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瀕臨萬裏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煌瑰麗,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遊覽勝地。曆代名士崔顥、李白、白居易、賈島、陸遊、楊慎、張居正等,都先後到這裏遊樂,吟詩作賦。古黃鶴樓“凡三層,計高9丈2尺,加銅頂7尺,共成九九之數。”新樓要雄偉多了,5層,加5米高的葫蘆形寶頂,共高51.4米,比古樓高出將近20米。古樓底層“各寬15米”,而新樓底層則是各寬30米。因此,黃鶴樓不是修複,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樓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據需要和人們對審美觀點的變化來設計的。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別並創作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曆代名人在黃鶴樓留下了大量的詩歌、詞作、楹聯、碑記、文章,其中“對江樓閣參天立,全楚山河縮地來”的楹聯寫出了黃鶴樓的氣勢。陳運和詩稱“黃鶴樓,有一個騰空而起的雄姿,也有一個從天而降的氣勢”。
1927年2月,毛澤東考察完湖南農民運動後來到武昌,寫下了著名的《菩薩蠻?登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中,黃鶴樓連同蛇山腳下的紅樓,則為亞洲民主的開啟立下了不朽的功勳。如今,黃鶴樓景區和辛亥革命文化區已經成為武漢的標誌,旅遊必到之所。
唐代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賞景寫下了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登上黃鶴樓,放眼楚天,胸襟開闊,詩興大發,正要提筆寫詩時,卻見崔顥的詩,自愧不如隻好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崔顥題詩,李白擱筆,從此黃鶴樓名氣大盛。
黃鶴樓為何以“黃鶴”為名,一說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鵠”為“鶴”,以訛傳訛,相證遂成事實。一說便是帶有神異色彩的“仙人黃鶴”傳說。其曆史發展脈絡大致如下:魏晉南北朝時期,盛行神仙之說,有關黃鶴樓的仙話也在專談“怪力亂神”誌怪小說發展的背景下形成。跨鶴之仙的傳說,最早出現在南朝科學家祖衝之的筆下。他的《述異記》中的“駕鶴之賓”,後被魯迅輯錄在《古小說鉤沉》裏:還有黃鶴樓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據傳說,此地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畫了一隻鶴,告之它能下來起舞助興。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過了十年,道士複來,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樓,取名“黃鶴樓”。
唐宋時期,人們漸漸把神話傳說附會到曆史人物身上。唐時,閻伯理在《黃鶴樓記》中轉述《圖經》的記載,宋代樂史的《太平寰宇記》,都說是三國時期的蜀漢大臣費登仙,駕黃鶴在此憩息,因以為名。
《太平寰宇記》:“黃鶴樓在縣西:二百八十步,昔費登仙,每乘黃鶴於此憩駕,故號為黃鶴樓。”費字文偉,而《述異記》中荀!字叔偉,二者都是江夏人,這大概就是後人將他們混淆起來的原因吧。唐宋之後,人們把此事扯到了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身上。據清初褚人獲《堅瓠集》卷八之四載:費字文偉,而《述異記》中荀!字叔偉,二者都是江夏人,這大概就是後人將他們混淆起來的原因吧。唐宋之後,人們把此事扯到了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身上。據清初褚人獲《堅瓠集》卷八之四載:“相傳唐時呂純陽嚐客茲地,倦寓酒家,日飲數壺,累至數百;不償值,複索飲,主人供給無倦色。純陽喜之。適啖西瓜,遂以瓜皮畫一鶴於壁上。始,色瓜皮青,久之變黃,遂為黃鶴。純陽又教酒家童子唱道詞,自敲板為節。已而唱時,鶴輒從壁間飛下,婆娑翔舞。觀玩飲酒者,日數千人。凡閱數月,酒家得錢數百萬,驟富。以錢酬純陽,純陽不受。遂構此樓誌感,故名黃鶴樓。”和上述故事大同小異的,是《江夏縣誌》所引《報應錄》的說法。據它所說,從前有位姓辛的人,賣酒為業。有一天,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過了半年,辛氏並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
有一天客人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於是從籃子裏拿出橘子皮,畫了一隻鶴在牆上,因為橘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座中人隻要拍手歌唱,牆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裏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過了十年多,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願意供養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客人笑著回答說:我哪裏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隻見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雲飛到客人麵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雲飛上天去了,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後來便稱為“黃鶴樓”。
乾隆年間,有三個進士一起從京城返鄉.一個是河南的,一個是四川的,一個是湖北的。
午飯時刻,他們在一酒館聚酒,談起家鄉的名俗景觀,均誇口讚歎———河南進士道:“河南有個開封塔,離天隻有一丈八。”四川進士道:“四川有個峨嵋山,離天隻有三尺三。”此時,隻見湖北進士仍慢悠悠的吃著酒,兩人目光齊刷刷向他投去,湖北進士呷了一小口,大聲搖頭晃腦:“湖北有個黃鶴樓,半截伸在天裏頭。”兩進士不服,都說不可能,要罰湖北進士酒,湖北進士仍慢吞吞道:“若不信,乘船遊”。
湖北進士通曉天文地理,能觀星象,知道三日後即有大霧,便邀約兩人遊江,及至長江黃鶴樓腳下,此時黃鶴樓上大霧彌漫,頂端全像是沒入雲裏,兩人便齊讚:“黃鶴樓的高度果然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