念以唐楊筠鬆的《撼龍經》為代表,認為:“須彌山是天地骨,中鎮天地為巨物。如人背脊與項梁,生出四肢龍突兀。四支分出四世界,南北東西為四派。”同樣表明了帝王為世界和宇宙的中心。

元大都城門、坊名與《周易》象數

為什麼元大都是十一座城門

按照《周禮·考工記》的記載,國都為四四方方,每邊應有三座城門,一共十二座城門。

可是元大都北麵隻有兩座城門,北麵正中的一座城門不設,一共隻有十一座城門。

這一問題引起國內外許多學者的興趣。美國學者、西雅圖大學教授陳學霖從明、清的文獻,張昱著《張光弼詩集》卷三《可閑老人集》“輦下曲”說:“大都周遭十一門,草苫土築哪吒城。讖言若以磚石裹,長似天王衣甲兵。”以此作為近代傳說《劉伯溫製造八臂哪吒城故事》的根據,致使此說流傳很廣。陳學霖教授先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全禧學術紀念會公開演講,後又據講稿擴充成書發行。日本學者長穀真逸《罟田餘話》卷上進一步發揮說:“燕城係劉太保定製,凡十一門。作哪吒神三頭六臂兩足。”可見,元大都十一座城門的問題,已是近些年來國際學術界關注的一個熱點。

劉秉忠推崇《易》和《皇極經世書》,精於陰陽數術。在元大都城門的確定上必然依陰陽數術的思路而定。元大都的總體布局是“浚三、五之折溝,建十一之通門”。

三、五之積為十一五,此為河圖縱橫十五之象。這也就是按“九宮八卦”的方位來規劃元大都城。“立十一之通門”,據元黃文仲在《大都賦》中說:“辟十一門,四達幢幢。蓋體元而立像,允合乎五、六天地之中。”邵雍在《皇極經世書》中說:“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叁伍以變,錯綜其數也。如天地之相銜,晝夜之相交也。”也就是一、三、五、七、九為天數陽數;二、四、六、八、十為地數陰數。將陽數的中位數五和陰數的中位數六相加而得到“十一”。這表示的意思是陰陽和諧相交,衍生萬物,天地相銜,晝夜更替,天地間的變化盡在其中了。劉秉忠取象於《周易》“天地之數,陽奇陰偶”。邵雍還說:“有地麵後有二,有二然後有晝夜,二三以變,錯綜而成。”在地理方位上,南方為陽為天,所以取陽數三,開三座城門;北方為陰為地,所以取地數陰數二,開二座城門,以示天地相交,陰陽相合,衍生萬物。其中應該特別指出的是元大都北城牆隻開兩個門。邵雍的《皇極經世書》說:“離南坎北,當陰陽之半為春秋晝夜之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