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必由之路(六)(1 / 3)

其一,陰陽在我們的周圍是無處不存在的,宇宙間的萬事萬物,分為陰陽兩類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唯物辯證思想。陰陽學說認為一切事物的形成和變化規律,全在陰陽二氣運動,是一種既對立又統一的哲學思想。陽的代表事物的定義,類似男的、高的、剛性的,奇數如:1、3、5的性質,都屬於陽的範疇。陰物的定義凡類似女的、低的、柔的,偶數如:2、4、6性質,都屬於陰的範疇。有陰一定有陽,有陽一定有陰,即所謂的孤陰不長,獨陽不存。正如沒有天就沒有地,沒有白天就沒有黑夜,沒有父就沒有母,沒有內也就沒有外,沒有高也就不存在低的道理一樣。

其二,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學說是在陰陽學說基礎上形成陰陽學理,陰陽變易,運動量變過程的具體因素分辨,把各種事物歸納為五大類,形成相生相克關係。

五行的特性木具有生發、條達的特性;火具有炎熱,向上的特性;土具有長養、化養的特性;金具有清靜、肅殺的特性;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將具有相似屬性的事物或現象分別歸屬於五行之中,在五行屬性的基礎上運用五行規律解釋和說明事物或現象的聯係及變化。

五行之間能夠相互生成和製約,但在某種特殊條件下它們還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物極必反,大凡事物的發展狀況都是這樣的,當發揮到一個更高點時就會意味著衰落,當某種五行太過太強,則往往易崩易折。水能生木,水多木浮,木多則水縮;木能生火,木多則火塞,火多則木焚;火能生土,火多則土焦,土多則火晦;土能生金,土多則金埋,金多則土虛;金能生水,水多則金鏽,水能克火,火多則水幹;火能克金,金多則火熄,金能克木,木多則金缺。

其三,正如有陰一定有陽,有陽一定有陰,沒有天就沒有地,沒有父就沒有母,沒有高就沒有低的道理一樣。比方說一座山,山上石頭多,土的顏色為赤色,山上不易長植物,那裏居住的人都會較其他地方居住的人貧窮,健康文昌等也會比較差。如果是一座山清水秀的山,植物茂盛,那裏居住的人都會比較富有,就較健康,比較聰明。這是大自然環境陰陽調和,不可違背大自然的和諧之道。一座建築物如光線太陰暗,住在裏麵的人情緒會容易低落,沒有上進心,不夠主動積極,心情煩躁,病痛也多,不利財運。如果光線太強太亮,裏麵的人情緒會急進,心情急躁,意見分歧,不聚財,健康差。光線適中,要講究陰陽調和互補不足才能達到家運、財運、人的運勢情緒各方麵都隨和,頭腦清晰,人際關係好,家和萬事興,事業也一帆風順。

其四,現在知道房屋風水對人的關係是非常重要,與人們的健康、財運事業、家和、小孩子的成長都有直接關係。如蓋房子,先選擇地方再選擇坐位、屋裏麵的格局。擇日要配合人的八字用神,這就是巒頭、理氣、客屋、主命用神擇日,這就是風水師的基本要求。如像一個人的成長有遺傳因素,小孩的父母教育,學校的教育,第一步出來社會的關係和朋友好壞,婚姻的關係,家庭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思想,對事和對人,對社會的態度,這些都會影響一個人的事業、健康、家庭,這些都有連帶關係。有的小孩子,小時好聰明,但是成長之後,沒有上進心;有的小孩,小時候不聰明,成長之後,出人頭地,事業、家庭樣樣美滿,這就是一命二運三風水。房屋風水與房屋的坐向,時間的好壞、人的大運和六十甲子五行生克等方麵因素有直接關係。

建築物的坐向在什麼時間發生什麼變化,風水也有大運流年運氣的變化,所以要因地製宜,是把不良的因素化解,優良的發揮,充分達到和大自然結合,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最終目標。

自然生態和諧

我們的祖先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認識到自然的尊貴,就已經在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並存,風水學便是其中的成果之一。自從生態學與和諧論受到人們的充分重視和肯定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這種悠久思想淵源。風水理論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整體觀,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思想,營造良好居住條件和保護周圍環境的生態思維,更體現了中庸之道,倫理觀念,禮製道德乃至審美教化意識。《易經》作為易、詩、書、禮、樂、春秋六經之首,堪視為東方係統哲學的代表,其對於風水思想的形成與發展都具有很大的意義。本文將討論《易經》對於風水思想的指導作用,並在此基礎之上詳細暢談風水思想服務於城市、城鎮、農村的組建的建築設計。

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麵,相互消長,對立統一,構成了和諧的宇宙。沒有陰陽二者的調和,宇宙間一切事物就會失去平衡。故相地、選址也是尋求陰陽二者對立與統一,找到恰當的結合點。《易經》中的五行相生相克思想,就是風水文化的一個核心部分。古代風水十分善於利用五行說的道理來進行設計和布局,講究陰陽調和。《周易?係辭上》:“一陰一陽之謂道。”又雲:“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老子認為陰陽兼顧乃人與自然和諧之道:“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這一理論對於宅居基址之選擇影響至巨。他們認為宅居環境猶如人體,有首、有臂,兩臂圍合方稱安全,而環境安全則需要背靠青山,青山環繞,又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物。山應高大,居中玄武,左側應有青龍山輔佐,右側有白虎山擋風,南麵有朱雀山為屏應,前有河水流過,方為理想的“風水寶地”,也就是傳統的“枕山、環水、麵屏”空間模式。《堪輿泄秘》雲:“凡到一鄉之中,先看水城歸哪一邊,水抱邊可尋地,水反邊不可下。”這是說村落選址應在河流的凸岸邊,主要是水流慣性衝刷邊使凹岸邊增地而使凸岸邊損地之故。從這一理論出發,古代大多宅居基址空間皆有“馬蹄形”的自然圍合特征,如此其便於躲避西北風和接納陽光,有利於生存和健康。

古人在普遍認同《易經》“天人感應”等思想的同時,為了能更好地驅害避邪,祈福納祥,還廣泛采用寓意和暗示手法,演化成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這更多地表現在居民的裝飾上,而且不分南北東西。如北京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就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

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嵌於門管、門頭上的吉祥詞句,附在簷柱上的抱柱楹聯,更是風雅備至,無不與祈禱吉祥、富裕、和諧有關。

在風水中,八卦除了主要用做表示八門方位,還被賦予了一些特定的含義。如八卦中的坎不但表示北方,還可為水,代表江河、大川、淵井、寒泉。風水中正是根據《周易》五行八卦的這些特定含義附會出一些事物的吉凶。伴隨著八卦的引入的還有一些占卜方法和吉凶的評價觀念,也使得風水越來越成為一種玄妙的理論。

中國傳統建築在選擇基址與規劃布局上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辨方正位”。風水中的方位係統,有自然方位與文化方位之分,而對人體健康有直接影響的主要是自然方位係統。

中國文化,貴中、貴正,並以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為四正方位。“辨方正位,以正朝夕”,就是指的通過測量日影或運用羅盤定位等手段來確定四正方位。風水中的自然陰陽方位,有以朝陽為基準和以正陽為基準的兩個方位係統,並以正陽方位為最佳。因為,在中國所處的緯度上,冬至時由於正午方向的太陽距離地麵最低,陽光可以較多地射入室內,有助於提高室內溫度。夏至時由於正午方向的太陽距離地麵最高,以及大屋簷的遮擋,炎熱的陽光不至於直射至屋裏或較少地射入室內。因而中國建築以麵南為佳,座北麵南的房屋,可以收到冬暖夏涼之效。當然,關於住宅的自然方位朝向問題,涉及地理緯度,地理環境以及與其相應的日照、氣流、氣溫等自然因素,對不同的地區應作具體的分析。例如,內陸與沿海、平原與山區、北半球與南半球等,其情況各不相同,更不可一概定論。

在住宅建築的高矮和室內空間的大小方麵,風水主張以適當為宜,不提倡盲目的追高求大。就居室而論,其內部空間過於狹小,會使人產生憋氣煩悶的感覺;其內部空間過於高大,又會使人產生空蕩淒涼的感覺。大小適宜的居室空間,則會使人產生一種親切感。以中國明清時代北京的紫禁城中的皇家宮室為例,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坤寧宮是皇後的寢宮。這兩座宮殿,實屬高大寬敞,氣派非凡。但真正用於臥室的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即:乾清宮的東耳殿(昭於殿)和坤寧宮的東暖閣。而且,其中的天花板的高度也相對較低。我們在建築設計時必須考慮尺度對人心理的影響,是我們值得注意的地方。