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必由之路(二)(1 / 3)

第三節 文明生產環境強調治理脫硫排行

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煤炭燃燒是造成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燃煤電廠、焦炭行業、鋼鐵冶金、化工、有色金屬等在經濟增長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存在的環境汙染與資源浪費嚴重,能源回收利率低,產品結構不合理,結構性過剩與短缺並存的問題。

一、環保設施

在電力環保設備方麵,節能環保產業是“十一五”期間重點鼓勵的產業,電力環保行業趨勢轉好。從需求看,2004~2006年是新增裝機脫硫市場高峰,2007年之後火電配套的新增市場需求大幅萎縮。老機組尚有2億千瓦待安裝脫硫設備,預測2007~2009年仍能維持較高的需求水平,但由於行業進入壁壘低,存在產品低價競爭等現象。

電廠文明生產主管行業監管趨嚴,無序低價競爭有望改觀。目前,電廠建設脫硫裝置的資金主要來源於發展改革委國債資金、排汙費返還、銀行貸款、企業自籌等。低價競爭表麵上節省了資金,但實際上造成的損失更大。據悉《火電廠脫硫設施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將適用於所有火電廠(包括熱電廠、自備電廠)脫硫設施的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該辦法將對火電脫硫的工程建設、環保驗收、脫硫設施的運行管理以及違規處罰等都做出具體規定,以確保到2010年,全國建成3億千瓦裝機容量的火電脫硫設施。伴隨環保法規監測趨嚴,總量控製要求進一步強化,火電廠汙染物排放標準正向嚴格方向修訂,環保執法的力度也不斷加大,企業在汙染控製方麵的投資將會越來越大。伴隨行業秩序逐步規範,脫硫行業實現大規模整合,未來龍頭企業競爭出現明顯優勢。

二、綠色電力的政策和技術導向

1.節能降耗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任務相當艱巨,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各行業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完成。電力既是最為重要的終端能源之一,同時也是一次能源的消費大戶,根據2006年前三季度的數據,發電廠用電和供電線路損失電量已經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2.3%,供電煤耗及各環節的節能降耗仍有很大潛力,電力行業自身節能降耗的任務也十分繁重。同時,電力行業也應發揮電力生產消費引導其他行業節能降耗的指導作用,在全社會節能降耗的工作中走在最前列。

2.政策上加以導向

針對電力行業在供電煤耗及各環節中存在著的巨大節能潛力,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近日就電力行業應在全社會節能降耗中發揮更大作用、走在全社會前列提出了4個方麵的建議。

一是著力調整電源結構,加大煤耗高的小火電機組的關停力度。同時,按照國家電力發展規劃,重點實施高效、清潔發電工程,加大工期較長的水電、核電等清潔電力的開發力度,加快可再生能源建設,努力提高水電等清潔能源在電源結構中的比重。

二是調整。優化發電調度規劃,實施節能。環保經濟調度;優先安排可再生能源、高效、汙染排放低的機組發電,限製能耗高。汙染大、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的機組發電,重點對火電機組進行優化調度,鼓勵煤耗低。汙染排放少。節水型機組發電;禁止已到關停期限和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的機組進入電力市場交易。

三是通過技術進步改造老機組,不斷提高火電機組技術參數和容量等級,減少電力生產過程中自身能源消耗,提高機組運行的可靠性和技術經濟水平。

四是電網企業要通過加快電網建設,改造和優化調度運行方式,規範線損管理,降低供電損耗。發電企業要通過嚴格落實節能指標,抓好各個環節的節能降耗工作。

為加快電力行業調整電源結構的進程,中電聯同時建議,由地方政府部門牽頭,研究出台考慮小火電機組退出的過渡機製和政策措施,通過“以大(機組)代小(火電)”、大機組發電替代電量的收益部分補償給小機組等方式,解決小機組企業一定時期的穩定過渡、逐步消化問題。

3.節能上加大措施

近年來中國電力工業積極升級產業技術,注重轉變粗放型的生產方式,向節煤、節水、低排放、高效能、環保型發展,投產了一大批大容量、高參數大機組,截至2005年底,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占到火電裝機容量的42%,30萬千瓦和60萬千瓦機組已經成為主流機型。

特高壓電網建設是輸配電領域節能降耗的試驗。被認為是“中國電網發展和輸電技術的一次革命”的國家電網公司晉東南-河南南陽-湖北荊門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試驗工程於2006年8月19日開工建設,以此為起點,中國未來15年內總投資超過4000億元的特高壓電網建設正式拉開帷幕。這一投資規模相當於兩個三峽工程、三個京滬高鐵。盡管對於特高壓項目的經濟、技術、安全、環保、電改論證尚未形成一致意見,但是國家電網公司的堅決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未來電網建設的走向和進程速度。

另外,如何關停小火電對於整個電力行業的節能降耗至關重要。有關專家表示,中國目前有5億千瓦發電裝機容量,其中12.5萬千瓦以下的小機組占到1.068億千瓦,除去熱電聯產機組,尚有近7000萬千瓦。如果采取強製性推出機製和“以大代小”的方式,在近五年內加快淘汰10萬千瓦及以下機組,在未來的15年內逐步淘汰10萬千瓦~20萬千瓦及以下燃煤、燃油機組,並以高效、環保的超臨界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作為替代的話,全國每年節省的標準煤總量將接近1億噸。目前國家對於小火電態度堅決,因而關停小火電成為短期風力發電內節能降耗的重要措施。

4.實施節能

從電力行業企業自身角度出發:一是加大小機組關停力度。著力調整電力結構,積極推進火電機組“上大壓小、上煤壓油”等工程。

要按照國家電力發展規劃,重點實施高效、清潔發電工程,加大工期較長的水電、核電等清潔電力的開發力度。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建設,努力提高水電等清潔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二是調整發電調度規則,實施節能、環保經濟調度;要改變對各類機組平均分配利用小時數的舊調度模式,優先安排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效、汙染排放少的機組發電,限製能耗高、汙染大、違反國家政策和有關規定的機組發電,重點對火電機組進行優化調度,鼓勵煤耗低、排放少、節水型機組發電;已到關停期限或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機組,不得進入電力交易市場;同時,在調整調度方式的過程中,建議由地方政府部門牽頭,研究考慮小發電機組退出的過渡機製和政策措施,通過采取“以大代小”、大機組發電替代電量的收益部分補償給小機組等方式,解決小機組企業在一定時期的穩定過渡、逐步消化問題,並同時實現“節能降耗”目標。三是通過技術進步改造老機組,不斷提高火電機組技術參數和容量等級,減少電力生產過程中自身能源消耗,提高機組的可靠性和技術經濟水平。四是通過電網建設和改造,形成結構合理、自動化水平比較高的堅強電網,優化調度運行方式,規範線損管理,降低供電損耗。五是電力行業企業要加強精細化管理,抓好各環節的節能降耗工作,向管理要節能,通過嚴格管理落實節能指標項目。

從電力行業外部環境出發:一是建立需求側管理的長效機製,按照“多方參與、多方受益”的原則,充分利用經濟杠杆,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到需求側管理工作中來。研究製定相應的鼓勵政策,加強節電技術開發,支持用戶采用蓄能、負荷管理等先進技術與設備。二是采取經濟、技術等多種手段,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家庭節電意識,鼓勵使用節能型電器,適當運用價格手段調節家庭用電量。三是要由政府主導,行業協會積極配合,開展全國或各地區主要產品能耗、電耗水平的測算工作,確定相應標準,表彰鼓勵低耗能標杆產品,引導各行業節能、節電、節水。四是配合國家對重點行業結構調整和行業發展的工作,按照國家政策要求,綜合運用電網接入、電價水平等多種措施,促進社會各行業協調可持續發展和節能降耗措施的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